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1 19:45:48小小魚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一本簡單上手的童書,
卻再一次提點了我們不管知不知道都應該要知道的歷史悲劇。
一個小男孩的單純天真,
對父親的尊崇、對祖父母的親情掛記,對新生活的難以適應,
到他的小小冒險,意外建立一段跨越藩籬的友情。

這本小書是愛爾蘭的小說家John Boyne於2006年創作,
並於2008年搬上大螢幕,獲得英美電影大獎,2009年三月發行DVD。

不同於John Boyne的其它創作常需要經過數月規劃,
John本人表示這本書,他花了兩天半的時間一口氣把初稿寫出來,
他無法停筆、無法休息,直到這個故事的終點。

我看他的這本書,也有同樣的感覺:無法遏抑地讀下去。

故事的背景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
不同於過去我們聽過的無數以被德國納粹迫害者角度的故事,
近年來,卻開始不斷地有著以德國人角度出發的故事,
例如:The Good German (film,2006)及The lives of others(film,2007)
還有這個從德國小男孩眼裏看出來的世界也是。

男孩的無辜與天真,卻身不由己地見證了一場時代的悲劇,
他性格裏的浪漫,不適合在戰爭中生存,
在父親強烈性格及權威下成長,也造就他對正義與勇敢的矛盾。
然後,最後一刻,他為了他的好友勇敢,
儘管他們來自於兩個被藩籬隔起、不同的世界,
他說:’You are my best friend, Shumel! My best friend for life.’
他緊緊捉住他瘦弱的手,這是小男孩所能做最誠摯的表達。
結局我哭了,為所有無辜喪生的生命。


或許,在時間的流裡,當傷痛漸漸平息,
歷史會逐漸還原它忠實的原貌: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是納粹,
戰爭的暴行,在許許多多人的心底,都留下了終生的陰影。

我永遠記得那年和兩個德國友人驅車前往天空島的途中,
觸動到二戰的議題,開著車的Hilka幾近歇斯底里地衝口就大喊:
‘我爺爺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奉命行事!這不是他的錯!不是他的錯!’
同車其餘三人其實都傻眼,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
更別說知道她爺爺二戰時期是在做甚麼的了。
後來,我們待她情緒緩和之後,才輾轉得知:
原來H的爺爺,在二戰期間,是被迫在集中營工作,
‘他們拿著槍,你不服從就是違抗軍令,只有死路一條!
大家都是有家庭的人,怎麼忍耐,在那樣的情況下,都只能偷生吧!’

德國人經過二戰之後,不但很自責、內疚,還會有點神經質的自卑。

據國際旅遊組織調查統計,德國人是最愛旅遊的民族,
每年出口全球最大宗的觀光人次,照理說是各國觀光都愛爭取的對象;
可是,就這兩位德國朋友表示,
不管她們在世界各地何處旅行,通關也好、參觀也好,
只要有人問了兩次他是德國人,或是意味深長地停頓,
她們都會覺得自己已經被貼上納粹的標籤,
不但心裡非常不舒服,當場連頭都抬不起來。

她們其實也想知道,這時代的罪,德國人民還要背負多久?

戰後大審判已經過了很久,我去年看了一系列BBC製作的審判記錄片,
不偏頗地呈現審判前、審判期間雙方的立場、態度以及當時發生的事件。
納粹的惡行,包括一些惡質軍官的所作所為,是連禽獸都不如,
但並不表示所有的德國人都一樣卑劣,
每個角落都有好人也有壞人,取決於良知與良心。
(如:The lives of others’中的主角)

但是,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忘記,
在爭取人權的這一段路,人類是走得多麼辛苦,
不管哪個種族都是一樣。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