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9 06:54:31Joanne

社論-解放卡奴:應當降低雙卡循環利率

2005.11.27 聯合報社論



為了減輕信用卡戶背負超高循環利率的不合理負擔,立法委員計畫提案修改銀行法,限制銀行貸放利差不得超過十個百分點,以免使缺乏信用管理經驗的民眾動輒成為「卡奴」。

對此,一些大型銀行揚言,如果新法通過,業者不惜退出現金卡市場;言下之意,是以弱勢民眾可能轉向地下錢莊借貸作為要脅。銀行業者吃定消費者的姿態,頗有早年錢莊大爺的倨傲。

台灣信用卡及現金卡循環利率偏高,一直受到詬病;但政府始終坐視不理,業者也未檢討調整。在高利率時代,利差不那麼明顯,消費者尚能容忍;但近年一般利率水準降到百分二三,循環利率仍維持廿%,更凸顯其不合理。銀行業者一方面極力促銷,濫發雙卡,一方面又祭出高循環利率,制約弱勢持卡人的償還能力;短短幾年,國內便產生近百萬的卡債族,每月以有限的收入支付沈重的卡息,形同銀行業者豢養的奴工,稱之「卡奴」並不為過。

近年各界曾多次呼籲調降循環利率,包括這次藍軍立委所提百分之十利差的修法建議,看來亦相當合理:一則使消費者能有更高的還款彈性,不致淪入「以債養債」的絕境;二則顧及銀行在扣除必要成本支出後,仍能保持相當的獲利比率。然而,政府部門始終以尊重「利率自由化」原則為由,拒絕要求市場順應調整。金管會甚至還援引一些顯不對稱的例子,說台灣的信用卡利率「堪稱合理」。事實上,以美國為例,雖有極少數銀行採行高達卅%循環利率的極端案例,但整體而言,其信用卡平均利率僅八點五%,現金卡利率平均約十五%,均遠低於台灣。以台灣民眾的所得和信用卡使用經驗,業者有什麼理由如此剝削國內消費者?

所得有限的民眾,卻憑著手中的卡片大膽消費乃至舉債,固可說咎由自取。但是,當銀行業者一味指摘卡債族缺乏責任感之際,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責任?過去幾年,銀行一味追求發卡量的增加,年輕學子隨便在路邊登記即可取得信用卡,無固定職業的民眾持卡十餘張的情形亦比比皆是。如此,民眾償債能力不足,金融機構能說自己沒有輕忽、躁進、貪妄之責嗎?政府坐視金融機構濫行發卡卻從不予糾正節制,能說沒有管理疏失嗎?

金管會以「尊重市場」為由,表示政府不宜干預利率,這種立論,其實說服力相當虛弱。但看政府推動二次金改祭出多少強制手段要求金融機構限時合併,即可發現:政府對市場機制何曾有過尊重?如果說,為了金融機構壯大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政府可以強將金融機構整併減半;現在,為了廣大民眾的權益,為何不能要求銀行調降利率,還給民眾一個合理的信用環境?再說,日前扁政府大砍軍公教的十八

%優惠利率,美其名是為了「公平正義」;現在,有更廣大、更迫切的正義問題擺在眼前,難道政府只看得到財團利益,卻看不見升斗小民之苦嗎?在這場解放卡奴的戰爭中,「尊重市場機制」的口號實在只是政府怠惰、不負責的藉口。

今年前八個月,發卡機構打掉的呆帳即達四百億元,由此可見,濫發、濫刷不僅導致近百萬民眾的個人債務危機,也逐漸危及金融機構的財務健全。可笑的是,當立院談到要限制利差,銀行業者即揚言以「退出市場」相要脅;這種取予由己的姿態,眼裡恐怕根本沒有市場,而只有供其剝削、玩弄的卡奴了。

十幾年來,台灣經歷了塑膠貨幣的時髦和悲情,多少曾經被奉為上賓的消費貴族,如今變成了長年背負著利率重軛的卡奴。但我們的銀行並未因卡奴大增而變得強大,它們依然缺乏國際競爭力,僅能在島內稱王。扁政府不妨想想:解放卡奴,也可視為對銀行的解放;只有禁止對國內弱勢民眾的重利盤剝,才能激發銀行真正的生命力,那可能比二次金改的形式整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