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6 23:38:59Lawrence

【觀止】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我們很容易把一個記者看簡單了。不過,記者卻會把自己的工作看得太複雜。

台灣的新聞既是有名的「差」,給人的印象不外乎八卦、負面、缺乏深度、問題膚淺…但是還是有很棒的報導,讓人很受用的資訊。媒體一面在傳遞訊息,一面監督社會,一面引領潮流,又一面教育大眾,這樣看來,媒體人真是任重道遠,簡直是現代社會這個大身體每天不可或缺的血液。一個記者算不了什麼,一群記者呢?那就足以「動搖國本」了;何況是過去在美國,引爆「安隆案」鍥而不捨追蹤真相的那幾位記者。

有個從事代書的親戚,她過去是新聞系畢業的,但是卻很瞧不起她那些記者同學。她指出了一個關鍵:很多記者在大膽的假設前後,並沒有小心的求證。順著這樣的標準檢查現在的新聞,就可以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什麼很多消息會給人這樣「負面」的觀感,導致對社會不滿,對人生沒信心,對周圍充滿怨恨。

因為媒體喜歡破壞,卻忘了建設。

破壞很容易,那怕是一句話,一段文字,甚至是一小篇五百字左右的短評,都像樓房裡的炸彈一樣,爆開來免責,卻讓一堆人覺得受傷。除了戰爭,我們很難想像有什麼場面是對社會全面而慢性的「摧殘」。這點,在台灣,從35歲以下的年輕人避談政治、或對非支持對象的全面否定與批評,乃至於對某種社會現象跟進一面倒的充滿厭惡、欠缺思考與包容可以知道,媒體的荼毒有多深了。

那個代書親戚說來也很妙。既然她鄙夷那些記者同學,又何必每次大老遠的從中南部跑到台北來跟人家吃飯,想跟三五好友見面,自己私下約不就得了?按她的年歲,想必好些同學都已經是資深記者甚至幹到老編輯的位置,難道,怎麼做新聞只有一個代書懂得?

這就是記者的苦衷。誰知道稿子交出去了,會被後台的編輯或長官「整容」成什麼樣子呢?記者推說是編輯或長官要的;編輯台又說觀眾愛看,把責任推回去,這種無意義的詭辯,卻每天都在媒體界真實發生。

基本上,除非是錯字或引錯典、文句不通等結構性問題,不然,對於記者的內容,不管再資深的編輯,我認為基本的分寸與尊重是必須的。反過來說,記者也必須對自己交出去的稿件負責。

記者真的都很爛嗎?可見,那位代書,也不過染了新聞圈的壞毛病:自己也欠缺了「小心求證」的功夫。隔行如隔山,離開了那麼多年,自己的天空可能是別人的井啊。

去採訪前,確實應該做一點功課,否則就會對車禍的受傷家屬問出類似「你現在覺得心情怎樣」的問題來,也不覺得自己很「失格」。好比跑財經新聞,讓一切從「零」開始,好像我不曾唸過書一樣,幾個月下來,換了一個新環境,連現在都還在摸索學習。有時候,外人把自己的工作看簡單了,順便,也把這個職業看扁了,說你們八卦,你們血腥,你們問問題沒水準,說你們自以為是…。自己呢?面對一回回的採訪,一條條的稿子和一次次的會議,還有額外要消化的資料,總覺得自己像個無頭蒼蠅四處飛闖,好忙,好多事,好多種「專家說法」,我要怎麼消化整理?我又把自己的工作看複雜了,連帶,也把這份工作想難了。

工作基本上是:發現事件,紀錄、整理,然後透過真正的「媒體」,反映出去;這是一套基本作業流程,但是中間怎麼變化,因人而異、因採訪型態而異。關鍵就在過程,怎麼根據手邊的資料,把新聞「製作」出來;這有點像服務性質的製造業。

我寧願相信,這話是胡適所寫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就以這句話做為對自己的一點惕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