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4 06:35:00Emma

【社論】「313反扁大遊行」格局狹隘,難與「228手護台灣」相比擬



由連宋競選總部所發起的「3.13換總統、救台灣」大遊行昨天下什結束,該活動應不如主辦單位所聲稱超過300萬人參與,但從人數來看,其動員能力仍不容小覷。不過,連宋總部這場大遊行,主要是為了反制泛綠陣營「2.28手牽手護台灣」活動,計有超過200萬人踴躍參與所造成的選情衝擊與震撼,在「輸人不輸陣」的情勢下,於選前10幾天緊急動員支持者參與,泛藍的不安心情或可理解,但「3.13」由原來「反黑金大遊行」,改為「換總統,向阿扁嗆聲」為主題,只針對特別個人的行為遊行,其與「2.88」的格局、氣勢等相比,高下立判,勝負已明。

「3.13向阿扁嗆聲大遊行」與「2.28手護台灣」比較,不但可看出陳呂與連宋兩組候選人性格,更顯示兩組候選人格局,真是天差地別。首先由「活動的難度」比較:「2.28」難度絕對高於「3.13」,「3.13」遊行,其實只是定點活動,雖然同步在25縣市進行,但集合地點、遊行終點都很明確,其與「2.28」活動,北起基隆和平島,南至屏東昌隆村,全長500公里,每個路段如何安排、人數怎麼計算、交通管制、人員運輸及疏散等,都是高難度的複雜過程,因此「2.28」的難度與複雜程度,毫無疑問均高於「3.13」。

其次,由「主題」看:兩者格局高下立判,「2.28」不但非為權位改變,更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向世界發聲,展現台灣人面對中國496顆飛彈威脅的不滿與抗議,它是不分族群、地域、性別的嚴肅活動,也是為了2300萬台灣人命運與共,以及後代子孫權益的正面反應。相對於「3.13」從一開始反黑金遭到內部的質疑以及外界的訕笑,不得已改為「換總統」,明顯只針對陳水扁(新聞、網站)總統一個人而來,雖美其名叫「救台灣」,但連宋陣營所關心的,仍只是「總統」這個權位而已,其間之別與意義相當明確。

再從兩者「氣勢」分析:「2.28手護台灣」活動,雖然選擇1947年2月28日因「228事件」所引起的一連串白色恐怖與威權象徵日期舉行,但活動當天參與者沒有怨懟、沒有咒罵,看到的畫面,就像是嘉年華會一樣,充滿著愉悅的心情、快樂的氣氛,也未沾上任何悲情符號,而參與者可以驕傲地向後代子孫訴說,為了台灣,老爸、老媽曾經在「2.28」活動當天站在那一段。反觀「3.13」,有的只是痛罵李登輝前總統、批評陳水扁總統或者是民進黨的台獨禍害,不脫極端、保守的舊思維,全場看不到快樂氣氛,只是充滿怨懟與批評,其與「2.28」的格局,高下可見。

雖然「2.28」的活動明顯超越「3.13」活動的狹隘格局,但在「媒體效應上」,卻顯然有相當大落差,「2.28」的活動不但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其人數規模與創意也是史無前例,惟其活動報導卻未獲得應有的重視,全國最大的中廣、飛碟電台不是不報導,要不就是以揶揄方式對應,甚至有線電視台均以平衡理由,採取零碎畫面處理,淡化「2.28」的活動效應。反觀「3.13」,前述媒體則幾乎整天在時段上鼓吹、捧場,活動當天的live一家接一家,又在跑馬燈上連番轉動,其間的倚輕倚重可見,且可看出親中及統派媒體掌握在哪一批人手上,致使在「2.28」與「3.13」報導上呈現如此失衡。

而連宋兩人跪地親吻土地的突兀,亦可看出兩人選情告急,之前,泛藍曾預測李前總統會在選舉最後階段下跪博取同情票,但現在反是連宋下跪悲情求票,兩人美其名是愛台灣表現,但愛台灣非一朝一夕,也非一吻可現,連宋跪吻效果如何仍待觀察,不過,不管如何,「2.28」與「3.13」的活動比較,重要的不是人數、不是場面,而是是否讓人感動,參與「2.28手護台灣」的人,明顯可感染了整個活動的意義與價值,其動人之處在此,非「3.13」只關心權位而已。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格局決定結局」,從「2.28」看「3.13」的格局,「2.28」的動人樂章,已決定了陳呂在「3.20」的勝出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