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0 EMI新片情報
羅西尼:聖母悼歌
帕帕諾(指揮)羅馬聖西西莉亞國立音樂院管弦樂團
安娜涅翠柯(女高音)狄杜娜朵(次女高音)
羅倫斯布朗李(男高音)達康傑羅(男低音)
Rossini: Stabat Mater
特別情商DG唱片公司邀請到該廠中兩位最耀眼的歌唱界巨星:俄國女高音安娜涅翠柯和義大利低男中音達康傑羅前來演唱,再加上EMI旗下兩位同樣世界級的歌唱家,這份錄音可以說從一開始就企圖非凡,不容小覷。一八三一年羅西尼在一次前往西班牙的旅途中,被費南迪茲.瓦瑞拉說服,為他私人的教堂寫下一首聖母悼歌,在當時,羅西尼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只寫下了半闕作品,為應急臨時乃找了另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填充另一半。後來瓦瑞拉過世後,有人想出版此作以為紀念,卻被羅西尼出面阻止,他要求一定要等他完成全作才能予以出版,結果一拖又是五年一直到他遷往巴黎後,才得以完成此作。這部作品中第二首Cujus animam gementem是為美聲歌唱訓練的男高音所寫的經典詠嘆調,光輝奪目,羅西尼眾多歌劇中也罕有能相比的旋律。羅西尼對宗教音樂寫作的態度,可以從他在另一首七十一歲寫的「小小莊嚴彌撒」最後的落款處看出來,他在這裡寫道:上帝啊,因為我一向寫歌劇,所以這部作品也不知能不能算是聖樂,還是魔鬼的音樂,但就像我一慣的創作風格,一點點公式化、一點點用心就寫成了。請祝福我,到時候要允許我進天堂,羅西尼敬上。」還是一貫的玩世不恭。而他的聖母悼歌雖然早此作三十年,也同樣的充滿歌劇風。同樣的,歌劇史上也很難找到像第四曲Pro peccatis suae gentis這麼優美的男低音詠嘆調。
雙面‧精選 2CD
甘乃迪〈小提琴〉
The Very Best of Nigel Kennedy
Nigel Kennedy
憑著獨到深入的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詮釋,小提琴家甘乃迪成為英國近代在國際間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他前後灌錄了兩份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錄音,其中第一次的錄音在古典暢銷榜第一名上停留長達一年以上,銷售成績甚至超越同時期的流行藝人,更成為金氏世界紀錄的紀錄保持者。這樣的甘乃迪,可以說是古今第一人。因為他,改變了許多現代人對於古典音樂的觀念,明白了這是一種依然活在你我之間,真正有生命力的音樂,雖然不如流行音樂那般活蹦亂跳、簡單易懂,但是卻是一個擁有獨特而難以取代魅力的音樂種類。這位曼紐因眼中的高徒,承繼了其恩師對於音樂廣闊而不分類別的喜愛,在他成為古典巨星後,開始探討多種音樂層面,從重金屬到世界音樂,乃至自己的創作,甘乃迪在意的不是成為巨星,而是自己對於音樂的忠誠表現。也因為這份自我要求和理想,他的演奏往往能探及其他以音樂為業的演奏家所無法觸及的層面,那是真正的用心和嚴格眼光挑選過後的表現。也因此他所演奏的音樂也從來沒有可以讓人當作背景音樂,像大部份人聽古典音樂那樣,被等閒視之。即使是他所拉奏的最抒情或慢條斯理的音樂也是如此,本片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這張精選輯以兩張CD,呈現出甘乃迪音樂生涯的兩個面相,第一張中的曲子全部都是古典音樂,包括他暢銷的韋瓦第四季、流浪者之歌等曲,還有很少人知道,他所灌錄的蕭邦第二號夜曲。第二張CD中收錄的則是他的跨界錄音,其中有許多都是他的爵士即興演奏和自創曲,其中還有一首是他最新近灌錄專輯中選出來,由他和Boy George合作Nick Drake的經典名曲Riverman。
武裝人─和平彌撒 十周年特別紀念盤 CD+DVD
詹金斯〈作曲、製作〉
Karl Jenkins: The Armed Man - Anniversary Edition
Karl Jenkins
作曲家詹金斯最早在世界樂壇闖出頭銜,是因為他所領導的概念樂團「阿迪瑪斯」多張專輯採用合唱和合成器所營造出的磅礡氣勢,讓世人見識到一種全新音樂類型,因而創造驚人的銷售紀錄,也讓他成為炙手可熱的製作人和作曲家。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院的他,早年從事爵士音樂工作,擅長雙簧管和薩克斯風以及鋼琴演奏,組成的爵士樂團曾贏得一九七零年蒙特婁爵士音樂節首獎。之後他又參加前衛搖滾樂團,以演出跨越搖滾、爵士和古典音樂的作品,成為英國知名的廣告配樂家。但他最成功的音樂事業則在他創立了「阿迪瑪斯」這個概念樂團時開始,該樂團在一九九五年所推出的首張專輯「Songs Of Sanctuary」,連續站上英國和世界各地古典音樂暢銷榜榜首多時,之後更因此衍生出五張阿迪瑪斯概念專輯。
本張專輯為詹金斯2000年的作品「武裝人─和平彌撒」的十周年特別紀念專輯。詹金斯認為此作品是他所有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首,也是他創作風格與音樂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轉捩點。這首作品當初是要獻給柯索沃內戰的受害者,這場在巴爾幹半島所發生的悲劇,引發他創作此曲的動機,作品的核心意義是希望藉由不斷的引發出聆聽者的感性面來提醒大眾此悲劇。這首作品是因千禧年而受託創作的,本是希望能為二十一世紀帶來新的氣象,以此為希望而寫作的。「武裝人─和平彌撒」作品中的歌詞,取自於非常多不同的來源,也象徵著傳達包羅萬象與世界大同的訊息。
專輯中另外特別收錄一首新曲「獻給殞落的生命─為紀念艾弗瑞詹金斯」,此曲是為了紀念詹金斯於1944年柏林轟炸任務中失蹤的叔叔─艾弗瑞詹金斯而作的,艾弗瑞詹金斯同時也是一位中提琴家,因此作品的開場即以中提琴獨奏以作為紀念。此曲首演於2010年11月13日的皇家亞伯廳。此錄音版本也特別邀請到海莉跨刀演唱。
此張十週年紀念盤另外加收一張全長約72分鐘的DVD,為2004年1月11日於英國加地夫的聖大衛廳演出「武裝人─和平彌撒」的現場錄影。
普契尼:托絲卡(DVD)
奧瓦瑞茲(男高音)瑪蒂拉(女高音)
約瑟夫.柯蘭涅里(指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Puccini : Tosca
Joseph Colaneri/Karita Mattila/Marcelo Alvarez/George Gagnidze/Paul Plishka/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 Chorus/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 Orchestra
身為卡爾地夫歌唱大賽金牌得主,芬蘭女高音瑪蒂拉名聞樂壇已有二十年以上,可惜的是,她的重戲劇女高音音色,雖然深受阿巴多等頂尖指揮家垂青,卻始終受限於唱片錄音不易捕捉她的音色特質和大型音量,而不能有夠多歌劇錄音問世。她是少數在生涯一開始就能從柴可夫斯基的俄語歌劇唱到楊納傑克的捷克語歌劇、再唱到華格納的德語歌劇和普契尼的義語歌劇的女高音,而且她還同時能唱莫札特、莎樂美和華格納等不同吃重程度的戲劇、重抒情和抒情女高音的歌手。今年踏入五十歲的她,在近五年來開始嚐到真正大受歌劇院歡迎的滋味,大都會歌劇院連續邀她前往演唱莎樂美和曼儂蕾絲考,而去年的歌劇季,她更被該院邀請擔任歌劇季開場歌劇托絲卡的演唱,而這份錄影就是這場演唱上的實況。
由路克邦迪擔任的這份製作,採用高解析度錄影,這是大都會歌劇院首度採用這項新技術錄製歌劇並對外同步播出,邦迪將全劇的時空背景依照普契尼原始的定位,放在羅馬,但時間卻移到二十世紀初。由阿根廷男高音奧瓦瑞茲演唱深情的畫家卡瓦拉多西一角。奧瓦瑞茲近四年來已經從原本的抒情男高音轉入重抒情的角色,今年四十八歲的他,目前定居義大利的米蘭,顯示他以這個義大利歌劇重鎮為演出生涯的基地,也顯示他在義語歌劇演唱方面受到歡迎的程度。卡瓦拉多西是奧瓦瑞茲轉入重抒情男高音演唱所準備的第二個角色,我們從劇中他的演唱,可以聽出他這種轉變的過渡痕跡,這種過渡期的演唱以往很少在錄音中呈現,這是很好的觀察機會。這個角色他先前已經和喬琪歐在柯芬園皇家歌劇院唱過。至於邦迪的製作是大都會刻意請他前來,替換該院已經連續使用了二十四年的柴菲瑞里製作,柴氏的製作以豪華的布景和戲服取勝,邦迪的製作則轉走極簡風,第一幕舞台只有簡單的一面牆和壁畫,燈光昏暗,而卡瓦拉多西手上的畫則是幅上空裸女,讓托絲卡氣得拿刀劃破,這和原劇有很大的差距,也正顯示出邦迪的企圖,他有意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托絲卡:愛恨分明、醋意甚重、絕不退讓。他讓瑪蒂拉將金髮染黑,遮去藍色的眼睛,變身成普契尼歌詞裡黑眸的美人,顯示他注意到普契尼歌詞中的細節,且非常堅持他的執行。雖然這份製作在紐約引起部份爭論,但瑪蒂拉和奧瓦瑞茲兩位歌唱家在彼此歌唱生涯都邁入第三十年之際選唱這個角色,顯示他們對此劇的重視和充份準備,十足的演唱經驗也確保了全劇的成功和經典地位。
約翰盧特:克萊爾學院聖誕頌歌集原始完整版 2CD
約翰盧特(指揮)克萊爾學院歌手與合唱團
The original Carols from Clare
John Rutter
這是一張許多合唱愛好者都在瘋狂搜尋的歷史專輯,因為專輯中這些歌曲,都是經過約翰盧特親手改編,而在世界各國合唱團間甚受歡迎的「絕定性」版本,但是這些錄音多年來都沒有完整再版,這次是這兩份錄音首度完整再版問世。這兩錄音分別完成於一九六七和七零年,當時盧特才二十出頭,還沒有創辦著名的Cambridge Sigers合唱團,也還沒創辦自己的合唱專門唱片廠牌Collugium,但已經很穩定地走在合唱音樂的道路上。他當時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和國王學院的指揮David Willcokcs合編重要的「合唱團頌歌集」(Carols for Choirs),以及牛津合唱經典系列,這兩套重量級的著作,也成為他日後和當時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而本輯中這二十八首聖誕歌謠,就是他從這些收集中挑選出知名歌曲,經過他自己重新改編後的產物。這些錄音其實也正是盧特生平第一次獲得灌錄唱片的機會。片中的歌曲,其中我們都很熟悉它們的旋律了,只是約翰盧特的改編曲有他獨特的細膩和經典地位,即使在四十年後的今天重聽,也不顯得老舊或過時,反而有一種不可撼搖的代表性。盧特的改編不以厚重的管弦和巨力萬鈞的合唱來呈現聖誕歌謠,而是用一種甜美、家庭般的編曲和合聲來裝點,他很強調歌曲的旋律性和歌詞的可聽性,樂器只是淡淡卻很有效率地裝點著歌曲的意境,克萊爾學院歌手的音色組合很特別,不像國王學院合唱團沒有女生,克萊爾學院歌手的女高音佔有很大的份量。盧特在這份再版中被邀請撰寫介紹文字,他就記得當時為了錄這套錄音,他親自挑選了Lady Chapel of Ely Cathedral,那邊非常的冷,沒有暖氣設備,樂團演奏時牙齒打顫,合唱團張口就成霧,但他們為了好的錄音效果還是忍下來一口氣灌成十四首。接著又因為好評而在三年後灌了第二份錄音。去年,EMI在副廠Classical for Pleasure出版了「約翰盧特:各國聖誕合唱名曲集」,當時大受好評,也造成許多人要求發行全部盧特當時的錄音,因此促成今年這套雙CD的首度再版。
亨利‧羅林斯的選擇 2CD
眾藝
Rollins' Choice
Various Artists
看到Rollins,任誰都會想到那位黑人薩克斯風手。但這裡的Rollins是個白人,是位藝人,叫做Henry。Rollins是藝名,他本姓「加菲貓」〈Garfield〉,玩很多音樂,但和爵士樂不太有關聯。八零年代間曾是Black Flag等幾個樂團的主唱,也是唱片暨出版社2.13.61〈公司名稱〉的老闆。他是歌手,是電台DJ,更針對「同性婚姻」、「世界飢荒」、「終止戰爭」等議題很有意見…。這套唱片,是根據他的個人喜好與經驗所選擇出來的廿首經典爵士錄音,來源當然是西元1939年開始的Blue Note Records。
Henry Rollins在唱片內頁說明裡明白解釋了選擇這廿首錄音的原因,值得一讀。Blue Note Records的爵士世界浩瀚龐雜,任誰也無法三言兩語道盡箇中奧妙。錄音大師Rudy Van Gelder曾選了張「他最滿意的BN錄音」,荷蘭DJ Hans Mantel也曾用五張CD描繪他心中的BN,甚至好幾位經典大師都曾從自己在BN的錄音中挑選出個人最滿意的作品,但都難免挂一漏萬。Rollins清楚他也無法辦到,於是走「概念」路線,從「向晚」〈Evening〉與「深夜」〈Night〉二個方向出發。
這裡共廿首曲目,全都是中板到快板的速度,沒有半條所謂的「抒情小品」,這和從Henry Rollins履歷裡解讀出的個性十分相符。以他在各領域活躍的程度來看,這些曲子雀屏中選並不意外。CD1是「向晚」,照道理當是「相對較輕」的音樂,但他選擇了John Coltrane的《Blue Train》、Freddie Hubbard的《Open Sesame》等「重口味」曲目。樂手們一字排開,還有Sonny Rollins、Joe Henderson、Dexter Gordon等「重量級薩克斯風冠軍」們,果然重口味!至於「深夜」,不意外地選擇了Eric Dolphy、Ornette Coleman、Bobby Hutcherson等風格更「自由」的音樂家的作品,這絕對是屬於他的品味!
內頁說明裡,針對爵士樂,Henry Rollins提到了一個重點:用「連連看」的邏輯去聽。他以自身經驗為例,多年前他在澳洲買到了小號手Dizzy Reece的《Star Bright》〈CD1第四軌來自該唱片〉,然後從同樣參與該唱片錄音的其它樂手開始延伸,一路織出了屬於他自己的爵士版圖。老實說,建議您也試試。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
Anna Netrebko 從妖女變大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