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0 18:59:22巧妙

幫助

「老師,我覺得小朋友好像對動物比較有感覺耶!」實習老師在進行討論之後這麼對我說,究竟我和孩子討論了什麼呢?我們先是討論了什麼叫做幫助?我希望孩子下一個定義,但是似乎有點難,孩子開始舉實際例子來說明,一開始幾個孩子圍繞著:「有人跌倒了帶他去擦藥、扶他起來。」…的議題在談,我正擔心孩子是不是只知道跌倒時可以幫忙,其他時候都不知道了?這時淳說:「有人拿很多東西可以幫他拿啊!」終於跳脫”跌倒”了。

廷說:「毛巾掉了可以幫他撿。」

如說:「有人喝水打翻了可以幫他拿抹布擦一擦。」

昱說:「可以幫媽媽拖地、掃地、曬衣服啊!」哇喔!昱真厲害,幫媽媽做了那麼多事,而且將討論的空間從學校拉回家裡,給了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思考方向喔!

紘說:「我們家的警衛伯伯幫我們掃地,也是幫助我們。」紘聽了昱的話,立刻思考到家裡的警衛喔!

廷說:「小老師幫我們發盤子、抹布,也是在幫助我們。」

彥說:「我可以幫忙回收。」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真好!

峰說:「謝阿姨幫我們煮飯也是。」嗯!身在廚房揮汗如雨戰鬥的謝阿姨必定會很開心。

平說:「小時候把我們生下來沒有把我們丟掉,而且還餵我們喝牛奶。」

盈如立刻反駁:「生下來沒有把我們丟掉應該是愛護我們,不是幫助我們。」如的思慮真清楚,一時之間我還真分不出來愛護和幫助之間的差別,在幫助他人的當下,應該也抱著愛護他人的心吧?

待孩子討論到一個段落時,我發現孩子討論了很多的人,而這些人分佈在學校或是家裡,於是我因著孩子的回答而畫了一張網絡圖,幫孩子區分開來家裡有哪些人幫助我們?而學校又有哪些?其實大多數孩子家裡的成員不多,爸爸、媽媽、阿公、阿媽都提出來之後,似乎就沒什麼答案了,有孩子又提到:

「弟弟妹妹會和我們一起玩,這是幫助。」一起玩算不算幫助?在寫省思的當下我才突然想起這個問題,我自己認為不算,為什麼?不知道!明天問問孩子吧!

而學校的部分,孩子提及了經常接觸的人:老師、謝阿姨、王爺爺、黃爺爺、義工媽媽、小朋友,但是護士阿姨、園長、放音樂的陳阿姨…都沒有提到,是因為不常接觸嗎?如果帶著孩子校園走一圈,孩子會不會想起這些人?想起這些人要做什麼?要更心懷感恩的和每個人接觸嗎?現在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包括我在內),殊不知自己依存著這麼多人在生活,我只是一個提醒者的角色,讓孩子更敏銳的觀察這個世界,更具體的瞭解這個世界。

「那除了人呢?還有沒有動物在幫助我們?」我又畫出了另一條支線:動物,想知道孩子對動物的認知有多少?孩子大部分都是知道哪些動物讓我們”吃”,也就是動物對我們的幫助是”食用”,所以甚至出現了狗肉、鴨肉麵、鴨血…食物,動物提供食用的功能算不算是一種幫助呢?紘提到:「很冷的時候羊毛可以做成毛衣。」孩子的經驗較少有這方面的資訊,但是紘提出來之後就讓孩子也獲得了第二手資料,這也是團體討論中很大的功能吧!
慢慢的,白板上出現了一張網絡圖,「老師,我們好酷喔!」看著網絡圖孩子這麼驚嘆著,因為是第一次,所以特別覺得新鮮,不知道這一張圖孩子會來觀看的機會有多少?該怎麼增加孩子瀏覽的機會,甚至是藉著瀏覽而提出不一樣的概念,比如說:學校裡面應該還要增加護士阿姨、家裡面有外勞…,該怎麼引導呢?
看著網絡圖,似乎在動物方面有較多的著墨,孩子接觸的動物比人多是一個可能的原因,也可能是我沒有加入學校和家裡外的人,為什麼今天沒有先討論後者而先討論動物呢?因為一個孩子提到:「狗會幫我們撿東西。」所以讓我很直接的開始討論動物,明天可以和孩子討論:在家、學校之外幫助我們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幫助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