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7 23:06:34親愛的

Das Leben der Anderen

故事的時間背景在冷戰時期,由蘇聯以及美國兩大強權管理下所分裂的東、西德時期

描述東德複製蘇聯的共產體制,由共產黨這樣的組織,控制整個東德

故事是在柏林圍牆倒塌前四年的事情

一開始由竊聽者在警察學校教導如何偵訊犯人的課程帶出本片這位竊聽主角

在大學同窗現職為竊聽者上司的朋友下,去欣賞一位與黨主席很要好的藝術家的戲劇

其中有更上位者,一方面忌妒這位藝術家與黨主席的關係,一方面因為自己的位高權重對於這位意氣風發的藝術家

不是看得很順眼

於是運用自己的職權開始請竊聽者的上司進入調查,也開始了竊聽者的竊聽並進入這部片的故事情節

故事的邏輯就是隨著竊聽者對藝術家的了解與日俱增,以及竊聽者心理上似乎產生了對藝術家想法的認同並

在自己的心裡已經與藝術家成了好友。

接著,中間也些曲折的小故事,因為竊聽者的幫助也使得藝術家錯過一些資訊(陰錯陽差),否則故事也無法接下去

之後,在藝術家心愛的女子的離去&竊聽事件偵查的結束而告一段落

而竊聽者因為失職而降職

故事尾聲,時間快速地轉動,一會兒跳到了柏林圍牆的倒塌

藝術家在一場合併後的演出中碰到之前的更上位者,得知自己其實一直都被監聽著

然後去現在已經開放的前代國安局找尋自己被監聽的紀錄並且從中發現了竊聽者的代號並知道了其身分

接著,藝術家找到了本人但並沒有面對面的接觸

遠遠的

只是遠遠的看著

故事的終結,是在劇中,藝術家生日時一位自己欣賞的藝術家送給他一本樂譜"送給好人的奏鳴曲"(應該是鋪陳)

劇中,當那位贈送者自殺時(那種類似中國封鎖一切訊息,並且上位者獨裁、極權欺壓看不順眼的人的社會)

而藝術家彈奏這一曲,也感動了竊聽著一切的竊聽者

而已個奏鳴曲的標題為書名,藝術家寫了一本書

而在竊聽者聽到在書櫥中看到這熟悉的標題以及作者而拿起來

看到書的序言 是藝術家獻給自己,那竊聽者的代號

店員:XX元,請問要幫你包裝嗎?是要送人嗎?

竊聽者:不用,它是給我的

這部片,可以看到這樣的社會的優點&缺點

身處在台灣的我們一定會覺得天啊,那樣的社會是多麼噁心阿

但,其實,時間拉到當時,我也不覺得父母親那一代會有多棒多自由

好懶喔!!其實要用社會學的角度瞎掰應該可以講不少





上一篇:放棄了

下一篇:命運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