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6 20:31:57衛西林

東尼瀧谷Tony Takitani —打破村上春樹的電影魔咒

改編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
文字(特別是故事大綱)轉化成以影像為主的文本,原本就是一種非公式化的藝術創作過程,本片可說是又將此藝術推到極限的邊緣。傳言村上的文字不適合改編成電影,應非空穴來風。
為了保持原著的語言質感,導演市川準採用幾項特別策略。如經常從一面模糊的牆面搖到主人翁落寞的神情、冷色系的畫面調性、居高臨下孤獨無鄰的工作室場景(本片主要場景)等,以突顯主人翁內心世界的寂寞與單調的生活氛圍。
特別是全片九成以上都以中年男性的第三人稱的敘事(旁白)搭配人物的表演最具革命性,為了避免人物成為紀錄片或繪本式的影像陪趁,又靈光乍現的設計--當旁白述及人物內在的感受時,改由人物用報幕的口吻(第三人稱稱自己)道出當下心境,從而產生一種影部與聲部、敘事與演出類似和絃的奇異強調效果。
導演如何能做到如此精準的算出旁白與人物同時到達和絃的時間點,筆者推測導演應是在現場一邊播放旁白,一邊讓演員演出才能達到。
但如此又形成演員極大的挑戰(演戲最怕演員等台詞、忽略了內在的情緒,現在又變成等旁白及時間點…)。雖然如此,宮澤理惠卻能逆勢運作,一人分勢兩角,將兩個內心世界孑然不同、外表卻極端類似的人物,詮釋的讓人信服、相當難得。
東尼瀧谷 ( Tony Takitani )
日Japan, 2004, 35mm, Colour, 75min.
導演: 市川準
放映場次
台北金馬影展 售完
時間: 11月4日 22:10
地點: 台北信義華納威秀 12 & 13廳
台北金馬影展 售完
時間: 11月5日 14:50
地點: 台北信義華納威秀 12 廳
台北金馬影展
時間: 11月14日 12:10
地點: 台北信義華納威秀 12 & 13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