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1 07:54:43衛西林

愛情,不用尋找Broken Flowers—比爾墨瑞的生活禪

最初接觸到比爾墨瑞 ( Bill Murray )的電影是在早期的【魔鬼剋Ghostbusters】,近年來似乎突然興起了墨瑞熱,從前一部【愛情,不用翻譯 Lost In Translation】到現在的【愛情,不用尋找】,墨瑞幾乎一直堅持自己獨特的喜劇風格,多少年過去風格未變只見更加洗鍊內涵更加精進,他高大溫和木訥語言笨拙反應遲鈍、一動不如一靜的頻率、外表幾乎無過人之處,卻往往與情聖唐璜的名字連在一起,彷彿一個寂寞的放大版的寂寞男孩正安靜的期待母愛的降臨,他深按大男孩與美女間情境張力的奧妙、玩味得不著痕跡、有意無意地勾引、激發女性超乎平時的熱情,往這外表看似可憐空虛的墨瑞身上傾洩灌溉。
本片可說是為墨瑞本身或說他的喜劇風格量身訂製。
開場,墨瑞剛結束一場戀愛,分手的原因看似情侶間的抱怨,但也暗示與墨瑞故步自封、難以妥協的個性有關。接著他收到一封匿名信宣稱他有個19歲未謀面的兒子正在尋找他,因為是匿名信所以未必真實,按照墨瑞過去的調調絕不會自找麻煩、寧可將生命浪費在新的女友身上,唯一對他不利的似乎是他個性中的好奇(過去都只發生在熟女相關的事物上)、以及漸長的年紀,就是這個「好奇心在瀕臨青春結束的寂寞裡」的特殊氣氛,將對於一個喜劇典型的考驗從風格喜劇拉入劇情片的、玩味人生、沉思生命況味的空間。
省略268字
他回答青年有關哲學的意見--不要回顧過去,未來亦不可知,生命不過是活在當下--是唬濫?還是墨瑞的生活禪呢?各人有各人的不同感受(筆者傾向後者)。
就像本片的情境--明明已預見可能是個陷阱,還是不由自主跳下去,轉回身換來一身疲憊與滄涼,人生多少事不是如此呢?
這況味不正是「明顯卻絕不膚淺的生命體會」,說是一種墨瑞的生活禪應不為過(不知讀者是否認同筆者的看法)。
墨瑞對他的藝術的堅持影響到真實的生活成為一種生活禪,他的週遭都變成了獨一無二、在真實生活中發生的「墨瑞劇場」,現在好萊塢製片又用典型的墨瑞情境組織成故事情節拍成電影,生命擊敗了它的勁敵—市場與商業價值。
印象中台灣也有類似的演員…,或許有一天觀眾也能看到獨一無二的關勇、鐵夢秋、阿匹婆、康丁、陳莎麗、吳念真…的「生活禪劇場」被搬上大螢幕,如果觀眾相信演員的生命能打敗票房的訴求話。
愛情,不用尋找
Broken Flowers 2006-02-17上映發行: 騰達 ( 台灣 )
Focus Features ( 美國 )
2005年出品
國別: 美國
語言: 英語
導演: 吉姆賈木許 ( Jim Jarmusch )
演員: 比爾墨瑞 ( Bill Murray )
傑佛瑞萊特 ( Jeffrey Wright )
茱莉蝶兒 ( Julie Delpy(Julie Pillet) )
莎朗史東 ( Sharon Stone )
潔西卡蘭芝 ( Jessica Lange )
編劇: 吉姆賈木許 ( Jim Jarmusch )
製片: 吉姆賈木許 ( Jim Jarmusch )
坎城影展 評審團大獎
坎城影展 金棕櫚獎 提名
英國獨立電影獎 最佳外語片 提名
英國首映雜誌 年度十大佳片
歐洲電影獎 國際電影大獎 提名
衛星獎 衛星獎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