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3 15:33:32Pon

文化煉金術 桐花祭的凝視



 
NOTE:

我記得當年在ETTV時就參與了第一屆客家桐花祭的媒宣工作
那時候客委會剛成立不久
當時很常跑中油大樓
就認識了燕萍和金美客能科長
兩個漢人在客家人中夾縫中求生存
雖說族群要融合
但實際相處起來
的確是蠻辛苦的!

後來幾乎每年都是我在操刀客家桐花祭的媒宣
從前朝到後人幾乎都交手過
當時有一位人稱九怪難搞的高官女仕讓我印象最深刻
當然也曾經單獨到她的辦公室與她喇賽過
她自詡為攝影藝術家 認為自己拍的作品最美
言談之中流露出她的自負傲氣
當然也語帶尖酸刻薄的損了當時的東家一頓
一副很懂的樣子

對於曾經與歷代公惡員交手經驗豐富的我來說
當然不是被嚇大的
於是開始跟她天文地理人文藝術的聊
也要對這位女仕的攝影作品行注目禮
後來我靈機一動就擺平了這位仕女

我請她上遍電視節目與廣播節目
讓她馬不停蹄的接受專訪、露臉、再露臉
果然這招就奏效了!
她終於不再態度惡劣、語氣尖酸刻薄了.....

我想「官大學問大」一直都是公務員讓人詬病的地方
公務員拿了民脂民膏理當為人民服務
不是為人民服「惡」
人在公中好積德啊!
如果能夠把握身在公務部門的機會
服務人群 造福人群  是非常好的積德機會
只可惜
真正能將「民之所欲 常在吾心」的好官
FADE OUT中

看見桐花 發現客家
一直都是客家桐花祭的活動主軸
不可否認她的確是帶動了客家庄的美學經濟與產業經濟
軟實力的積累與美學實踐持續在台灣發光的同時
甚麼是下一步就更顯重要了

年年都這樣辦下去當然不會出錯
但是如果有些甚麼新的元素可以加入讓整個活動更有亮點更好
能夠幫助客家桐花祭增添一些新意
或許官方能夠多多傾聽民間的聲音
相互交流與合作
或許走出去 或許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
OLD IS NEW!
在傳統客家中找尋現代客家適合走的路子
淬鍊‧揉合‧再生‧美麗
都是蠻好的當代客家文化與價值的珍貴體現

客家桐花祭,加油!
台灣,加油!

 

 

 

文化鍊金術/桐花祭的凝視
 
【經濟日報╱林詠能】 2009.06.13 04:10 am
 
 
 
圖/林詠能提供
 
許多人有過相同的經驗:當你從外地旅遊回來,常會帶回一些小東西,藉由這些紀念品,便能回想旅遊的點點滴滴,美好情境則再次歷歷出現眼前。

由社會學家厄里提出的「觀光客的凝視」概念,與人們離開工作前往它地進行觀光行為有關,指的是當人們出遊,會以興奮的心情來觀看周圍的事物,即是「凝視現象」的產生。觀光客所凝視的被凝視者的日常生活,或是被凝視者刻意建構出來的情境,可建構出非比尋常的體驗。

這些凝視行為是一種搜集符號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經濟行為,但透過凝視能產生消費的動機、製造經濟活動。因此,產品的設計除了本身的精緻度之外,要能與文化符碼相連結,才能觸動消費者的潛意識層次,形成觀光客凝視中所被關注到的符號,進而引起共鳴、鼓動消費;而善用凝視的概念,將有助於與其他眾多產品的區隔。

才剛落幕的客家桐花祭,在凝視的創造上,是個好例子。片片桐花,以一個故事,一首音樂或是一張照片,觸動遊客的情感,從旅遊小徑、客家生活到文物商品一路鋪陳,敲開消費者的情緒。桐花祭已形成地方重要節慶,藉由活動及話題,將桐花成功塑造為客家文化的符碼,進而與客家商品結合,引動觀光客的凝視、觸動消費的行為。

2002年開始舉辦的桐花祭因觀光客年年成長,為客家聚落帶來不少經濟價值。為了增加附屬效益,2006年開始輔導地方特色產業進行轉型,客委會選出具有發展潛力的業者,由設計師與顧問團隊,藉由結合各地特有的地方商品與桐花意象,從產品形象、包裝上重新設計;並設置行銷通路,在2006年即輔導41家業者、推出149件桐花商品,成功將客家文化與桐花意象融入產品包裝裡,引動凝視、提升產業文化價值。

觀光本身具有偏離常軌的概念,其本質有助於凝視的創造,而參與者可透過凝視產生滿足。消費者在桐花祭中逗留,常會將桐花影像客體化,而透過照片或紀念品即能不斷取得所凝視的影像而產生極大的愉悅。由於凝視現象的轉移,使得觀光客在過程搜集到以桐花為符碼的商品而觸動消費的情緒,而對價格的考量,反而成為次要的考量,因此,為地方特色產品提升了不少經濟價值。

在競爭激烈的觀光市場中要獲取消費者的青睞並不容易,如何讓產品在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則有賴產品背後所引動的「凝視效應」。這個經驗提供文創業者重新思考創造商品的感動價值、建構產品文化識別體系及觸動顧客消費情緒等觀念及方法,將有助於台灣地方特色產業勾勒出更清晰的願景。

(作者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