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8 14:26:54Peter;小朝朝

黑鬚的台灣人馬偕


我這樣禱告著:
上帝!請幫助我;主耶穌我的領導者,幫助我可以帶他們走一趟馬偕之路來經歷祢的愛,透過活動讓弟兄姊妹彼此相愛、相連結;請讓活動一切都順利,願榮耀祢的名,上帝啊!幫助我吧!

為了這次的野外禮拜,8/17日我實際到淡水走了一趟;在行程計劃中,特地去看了馬偕的一些相片和故事,感動中忍不住的簡單的做了幾張簡報,願和你分享,

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踏上未知的旅程?
一個人需要多堅定的信仰,才能面對魔鬼的試煉?
一個人需要多深厚的愛,才能毫無保留的燃燒殆盡?

寧願燒盡,不願朽毀

偕叡理牧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因其宣教上之成就獲贈神學博士,而稱馬偕博士,加拿大首位海外宣教士。1872年三月登陸淡水,擇此地為其在台宣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近三十年間不只弘揚基督教教義,建立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他所建立的醫院和學校,也成為台灣現代化的里程碑,對啟迪民智、開通思想和變換社會風氣,均有深遠之貢獻。

他以淡水為家,在此娶妻生子,融入民眾之生活,死後埋骨淡水砲台埔。一生傳奇為這個小鎮帶來豐富的文化風情,他對台灣的愛與認同,更可啟發今日的台灣住民。
馬偕登上淡水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船開入淡水河口,馬偕博士在其日記中說:

「我舉目向北向南看,然後向內陸遙望青翠的山嶺,心靈非常滿足,心神安寧且清靜,我知道此地就是我的住所。有一種平靜,明皙的聲音對我說:『此地就是了』(This is the land)同行的李庥牧師也對我說:『馬偕,這是你的教區。』
馬偕的禱告

一八七二年四月十三日馬偕在日記中記著說:

「如今我已救進此屋,回想當日離開故鄉佐拉時,何曾想到自己竟因主耶穌的引導,平安抵達此地。這好像是在我的行李上貼了一張中國臺灣的標簽一樣。我奉命在異邦,建立基督教會,是多麼光榮的事情啊!上帝!請幫助我;主耶穌我的領導者,我再度宣誓皈依於你。上帝啊!幫助我吧!」
設立北台灣第一所教會

一八七三年二月九日,
馬偕獲得經十一個月來努力所結的第一批果子,有五個人走到臺前聲明他們堅決信仰耶穌基督。
在眾人嘲笑、叫囂、辱罵下,這五位最初的信徒在基督的聖名下領洗。下禮拜日(二月十六日)他們舉行了第一次聖餐典禮。北臺灣第一所教會於焉成立。
娶台灣的女子為妻

一八七八年夏天
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接到馬偕來信「今年五月我在英國領事館與一位台灣女子結婚,然後我們馬上一起出發巡視各教會」。

馬偕牧師夫婦的蜜月旅行,便是北部各教會的訪問旅行。雖然路中經過許多困難,幾次遇到大雨,更有一次渡過河水時幾乎慘遭淹死,不過這一對新婚的年青夫婦很勇敢地克服了一切困難達成「任務」。
馬偕臨終前幾年,曾以下面的詩詞,表達他對美麗島的無限摯愛:

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的生趣在於此;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
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望穿雲霧看見群山,我從雲中的隙口俯視大地,
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我好喜歡在此遠眺。
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
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
馬偕
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心所摯愛,在那島上我度過一生最好的歲月
我愛他納黑褐色皮膚的子民,不管是漢人、平埔族、高山族
過去這二十三年我在他們當中傳揚耶穌福音,為了以福音服事他們
我滿心情願獻上我的生命,即使一千次也不足惜

馬偕
歸宿淡水

一九零零年五月,
馬偕最後一次巡視蘭陽平原諸教會,回淡水不久,既因喉癌而聲音全部沙啞。
九月牛津學堂開課時,他已無法授課。十月時曾前往香港治療,他已知藥石罔效。翌年一目回淡水,最後喉嚨開始糜爛,吞食之物由喉部流出,肉體受盡煎熬。六月二日下午四時病逝於砲台埔寓所,享年五十八。家人及教會遵其遺囑安葬於淡江中學後面其私人墓園,

上一篇:泰國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