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16:30:59估車

產後應如何護理 讓自已有好的體質

懷孕期間,身體的各個系統為了寶貝的生長發育需要,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為坐月子期間的體質改善創造了條件。生活中也不難發現,一些孕媽咪產後皮膚更光潔、彈性更好就是這個道理。 孕育時,女性的子宮、乳房會有一個再次發育的歷程,這對女性本身也是個調整重塑的過程。如一些媽咪在寶貝出生後,痛經的情況得到了改善,就是這個因素。中醫認為,生產過後“氣血大失”,產後特別是產褥期,由於身體處於較為虛弱的狀態,更易接受調養。且相較於青春期與更年期,產褥期可以說是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效果的調養期。孕婦在經過生產時的用力、出血與體力耗損後,很容易造成產後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通常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而這段時間的調養正確與否,也關係到未來身體的健康。一般歐美婦女體格較為健壯,常聽到西方國家婦女產後3日即可下床工作,反觀華人婦女,由於體格較為嬌小,因此在9月懷胎與耗力生產後,非常需要適度休息與營養補充,因此都會以坐月子來調養身體。坐月子是產婦調理體質的最好時機之一的健康管理憑證,根據中醫觀點,女性一生會有3個攸關一輩子健康的關鍵時期,分別是「初潮期」、「產後月子期」、「更年期」等。其中又以產後月子期是體質調理的轉捩點,調理得好,可讓女性體質變好、身材恢復,也有一說會變得青春美麗。產後媽媽須知:產後不想衰老,一定要抓住這次脫胎換骨的機會。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科普一下,新生媽媽要注重這些,不然影響健康,沒有月子病哦。而對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束縛腹部能夠防止內臟下垂,幫助子宮復舊,也能夠對體型的恢復有幫助,但是,必須得使用專業的。在生完寶寶之後,自己也可以在自己的下腹部摸到一個和自己拳頭大小相仿的一個硬包。媽媽經常說我肚子裡怎麼還有一個硬塊啊。其實那是子宮,她在生完孩子以後前兩三天,有一個收縮的過程。現在我們提倡產後的寶寶的早吸吮,這對縮腹起一個刺激的作用。經常媽媽在餵寶寶的時候說他一吃奶我肚子就疼。所以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並且有助於對體型的恢復。過了三四天以後,子宮縮腹性的疼痛就沒有那麼大的感覺了。差不多子宮每天都在下降,十天左右在肚子上就基本上不會摸到了。對於子宮自身的修復,子宮內膜、胎盤脫落的子宮內膜的創面的修復,差不多是14到16周左右的時間,惡露的排出就是一個子宮修復的過程。剛生產完要以營養均衡為主,選擇容易消化、好吸收的食物;月子期間避免生冷、油膩、辛辣食物;食物要煮熟,並趁溫熱食用,盡量少量多餐;產後一週內不要吃麻油、酒、人參;別急著喝生化湯,尤其產後三至四天內要禁止,因為生化湯有活血的作用,太早飲用,可能造成產後大出血,建議一週後再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哺乳媽媽多喝湯、多吃粥,避免食用韭菜、麥芽等具退奶效果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