2005-11-20 20:16:09巧妙

麵包店

從昨天的討論中,發現孩子對於麵包店很熟悉,那麼孩子究竟知道關於麵包店什麼事情呢?這一次的討論我改變了形式,請孩子圍成圈坐下,讓每個孩子相互看得到彼此,而當孩子發言時,我會將孩子所說的寫在便利貼上給該名孩子,是為了討論之後的分類用。我知道孩子對於改變通常都會很興奮,甚至影響了討論的效果,因此在討論之前,我先告訴孩子:

「老師希望等一下的討論大家可以很專心、很認真,大家一起想一想關於麵包店的事情,圍成一個圈是讓你可以看到誰說過了什麼?而不是聊天用的,知道了嗎?」孩子們眼神很凝重的看著我,緩慢的點頭稱是!
正式討論時,孩子對於可以拿到我手寫的便利貼十分開心,因此很踴躍的發言,希望可以多拿幾張,這也算是刺激思考的一種方式吧?一開始孩子圍繞在麵包、蛋糕以及餅乾的形狀、口味、顏色,孩子會說:

「麵包有巧克力口味的。」我想,之後會有N各孩子告訴我有草莓、肉鬆、奶酥…的口味,於是我便將答案擴大成:

「你想說的是:『麵包有很多口味。』是嗎?」徵得孩子同意,寫下該答案。孩子很聰明,知道要說範圍較大的答案,所以會說:

「蛋糕有很多形狀。」而不是說蛋糕有正方形、圓形;會說:

「餅乾有很多顏色。」而不是說餅乾有咖啡色、白色…。

等到關於食物的討論已經想不出來的時候,我提示孩子:有沒有什麼人啊?孩子並沒有會意過來,但是思考的方向已經漸漸轉移,萬弘說:

「麵包店有切麵包的刀子。」恩!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讓孩子注意到用具。

峰說:「要有麵粉。」這很重要耶!沒有麵粉,什麼都不用做了。

如說:「冰箱,冰蛋糕和飲料。」

峰又說:「要有做麵包的機器。」

弘說:「有收錢、放錢的機器。」是收銀機啦!可是我並沒有糾正弘,等到參觀過後有實際經驗,”收銀機”這一個名詞對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紘說:「有那個告訴客人多少錢的牌子啊!」很棒喔!討論的內容漸漸更多元了。

婕說:「有寫麵包名字的牌子。」

如說:「有裝麵包的小袋子。」

真說:「有裝蛋糕的盒子。」

弘說:「還有麵包店的名牌。」呵!呵!就是招牌啦!

淳說:「麵包沒有了會有小姐拿出來。」觀察很仔細喔!

我說:「所以是整理麵包的小姐,把麵包整齊是嗎?」

如說:「對啊!不然麵包會很亂。」

孩子的熱烈討論隨著下課鐘響而顯得有些浮躁,但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持續討論,我觀察到孩子已經開始相互比較有多少張便利貼,開始相互捉弄時,我知道我該結束討論了,請孩子將手中的便裡貼全都貼到白版,洗手吃點心去啦!
這樣更改形式的討論感覺還不錯,以往將孩子所說得全寫到白版,花費的時間通常比較久,孩子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有時會讓孩子遺忘了答案,有時會造成孩子開始玩耍。而且寫在白版的文字無法移動,如果我要分類必須全都擦掉再重寫一次,要不然就是要用不同顏色的筆將相同的概念加以圈選,但孩子的想法一塊白板是寫不下的,今天的方式解決了上述的問題,下一節課就是將孩子的便利貼分類了。

先前在討論社區中幫助我們的人時,孩子說了很多人,我只是將孩子所說一個個寫在白板上,沒有任何的分類,之後我用自己的方式畫了一張網絡圖,分成:做東西的人、清潔人員、服務人員…,展示這一張網絡圖時,孩子好像沒多大興趣,真奇怪,我還加了圖片呢!我以為孩子會被吸引,但是卻沒有!或許是因為我用了我的方式為孩子分類,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分,班上的孩子第一次接觸網絡圖,網絡圖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有分類的概念,而我卻將這一個工作自己做完了,孩子沒有參與分類的過程,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做東西的人”、 “清潔人員”、”服務人員”這一類名詞,網絡圖和孩子是疏離的,孩子當然不會被吸引,即便我畫得再精美,加入再多的圖片,這仍舊不是孩子完成的。所以今天我希望孩子可以和我一起來完成分類,

「我們有這麼多張的紙條,好亂喔!來分類一下吧!有沒有提到蛋糕的?」我先在白板上寫下蛋糕兩個字,而有提到蛋糕的孩子上來將自己的便利貼貼到蛋糕附近,我又分出了一類:麵包。我正在做什麼?我在示範分類,示範如何用一個大範圍來包含底下的小項目,漸漸的,又分出了餅乾類,我問孩子:刀子要算哪一類啊?白板上只有蛋糕類、麵包類和餅乾類,孩子說:再加一項:用具類!孩子已經可以自行分類了呢!我開始一張一張便利貼念給孩子聽,請孩子來歸類,孩子很清楚該分道哪一邊,峰提到的麵粉,孩子歸納為工具類,我當下有些疑惑,但沒說什麼,分類了一會兒,峰說:

「老師,我覺得很奇怪,用具類都是不能吃的耶!」我驚訝峰的敏銳,的確,用具類都是不能吃的,但是麵粉卻是歸在這一類。

「那怎麼辦?我們要再增加一類:材料類嗎?」我自動提出一個名詞,但是孩子對於”材料”這兩個字似乎不是很熟悉,峰說:

「應該算在麵包類。」

我說:「可是蛋糕也要用到麵粉啊!」峰猶豫了,其他孩子則說:

「放在中間(蛋糕和麵包類的中間,表示兩類都有)。」因此有一些項目我們會放在兩者之間,如:麵粉、果醬、水果。

已經知道了這些事情,那麼還有哪些事想知道的呢?雖然昨天已經討論過這一個問題,但是今天和昨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呢?孩子提出了較多關於作法的問題,如:蛋糕怎麼做?蛋塔呢?土司呢?最後有一個問題是:麵包店每個人都會做麵包嗎?針對這一個問題,孩子們有一場爭辯,

峰說:「不是每個人都會做,要不然誰來收錢?」

弘說:「可以下班的時候大家一起做啊!」

昱說:「應該是還沒開店的時候大家一起做,所以大家會做。」

紘說:「會有作麵包的人,和收錢的人不一樣。」孩子都很堅持自己的想法,我說: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不如我們去問問麵包店的人吧!」

列出了幾個問題,孩子一一認領問題,大家都好期待可以去麵包店參觀,更希望有人可以為我們解答,積極聯絡的結果,終於有一家答應了(原來參觀麵包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孩子每個人帶20塊錢,自己買麵包吃!好棒喔!連我都感染了孩子的興奮呢!
經過了這兩天的討論,孩子很一致的朝著麵包店的目標前進,下課時還會主動翻閱麵包的書籍,這是先前極少見到的狀況喔!以前工具書放在圖書角,就只是放著,孩子很少主動翻閱,現在不一樣了,不只翻閱,還會討論哪一種好吃?應該怎麼做?我想,接下來的活動勢必要有實做課程才能滿足孩子了吧!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唷!


上一篇:麵包

下一篇:超優店家:布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