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8 16:30:11尚未設定

老師的一封信

學棣:不必如此文作者那樣沮喪,宜觀世間實相,自能坦然,悠然其中。

動物世界中,每一種動物都有其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飲食。從人的角度來看,會在其中分辨好壊,如有些動物生存得比較容易,有些則很艱難;有些動物飲食美味,有些則茹腐飲臭。可是每一種動物千萬年來,如果不滅種,都如此生活。

返觀人類各種社會,每一社會中各類人,其生活方式的不同一如動物,也是如此生活、生存。所不同的是人對自己的生活建立起價值等級,而儘量往上提升。只是世間對價值等級的劃分有盡與不盡之別。一般以身體、心理為等級,於是則財富、名譽、權力的多寡、榮枯、強弱為其等級的劃分標準。這是不盡。若盡,則加上精神一等級,以其美、善、真為標準。大體而言,只限於身體滿足為價值者,是不盡;提升至精神者為已盡。於是社會中有生活在各種價值等級內的人群。

生活在身體滿足價值等級的人,若告訴他有另一種更好的生活,必不相信,甚至以為虛妄,猶如莊子所說的夏蟲語冰。所以在身體等級中能有起碼的滿足,不至於餓死、凍死,而能提升至精神生活者,只要顯示其生活即可,不必苦口婆心的勸說,甚至因此而沮喪。因為他所以能在精神等級,就因為他安然自在。

可是是否因為如此而一點同情之心都沒有?不是。這時的同情心反而是雞婆,惹人嫌,因為處於身體滿足等級中的人根本不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好,甚至很滿意自己的生活。

也許你會像陳寅恪那樣,認為文化衰落怎麼辦?不須擔心。如果許多人滿足於身體等級的生活,自然會逐漸發現問題而轉向精神等級。這是文化史的起伏現象。

所以應該慶幸自己能夠發現精神等級的生活,甚至已經悠遊其中。不必憂心文化衰落。試觀陽光,從來不強迫人們出來曬太陽,只是普照而已。精神領域的知識只要不斷的傳播就可以,不必要求非有許多人學不可,非成為顯學不可。這是自尋煩惱。說到底,這種念頭是「貪欲」作祟,希望許多人學這個東西,自己就有一份虛榮。所以老子說得很澈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要好要壊是你家的事,我(天地)才賴得管你,如果你想要好,來找我(老子),我也不會趕你,也不會歡迎你,隨你去。這種態度很像後來的禪宗,為什麼要這種態度?殺傲氣。傲氣殺光之後再說。對現代人尤其要如此。如果現代人因傲氣而受罪,那是他家的事,你不必管,隨他去。佛教喜歡講「隨緣」,就是不勉強,才自在。

--
我將徐國能<國文教師的黃昏>(20041028中時/浮世繪)轉寄給老師後,老師寫給我的回函,頗值得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