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5 22:40:08pkl

[充電書單小講座之一]-《歷史記載與歷史小說》之部(上)

(高陽,原名許晏駢,是華文小說界歷史小說的一代巨匠,圈內關於他的研究也不在少數,此為印刻出版在2006年10月最新印行的《野翰林-高陽研究》封面)-筆者藏


在「小說」這塊領域上,有一種小說的由來最久,書寫的數量也頗眾,這就是「歷史小說」,歷史小說之所以能風行一世,膾炙人口,就在於歷史與時代有一種有趣的規律性與投射性,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歷史的斷片或是截角中找到屬於自己心靈契合的一部份,一般而言歷史小說並不好寫,因為其有「歷史」二字,故人物與背景必定要有所本,不可以憑空捏造;因其有「小說」二字,故情節與內容當鋪陳演義,不可以照本宣科,所謂「七實三虛」者是也。

歷史小說的寫作,角色和情節屬於其次,重要的是資料的轉化與史料的鑑別,因為裡面絕不可以發生「關公戰秦瓊」、「張飛殺岳飛」這種荒謬的時代倒錯,小說家既是後世人,可以用巨觀的立場,也可以用微觀的立場書寫,可以在文中化身成當世人,也可以用後世《春秋》之筆大加瑜揚,但絕不可錯用語彙和觀念,試想一個套用了現代人觀念的「古人」,那還是古人嗎?相對的,一個只套用歷史人物名字的小說,自也不構成「歷史小說」了。上述諸端說來輕鬆,但實行起來可大大的不容易,武俠小說高明如金庸者,也在《射鵰英雄傳》第二回〈江南七怪〉中犯了一個基本錯誤:
(遠景版《射鵰英雄傳》封面,在戒嚴時代,因為毛澤東《沁園春·雪》詞中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因而改名。本書在金庸小說中受歡迎的程度屬一屬二,但金庸本身卻不是最喜歡這一部小說,本書搬上螢幕的次數堪稱金庸小說之冠,台灣目前以張智霖,朱茵的版本影迷最多)
(張智霖,朱茵版的射鵰英雄傳,內容比起早年的港劇翁美玲版未見特出,但和台灣版粗製濫造相比,還是高明甚多,也是台灣年輕人對於”靖哥哥”這一詞開始形象化的港劇劇集。)

顏烈從盤中取過一錠銀子,擲在地上,笑道:「賞你吧,快給我滾。」那店小二還不敢相信,掌櫃的見顏烈臉無惡意,怕他不耐煩,忙撿起銀子,磕了幾個頭,拉著店小二出去。包惜弱兀自心神不定,問道:「這封信是甚麼法寶?怎地做官的見了,竟怕成這個樣子。」顏烈笑道:「本來我又管不著他們,這些做官的自己沒用。趙擴手下盡用這些膿包,江山不失,是無天理了。」包惜弱道:「趙擴,那是誰?」顏烈道:「那就是當今的寧宗皇帝。」包惜弱吃了一驚,忙道:「小聲!聖上的名字,怎可隨便亂叫?」顏烈見她關心自己,很是高興,笑道:「我叫卻是不妨。到了北方,咱們不叫他趙擴叫甚麼?」包惜弱道:「北方?」顏烈點了點頭,正要說話,突然門外蹄聲急促,數十騎馬停在客店門口。

此錯誤金老不察,在通行最廣的修訂二版之中仍未改定,此誤於《神雕俠侶》第二十一回〈襄陽鏖兵〉中也可見到,其文曰:

忽必烈卻全無慍色,含笑道:「既然如此,郭叔父何以又說兩位賢徒胡鬧?」郭靖道:

「想他二人學藝未成,不自量力,貿然行刺,豈能成功?他二人失陷不打緊,卻教你多了一層防備之心,後人再來行刺,那便大大不易了。」忽必烈哈哈大笑,心想:「久聞郭靖忠厚質樸,口齒遲鈍,那知他辭鋒竟是極為銳利。」其實郭靖只是心中想到甚麼口中便說甚麼,只因心中想得通達,言辭便顯凌厲。法王等見他孤身一人,赤手空拳而在蒙古千軍萬馬之中,居然毫無懼色,這股氣概便非己所能及,無不欽服。

忽必烈見郭靖氣宇軒昂,不自禁的喜愛,心想若能將此人羅致麾下,勝於得了十座襄陽城,說道:「郭叔父,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不錯罷!」郭靖道:「不錯,理宗皇帝乃無道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眾人又都一怔,萬料不到他竟會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當世大大的英雄好漢,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郭靖站起身來,朗聲道:「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
(引起影迷莫大爭議的大陸內地版射鵰英雄傳,由李亞鵬,周迅主演,其問題並非在編劇本身,則在於選角和造型的問題。削瘦的周迅演技不差,但詭異(全身黑色的黃蓉?!)且陰暗的黃蓉扮相,著實顛覆了不少人的既定印象)


文詞精采,如見其人,聽其言語,但有一個稍具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的錯誤,就是「當今」皇上」的廟號或諡號絕不可在當世人口中說出,這就像是大陸電視劇《康熙帝國》斯琴高娃飾演的康熙祖母大聲道:「有我孝莊在,這天塌不下來」一樣好笑,通俗小說為求通曉人口,小謬小疵,無損大醇,但歷史小說若有這些毛病,那就是不可原諒的大罪了。
(周迅的黃蓉定裝照,給人的感覺和港劇版大不相同,周迅本身對於黃蓉的演繹頗得金老讚賞,認為是繼翁美玲之後最好的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