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6 23:55:22蔡柏

[認真聊]我看見的山羊。

首先,聲明這是出自於愛還有興趣。
我以身為台大戲劇系為榮,我愛這個系,我愛所有的學弟妹,然後他們做的什麼事情或許我都可以爭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盲目的愛下去。

然後就是因為太愛,所以覺得要誠懇地分享。
(潛台詞是: 因為我最愛你們,所以說實話。)

--------------

以上分隔線有很大的意義。

--------------
迷戀Albee,其實真的是在2003年初看了The Goat, or Who’s Sylvia這個劇本之後開始。
Albee的語言有一種對我來說極度美式的短捷幽默,光是閱讀上面的速度感和節奏感就足以令人砰然心跳或拍手大笑。

當然,因為只是閱讀,所以想像力的無限美好就會更擴充了我們對劇本的想像。

--------------
每一個導演有自己的選擇,就如同我們說所有演員在台上的動作都是一個選擇,選擇沒有對錯,只有好壞,甚至再保守一點,沒有什麼【壞】,就是【比較好】或【比較不好】。

我建議The Goat劇組,甚至是其他朋友,都可以去看看Robert Lepage的訪談集:創作之翼。
裡面有一段文字我想要擷取出來跟你們分享:

在Paradoxes這個章節裡面,有一篇文章討論【能量和情緒】
Mr.Lepage舉了一個他在看兩個不同版本的【阿瑪迪斯】的觀後感,第一個版本,到了演出的尾聲,台上的人慢慢培養出一種節制,對於他們的表演保持冷漠,沒有熱情,沒有溫暖,這些演員沒有照一般的期望,把自己投入到角色內。然而,扮演莫札特的演員卻出眾非凡,與周遭旁人的冷淡相比,他看起來好像全身著火。

突然間他好像體會到在這個維也納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像是用大理石製成的,人們不帶情感地聆聽音樂,但在那裡仍然存在著兩具燃燒的靈魂:莫札特還有薩利耶里。

與此相反,另外一齣戲,所有的演員都很認真,對自己的角色注入了很大的心思和熱情,但是這齣戲卻極為糟糕,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明確看見兩個主要角色所擁有的激情和熱誠。


Mr.Lepage也說,演員必須找到能在觀眾身上產生情緒的能量,而不是自己去感覺情緒,這就是布萊希特的疏離方法中極少被理解的部份,你得去感覺演員而不是角色。

情緒的保留並不僅是一種道德議題,也包含對於理解的信仰。他說: 我常常在學生演出裡看見演員在舞台上啜泣,師生對彼此都感到高興,但是對身於一名觀眾的我來說,那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感覺上那件事情只發生在舞台上。這是崇拜情緒那一幫人所用的方法,可是在舞台上就是不管用。

我特別喜歡他說的:
要創造出一個動人的場景,我們需要的,不是儘可能表達大量的情緒,而是把情緒風格化,加以再現或是象徵化情緒,這樣得到的結果會更為持久也更具說服力。

---------------------

我贊成一種說法,有時候,文字本身的力量就已經強大到你不需要再多加些什麼多餘的情緒。
我個人的體驗是在莎士比亞的作品裡面,當我順著莎翁筆下的韻文念下去,一種奇妙又打從心裡實在感就冒了出來。

我相信不是每一個劇本都能這樣,但是Albee的,可以,我相信。

我在仁信的這個製作裡面看見導演的選擇令我頗為意外。(當然絕非不可,什麼都可)
我只是會突然冒出一個問號:會不會太重了?

這個問題很大,我常在想,如此荒謬的對話(Martin記性很差/吵架吵到中間總是會稱讚對方/半路殺出父子吻...等等),如此沈重的意函(Alone/love and loss/social status and relationships...)
如果再配上沈重的表演?

怎麼樣做可能會更凸顯這種荒謬?
怎麼樣做可能這種種的歇斯底里才會有層次?
怎麼樣做才不會讓這些節奏分明的語言本身不會被似乎稍微過頭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回到上一段落的文字,真的,當你過了某一種界限之後,我們就不再care what’s going on on the stage了。

取而代之的,會是一種該疑惑還是該冷靜的反應。
-----------------
Martin,在面對擁有這種自我消遣能力極強的可愛特質的同時,又具有內心極度孤獨的祕密渴望。
沒有衝突的,要怎麼去轉化呢?【轉】,不是【切】。如果我有帶給你遺毒,我跪下。但是要調整啊,你知道我們都愛你愛到瘋狂的(除了我...)

Stevie,下次可以開始玩更難的了。我很滿足於欣賞妳不斷推進的【技巧】,妳在實踐,妳在嘗試。不過不用一直這麼高吧?什麼樣子的女人會讓人真的相信她會走出去殺人呢?整個出門前的後半段歇斯底里,我們一定可以想到更有層次的玩法的。其實我看到很多姚的影子,在妳身上。

Billy,獨白的時候你得還是Billy。好啦前半段有被取悅到,在你還沒吃螺絲之前。

Ross,相信文字本身的力量吧,那會讓你更真實一點。

表演的統一性著實令人期待可以再統一。語言幽默感的認同,我在夫妻之間的互動上感覺的輕微失衡。翻譯上,期待有更多的時間消化。

--------------------

我曾經期待自己能做出一齣戲,讓觀眾笑到最後覺得自己不應該笑了。看【討厭的松子】的時候有這種感覺。

其實五年前讀完The Goat的當下,也有這種興奮,這是一個可以讓觀眾放肆大笑卻噤聲結尾的好劇本。

我常在想,如果從前作戲有人可以早點跟我說他們覺得怎麼樣的實話,我可以進步更快。
可是大家都太好,讓我陷入好棒的幻覺裡。

所以,這篇文章獻給你們,你們一定要更強。
恭喜你們演到這麼好的劇本。
恭喜你們有機會練到功。
恭喜你們一直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戲。
請一直下去,作好戲給我們看。

To my best schoolmates.

















蔡柏 2008-03-18 11:17:19

有一個弔詭的事實是,看過劇本再看戲,跟直接看戲的衝突和感受不同。

只能說我自己可能在閱讀劇本的同時【主觀地】導了一遍。就跟看了哈利波特小說再去看電影的人通常不會太滿意。

但是我從來沒看過書就去看電影就整個被那樣充滿想像力的劇情迷住。

所以,才會說詮釋可能沒有對錯,但是怎麼樣把大家,或者縮小範圍,自己好了,讀劇本時腦中的東西準確地搬到現實舞台上,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關鍵。

我不喜歡在大家一片聲浪叫好的時候潑冷水。我知道這個劇本太棒了,我知道這一群台大的學弟妹的能力,在肯定之餘,在我確信他們的成功不僅僅只是因為劇本好之後,我分享一些簡單的想法。

當然,我可能是錯的。
而且錯的離譜。

無所謂。
觀眾感動就好。
事情沒有真相,都是自己在做決定的。

哈姆雷說的。

我愛張家禎 2008-03-18 04:32:34

【松子】漫畫版的看不出電影中的惡趣味... 反而比較像愛情故事?

我覺得山羊好好看,不過以我看到的那場,第一幕似乎可以和後面兩幕一樣強;另外是謝幕沒有洗去觀眾的情緒,這樣觀眾回家跑去殺山羊怎麼辦?

還是要補上這句:我愛家禎!我愛家禎!

小令。 2008-03-17 14:33:16

&quot這是一個可以讓觀眾放肆大笑卻噤聲結尾的好劇本。&quot

真的。人生。謝幕的時候我簡直想站起來尖叫。
要聊劇本的時候記得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