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6 21:13:31駝鳥

二十八天毀滅倒數(電影版)

  這部電影是聽了一位朋友的推薦跑去看的,看了之後覺得那兩百元台幣花得還真不冤。不過那個結局我個人不是很滿意,聽說導演想了四個結局,拍了其中三個(不過第一個結局似乎是第三個的未完版?),外加一個分鏡,因此我本來是打算去借DVD看完以後再決定要不要寫觀後感的。

  不過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等等不可抗力因素(謎),寫了這個東西,之後如果看了DVD以後還要「補完」就再說。


  觀賞本文注意事項:

  這部電影是有「關鍵劇情」的,然後這篇感想會牽涉到所有的劇情,如果你想保有「驚喜」,建議不要看這篇文章。

  
  一開始場景是在劍橋,三個愛護小動物的人潛入某實驗室,想要解放被研究人員關在透明壓克力箱裡的黑猩猩。他們正要打開箱子的時候,被一個研究人員發現。此君表示這些猩猩有感染病,他們不可以打開籠子。其中一個男子問他猩猩感染了什麼東西,研究人員顫抖著說出「暴怒」這個聽起來完全不像細菌病毒的字眼,於是那傢伙很乾脆地回頭叫一位女性同伴開門。誰知道那個女人才打開箱門,裡面的猩猩就撲到她身上咬她……

  【二十八天之後】

  場景跳到醫院,一個正在病床上打點滴的病人醒來,發現自己全身赤裸,身邊一個人也沒有。於是他拔了點滴,套上病人服,走出了病房。

  整個醫院亂糟糟的,病床翻倒在走廊上,醫療用品和文件丟得滿地都是,但是醫院一個人也沒有──任憑他喊破喉嚨,都沒有人回應他「Hello? Hello?」的探問。男主角走到大廳,一臉不解地看著被打歪的販賣機,撿起幾個易開罐放在手邊的塑膠袋裡,之後走出了醫院。

  街上也是一個人都沒有。

  他走過泰晤士河,走過市中心的議會大樓,來到倫敦市中心最熱鬧的皮卡地里圓環。圓環上貼滿了人的照片和紙片,紙片上寫著道別的話語,他看了幾張,繼續往前走了兩步,來到一個賣報紙和小紀念品的報亭,從那堆一人高的報紙裡拿了一份起來看,上面寫的是「英人大舉逃離」之類的標題。

  那份報紙他只看了兩行就丟在一邊,繼續往前走。

  片中那幾個地方都是倫敦知名地標,基本上這些地方平時只能用「遊人如織」來形容,尤其是皮卡地里圓環,那邊平時人的密度幾乎就像台北的西門町,看到那種空無一人的景象,觀眾心中的恐怖感慢慢被挑起──

  沒多久,我們的男主角來到一座教堂,黑漆漆的樓梯間用噴漆寫著「末日已到,懺悔吧!」的標語,他繼續往上爬,來到教堂二樓,發現底下祈禱的座席黑壓壓地,橫七豎八地擠滿了人,空氣中飄著一股腐肉的味道。

  「Hello? 」他有點膽怯地開口。

  什麼東西翻倒的聲音。之後二樓走廊另一頭的門開了,一個穿著神父裝束的人搖搖晃晃地走出來。

  「Father? 」他正想上前,卻有點猶豫。這時候,底下死人堆裡也有兩三個影子晃了出來,朝他的方向移動。

  他回頭一看,發現神父的眼睛──不對!那不是人類!

  他轉身拔腿就跑,後面那幾個「人」緊追不捨。剛從醫院出來只喝了幾罐含糖飲料的男主角體力不繼,眼看就要被追上,一男一女從旁邊衝出來,拿著改裝成燃燒彈的汽油罐朝那幾個追兵身上丟,那些「人」很快就燒了起來,那一男一女抓著吉姆死命奔逃,逃到一個位於地下室、有金屬拉門的小鋪子,隨即拉上了鐵門。

  接下來的一場對話,觀眾總算把事情搞清楚了。

  原來片頭那種猩猩身上的病毒會使人喪失理智、變得非常有攻擊性,就像狂犬病一樣,四處追咬他人,只要你被感染的人咬傷(我不確定抓傷算不算)、或是對方的血接觸到你的黏膜(口腔、眼睛之類的地方),你就會被感染,只要十幾秒的時間,你就會變成下一個殺人狂。

  感染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當然觀眾知道確實的地點是在劍橋),但是這個問題讓大家都想往國外逃跑,車站和機場擠得水泄不通,而群眾中也有被感染者。短短六天時間,倫敦便成了一座空城,人們不是離開就是死去,在最後一次公開廣播中,巴黎和紐約也傳出了類似的恐慌。

  男主角吉姆在感染擴散前出了車禍昏迷不醒,因此躲過一劫,他在醫院躺了好幾天之後醒來,發現整個世界已經改變。

  三個人商議後,決定去城郊(或鄰近小鎮)看吉姆他父母的情況,他們一早沿著鐵路走,下午到達他父母家中,發現他的父母在臥房中一起飲藥自殺,他母親手中有一張他小時候的照片,照片背後的遺言希望因車禍昏迷的他從此不要醒來。

  處理了他父母的後事,要回據點時間已經太晚。當晚他們夜宿吉姆家中,誰知吉姆深夜點了一盞蠟燭懷想往事,引來感染者的注意。男人救了吉姆,卻被感染者弄傷,另一個女人瑟琳娜確定他受傷之後,毫不猶豫地殺了自己的同伴。

  「你只有十幾秒的機會。」她冷冷地對不以為然的吉姆說,之後拉著他的手離開了那間房子,因為血的氣味會引來更多的感染者。

  兩人一路潛行回到倫敦,發現一棟大樓上有彩色燈泡閃爍。他們決定一探究竟,正在樓梯底下和購物車堆成的障壁奮戰時,感染者也已「隨光而至」。兩人一路飛奔上樓,黑暗的樓梯中不時傳來吉姆(他的體力尚未完全恢復)要瑟琳娜等他的哀求,然而瑟琳娜只是繼續用最快的速度往上跑,直到撞上一個穿得像武裝警察的傢伙才停下來。

  那人要瑟琳娜和吉姆進一間公寓,自己在外面擋住那個感染者。瑟琳娜聽著身後的搏鬥聲響,搖晃著公寓鐵門要對方快點開門,裡面的一個小女孩只是不斷地問「我爸爸呢?」,完全沒有開門的意思。

  最後男人殺了感染者,三個人一起進門。瑟琳娜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燈泡的開關拔掉。

  男人自稱法蘭克,和女兒羅娜一起躲在家中。瑟琳娜當晚和吉姆分析狀況,表示這對父女可能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最好甩掉,吉姆表示反對。這場「爭執」被法蘭克聽到,第二天他向兩人表示目前他們父女確實比較需要外援,然後他提出了自己的計劃──他聽到廣播,曼徹斯特(英國中西部大城,從倫敦過去的話我想應該要搭三小時左右的火車)東北某地有一群軍人找出了對付傳染病的方法,歡迎倖存者去投奔他們。

  瑟琳娜覺得這很不保險,但是法蘭克相當堅持,最後四個人還是一起上路了。法蘭克是倫敦計程車司機,他把所有家當弄上車子,然後往曼徹斯特開去。

  一路上發生了相當多驚險的意外,也有很快樂的時光,這邊就不囉嗦了。總之他們在路上看到曼徹斯特起了大火,整個城市正在燃燒,感嘆一番後,他們到達廣播中所說的42封鎖區,發現那是個廢棄的軍營。瑟琳娜一臉「我早料到了」的表情,勸法蘭克死心,但是一路上表現得非常樂觀開朗的法蘭克此時一反常態,他用力甩開瑟琳娜的手,一個人在營區中走來走去,想找出一點希望的蛛絲馬跡。

  然而什麼也沒有。

  失望的法蘭克坐在門邊的柱子上,抬起頭來,覺得有什麼東西滴進了他的眼睛。

  他驚恐地發現,門上有一具士兵的死屍,滴在他眼睛裡的東西,是從那具屍體滴出來的血──

  「羅娜,我非常愛妳。」

  法蘭克掙扎著對女兒說出這句話,接著轉過身去,大吼著叫她別過來。羅娜正想上前,一陣槍響,法蘭克倒在地上,射死他的,是兩個穿著迷彩服的士兵。

  吉姆、瑟琳娜和傷痛欲絕的羅娜在軍人的護送下來到一座大宅,發現這裡根本無所謂「對付感染病的方法」,只有一個班長和他麾下幾個士兵構築的「堡壘」。他們在大宅四周的草地埋了地雷,加裝警報器,如果有感染者從曼徹斯特逃過來,就一律格殺。

  吉姆發現這位班長將他一位感染的弟兄鎖在後院,用來「觀察」這種感染病的進程。一頓晚餐和警報之後,他更驚恐地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要「找」倖存者,是因為他們自知沒有未來,所以他們「要」女人。

  有了女人,才有孩子,才有「未來」。

  這些軍人反映了一些人類非常原始的欲望,導演藉班長的口說出英國人的「孤島心態」(台灣人應該很能感同身受),他認為他們被整個世界遺棄了,因為英國只是一個小島,所以外界把這個島封鎖起來,任疾病在島上流竄,放任他們自生自滅。他們自覺非常孤單,想活下去又認為未來全無希望可言,所以他們不去面對現實(隔壁大火中的曼徹斯特),開始尋找一些虛無的慰藉(女人)和藉口(未來)。

  這些人似乎根本沒有想過他們自己的火藥庫存能撐多久,此外糧食短缺,真有小孩的話要拿什麼來養諸如此類的問題……

  班長發現吉姆不願意和他同流合污之後,就叫兩個手下把他丟到外面去,回頭逼瑟琳娜和羅娜換衣服。瑟琳娜自知兩人難逃被強暴的命運,想辦法支開士兵,給羅娜吃了鎮靜劑(瑟琳娜是藥劑師),幫她「不去在乎」。

  然而吉姆很聰明地躲過那兩個士兵,繞道回到大宅(他很幸運地沒碰上感染者,同時在逃亡途中看見天上有飛機通過),開始「各個擊破」。他先搶到了槍,射斷那個感染士兵的鍊子(這一著真的很危險啊,大哥),之後一一殺掉那幾個士兵。說真的,看到原本那麼人道主義的吉姆變成這樣,沒什麼人格分裂的感覺,倒是很感嘆人為了求生存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這部電影在人性細微處的處理相當成功,法蘭克惟一希望破滅時的失落感、吉姆在現實逼迫下開始殺感染者(一個小男孩)、甚至設計殺害「未感染者」(士兵),瑟琳娜在旅程中一點一滴地改變,原來冷硬的形象不再,在最後多了一絲柔和的「人情味」。這些地方呈現的手法都相當不錯,情節緊湊刺激,卻沒有過份賣弄血漿和噁心的場面,也沒有故作幽默,個人非常欣賞。

  電影版本的結局留了一線希望,吉姆、瑟琳娜和羅娜三人逃到非常偏僻的鄉間,想辦法和吉姆看到的那架飛機取得了聯繫。我個人覺得和前述情節相較之下,這個結局實在是頗為「夢幻」,當然觀眾心裡的某個層面被「撫平」了,但是我心裡就是覺得這個結局有那麼一點不對味。

  倒不是說非要所有人都死光光不可,但是我比較偏好「現實」一點的東西……

  就這樣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