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0 23:43:29小草N號志工

《明報週刊》七十一期,小草藝術學院報導的文字張貼2009.11

雖草山陋室        吾往矣


─     小草藝術學院 秦政德

 

撰文/郭書吟 

攝影/何經泰 

文編/余玫鈴

設計/林佩蓉

 

●   記者郭書吟的部落格文字版:

http://blog.yam.com/shuyinkuo/article/26570860

 

與小草的相遇,得從一個書架說起。某次在誠品書店,簇新書封陳列眼前,隨手拿起一本書,還沒翻閱,目光卻落在書後一個深褐書架上——歲月良久,鐵釘隱入架面,拿起書架翻看,背面留了兩個字——「小草」,無其他落款贅語,襯著樸實外表,悄然安身於大如江洋的知識殿堂,竟是說不出的和諧美麗。後來我才知道誰寫下了「小草」,「小草藝術學院」成立於一九九四年,「文化美術系學運」罷課廣場。如今吶喊學子已紛飛,然而當年「小草藝術學院」一員秦政德,自詡「小草N號志工」,延續學運啟蒙精神,為小草掌旗,微不足道的小草,大風吹一吹,依然挺直腰,心懷納盡台灣圖像、建立台灣圖像資料庫的雄心壯志。

 


一九九四年春,野百合學運四年後,舊稱﹁草山﹂的陽明山,一場長達三十四天,史稱﹁文化美術系學運﹂罷課事件於文化大學發生。導火線是美術系應屆畢業生秦政德,與師長理念不一等原因,遭校方二一退學處分。學生們對高壓統治學風累怨已久,發起﹁抗議藝術暴力、救救藝術孤兒﹂活動,秦政德一幅野百合版畫作品,成了學運象徵。罷課期間,在搖旗吶喊的廣場中,訴求創作自由的﹁小草藝術學院﹂應聲而立。

後來,經過教育部調停,學生與校方達成協議,撤換系主任,學生結束罷課,秦政德獲准重返校園,二一被當的學分重修,延後一年畢業,取得一只大學文憑。隨著學運結束,學生們畢業離校後,大家都以為,﹁小草藝術學院﹂只會留下曾經光輝的記憶,成為歷史足跡。


小草雄心納百圖

兩年後,秦政德從軍中退伍,他回到草山,自願為﹁小草藝術學院﹂掌旗,至今十一年歲月,野百合版畫依舊,即使裱框玻璃多了層灰,﹁野百合﹂成為秦政德工作室的名字,同是﹁小草藝術學院﹂標誌,別無分號,而秦政德自稱﹁小草N號志工﹂,不是一號,也沒有最後一號,執行者只有他一人。

 

 

﹁小草藝術學院﹂正在做的事,是一個關於留住回憶的﹁基因資料庫﹂,自大學起就愛蒐集老東西的他,將曾經流傳民間的歷史圖像,如原住民、鐵道、棒球、老商標、雜誌創刊號、老地圖等印成明信片,背面左下方下了註解,一首詩、一句話、一句箴言,都能撩撥起當年的回憶。

﹁紙娃娃啊/紙娃娃/為什麼妳永遠都不會長大/是不是因為總有王子騎著白馬/達達又達達/帶妳重回夢幻童話停格的荳蔻年華


..﹁白馬王子﹂紙娃娃,時
光凍結的民國年

﹁增產報國/反共抗俄 紅標

○○

米酒/吃蓬萊米長大小孩的共(—) 同祕密,就是身上遺傳深烙底赤色酒疹
胎記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全
民酗酒癮的民國年代

因此,小草的圖像基因資料庫裡,可以看到明治二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一月十日發行的﹁清國臺灣島明細地圖﹂,三個月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替換了﹁清國﹂;當年李小龍飛躍在寶宮戲院前精武門︾電影預告本事的英姿,說明那是﹁中華不可辱﹂的民國○年代;黑松汽水一瓶十二元、味全巧克力雪糕一支三元,勾起童年味蕾的﹁零食價目表

將明信片翻來覆去,跟著思前想後,往日埋藏不知處的記憶,隨著一張張明信片的拼貼,湊成點滴曾經。
明信片的編號在十一年後的今日,已邁向三百六十一號。

為什麼要印製這些老圖像明信片?﹁我感念當年的學運,有那麼多人幫忙過我,就我自己來說,在過程中得到很大的學習和啟蒙。講噁心一點,是希望有點﹃回饋﹄,而回饋的方式,就是用我們美術系的專業﹃視覺﹄。蒐集這些台灣老圖像是一種﹃踏腳﹄的工作,有了這資料庫,證明台灣是有﹃根﹄的,以後想從事創作的人,不一定直接引用,可能是潛移默化之後,創作出新的、屬於台灣的視覺創作。﹂秦政德喜愛原汁原味,蒐集到的圖像即使沾染污漬,都是歲月殘存的美麗,從不用電腦編修;三百多種明信片,一張不過十幾二十塊錢,卻都故事疊著故事,台灣的老記憶,十多年來在小草N號志工的手上,慢慢匯聚而成;老味道凝成薄紙,傳到購買者、觀賞者的眼底腦海。

 

小草的祕密創作

跟著秦政德走在草山,林木蒼翠、花草萬象,然而小徑山丘竟藏著﹁小草的祕密碑境﹂,有﹁碑﹂悄然在此立足。﹁台灣棒球魂碑﹂是紀念紅葉少棒四十五年;﹁革命不死碑﹂,夕陽落於切格瓦拉面像,英雄精神屹立不搖;﹁始知道﹂立於羊腸小徑,始知﹁道﹂,﹁始知﹂道,任過客註解新意;靈感源於張大千﹁筆冢﹂的﹁丹青草山碑﹂,則是管管丹青顏料長眠之處;﹁藝餘丘﹂鄰近不遠,碑旁檜木餘屑,是秦政德從事木雕創作,捨不得將木屑拋之火爐的疼惜


 


 

 

﹁我對刻上文字的各種材質都有興趣,也是我嘗試創作的方式之一吧!﹃石碑﹄有種歷史性,只要不
被破壞就能長存,是很迷人的特質。﹂秦政德說,石碑故事或與歷史對話、或與自然對話,像是裝置
藝術般,走在草山,細心探看才會發現。﹁當年因為學運,有紀錄在案,入伍之後蠻坎坷的,後來只要心情不好,我就去慢跑。退伍當天,我在營區跑了十五圈十五公里,慶祝自己退伍。回到草山,許多步道都當作慢跑的探險,也變成石碑所在地。﹂秦政德石碑的藝術創作,原來與當兵時為解悶的慢跑習慣有關;而從西畫轉至木雕創作,也與學運脫不了關係。﹁原先我想一輩子當畫家。因緣巧合,當兵時苦中作樂,有次我撿來一個窗戶邊條,原想刻個木刀,結果同袍三番兩次取笑我:﹃你是在刻龜頭嗎?﹄我一氣之下,就刻了把木刀與龜頭的結合。﹂後來,一個清華大學社會所畢業的排長經過,指著他的木刀說,﹁喔!你這兩個都是權力的象徵。﹂一句話,搭著秦政德經歷學運的過往,自此他少拿畫筆,擎著刀具刻刻弄弄,陽具女陰,日漸演變的鏡像反射,成了他探討權力慾望的符號。

 

小草的回饋當年

秦政德從架上取出當年學運的剪報,厚厚一本,塵滿面、邊如灰,一頁頁翻開,當年的學運,竟如此鏗鏘有聲。只是報上少見秦政德身影,他並非搖旗吶喊者,而是遭退學成了學運導火線,成了先犧牲後救回的小卒——我問他,如果當年沒有學運,現在的秦政德,將是如何?

﹁如果沒有學運,我整個人生,會完全不一樣,可能會當美術老師吧!我現在做的事情,是在學運之前完全不能想像的。也許如果不是因為學運,我當兵不會被欺負得那麼慘,不會因想解悶而練跑步,也許不會從畫畫變成木雕創作了;如果不是因為學運,想對當時幫過我的人,回饋一點心意,就不會做﹃小草明信片﹄了。大學時我只想當個藝術家,認為自己是搞﹃純藝術﹄的,那時候對錢、對設計多鄙視啊!但我現在,不就是正在做我大學時最鄙視的事情嗎?﹂秦政德歪著頭,若有所思的說。

秦政德說,當年廣場上訴求的﹁藝術創作上的完全自由﹂,是他至今為﹁小草藝術學院﹂延續生命的理由,﹁小草明信片﹂結合時代、土地、藝術的養分,則是他實踐的方式。小草的樂趣更大論

秦政德的工作室有好幾個房間,然而書籍、貨品、木雕創作滿室,空間所剩無幾。廚房裡看不見幾樣鍋具,平底鍋還黏上木雕作品高掛廳堂;保鮮盒旁的半包白吐司讓我不禁猜測,是否靠它包辦三餐;洗手台還是幾十年前鄉下阿嬤家出現過,兩個巴掌大的舊樣式;木雕工作台,昏黃燈下只有幾把美工刀與雕刻刀;﹁書房﹂大半讓三百多款明信片占據,環顧工作室,實在想不透還有何方寸之地容他休憩?一個靠印製明信片為主業的藝術創作者,草山陋室不知裝載多少挫折辛苦?

 

 

 

﹁挫折?太多了,多到我都不會去記啦!如果不是有點意志去堅持,希望延續當年的啟蒙精神,根本不會走到今天。沒有資金就是最直接的挫折,總是處於資金匱乏的狀態。存款總是到月中就沒錢了,到月底沒錢更是常態。月月如此,我的心臟早能適應這種,以前害怕得要死的情況。曾有獨立書房兩年跟我結算一次明信片帳款,只有一千多元,而我的房租已經八個月沒繳了︵笑︶!我跟房東說,我當你的房客十七年了,我不會跑的。現在景氣不好景氣好我會還的,房東只好摸摸鼻子就走了。﹂秦政德像在說一個個稀鬆平常的笑話 ,日日跟錢打滾,經歷挫折是常態,﹁幸運﹂降臨反而是不正常的。

﹁有時想想,我也很幸運,大學就喜歡蒐集小東西,這項興趣成了工作,雖然這工作讓我經濟不穩定,常貼錢或燒錢,但起碼我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挫折是理所當然,但有更大樂趣伴隨其中,﹃樂趣﹄扣除﹃挫折﹄,樂趣還是多一點吧?所以就繼續這麼做下去吧!﹂秦政德說得坦然,回想就學當兵,那些曾讓他跌落谷底的師長長官,如今都成為他口中的﹁逆行菩薩﹂,因為苦痛磨練,讓他學會堅持。

 

小草依然挺直腰

西元一七八四年,哲學家康德投書︽柏林月刊︾,一篇名為︿答﹁何謂啟蒙﹂?﹀簡短論述,成為十八世紀以降﹁啟蒙精神﹂經典。康德說﹁人類運用理性,將自己從自我的不成熟之中解放出來﹂,﹁啟蒙﹂中心思想即是Sapere︵︶,有﹁知﹂的勇氣。秦政德的身上,勇於求知、勇於面對、勇於堅持,是顯而易見的。他謙稱﹁小草明信片﹂不是純粹的創作,不如說是前人累積的結晶,然而仔細閱讀每張明信片背後的文,聞著木雕溫厚的氣息,我卻說,滿室都是他的吉光片羽。

秦政德近期才完成一個﹁新︵心︶測島嶼﹂創作行動,像是連起幾顆星點就成十二星座般,他騎上摩托車,以﹁騎乘﹂為測量方式,在極南鵝鑾鼻、極西七股燈塔等四地立碑,從﹁心﹂重﹁新﹂測量台灣,四個碑點已將台灣包圍。

關於那個褐木色書架,今日我才明白,是誰在後方寫下﹁小草﹂。那次以後,只要走到誠品,都會想起那天下午,在書堆裡遇到﹁小草﹂的記憶。秦政德跟我說,他還有個﹁烽火島嶼﹂碉堡創作計畫,每次送貨至誠品物流時,發現西濱碉堡各有特色,他想著有天能為這些曾守衛台灣的碉堡遺址,牽起一條想像的
線——我想起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切格瓦拉騎車的背影,即使草山陋室裡的這顆小草,視切格瓦拉為啟蒙偶像,然而小草與切格瓦拉能相提並論的,是他孤獨卻堅持,雖寂寥蕭瑟,卻勇於走向遠方

 

 

↑   【明報週刊】七十一期的小草藝術學院報導2009.11封面

如果各位朋友對這篇報導有興趣,就在這個封面裡的內頁啦!

 

↑  檜木小架站內相關連結:

●   關於小草的台灣檜木小木架【1】

●  關於小草的台灣檜木小木架【2】

●  關於小草的台灣檜木小木架【3】

●  重新整理再使用的小草檜木通路陳列架

●  「小草藝術學院主題盒架」2011.4.30

 

 

↑  站內相關參考連結:

●  《小草書籤37》:「小草藝術學院」媒體報導的相關文章彙整連結 

http://mypaper.pchome.com.tw/peter19711017/post/132650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