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7 14:49:05Profiler

爬坡四十度的舊金山公車

舊金山的MUNI(即municipal 一字的開頭)公車,可能是國際大都市中,少見的便捷又便宜的公共運輸系統。許多人說在美國沒有車子,就像斷腿了一樣。但在舊金山還是活得下去,卻比在紐約市的交通費會來得便宜些。

初至美國搭公車,感受最深的是他們在上下乘客時,絕對是慢慢來的。我不知道是怎麼訓練出來的,也許可以請台北市公車處聘一位顧問來指導一下,不是只有捷運局需要一堆外國顧問的。

在我首次搭的NO.1 California線,可以看到車子後方有兩根桿子連著上方的電纜,不是車子裡播放有線電視喔,而是這部公車的動力是用電力的,防止空氣污染。美國人真地蠻注重這種事情的。目前不是所有的路線都用這種電力公車,最近市政府交通部門因為計劃採購了更多的柴油公車,被環保團體及一些市民強烈抗議,電視頻道中還在實況轉播聽證會。

從中國城附近的Sacramento Street坐上的1號公車是一個奇特的經驗,因為坡度之陡峭令人難以想像,在攝影家 Todd Walker於1964年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開到California Street時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見圖)。有一段路可以從這端的高點,看到路彎下再上昇,對面的高點和眼前一樣高,但可能在八百公尺外。

公車回到較平坦的路上,卻在一處不太急的煞車時,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前面的乘客很關心地扶持,詢問她還好嗎?司機也立即停車察看。並在一分鐘後,別人說老太太有受傷,還在流血,問老太太是否要他叫救護車,隨即車停路邊,在車上配備的電話叫救護車,因此大家只好下車,換搭下一班車。我在這段過程,感觸很多。第一是車上乘客表現的主動關心,其次是司機的態度沒有絲毫不耐煩,再來是車上有電話,並且把一個85歲老人家的命當一回事認真處理。我不禁在想:這些事那一點是台北也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