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4 00:45:44寶兒(芳瑜)

漫讀台灣史

在我的學生時代,歷史課本上台灣史不過區區幾頁帶過,寫到日據時代、國共戰爭,更是避重就輕,五十年的刻度放在五千年長軸上,份量確實微不足道。聯考過後,一切也煙消雲散,殘留的印象僅僅是荷蘭人、鄭成功、馬關條約、台灣光復、連橫、蔣介石,與陳誠。

讀台灣史,始於偶然,當年初讀《野心帝國》(現改名《日本帝國在台灣》),以商業觀點分析日本統治台灣的謀略,讀來很有意思,特別是當初以書寫及翻譯商業書籍進入出版的我,讀來特別愉快,有同意、有拍案叫絕、偶有小疑惑。然而對這類天羅地網搜集史料的書,我向來只有欽佩。這本作者本人最早也最滿意的作品,讀得出用心、觀點與創意,而這本書也意外成為我窺探台灣歷史的入門書。

少讀商業書之後,我對文學和故事更加喜愛,一直到最近,我又讀了《福爾摩沙.愛情書》以及《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等書。

私心鍾愛這本《福爾摩沙.愛情書》。從十三行的考古開始寫原住民的社會,接著是明末清初,鄭芝龍來台的緋聞軼事、荷蘭人統治下的異國戀情、馬階傳教士的愛情故事…。

再來是日據時代,日台的結合、霧社事件、張我軍、謝雪紅、鍾理和、蔣渭水與陳甜、呂赫若與蘇玉蘭、葉陶與楊逵、蔣碧玉與鍾浩東……在左派、抗日這些可歌可泣的時代故事中,我們讀歷史也讀愛情。我最喜歡的是謝雪紅以及蔣碧玉與鍾浩東的故事,蔣鍾兩人的故事,也是侯孝賢電影《好男好女》的藍本。

光復之後,寫分隔兩岸的婚姻愛情、寫不同族群的聯親故事:朱西甯和劉慕沙、葉菊蘭和鄭南榕;寫女性主義覺醒、同性之愛、外籍新娘。

作者陳昭如感性與知性兼具的文筆,短短幾頁便要交待一個人一生的故事,總是意猶未盡,憑添更多想像。真實的故事往往比小說更動人,珍貴的圖片,也見證著歷史。作者上山下海搜集史料的姿態令人動容,如同另一本《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一樣。

而身為女性讀者,除了早期平埔原民時代,自由開放的愛情令人嚮往,自鄭芝龍和田川氏的故事開始,父權社會下的女人,不管是妻是妾,多是悲劇,少有圓滿,讀來鼻酸。即便女人為難女人的故事至今仍是,但這時代男人加諸於女人的壓迫少了,我們還是幸運許多。

說漫讀,並非隨意翻讀,事實上讀得欲罷不能,只是沒有刻意研究,抓到什麼書就讀什麼,也節制,也隨性。如此一來,閱讀更平添一份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