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9 22:51:10粟子
〈大獨裁者〉…卓別林眼中的希特勒
自幾年前侯冠群的李登輝模仿開始,從化妝、語氣、神韻、動作甚至思考模式一體成形的表演方式,已使這類表演到達專業化的境界。如此高品質的模仿秀延續至目前播出的「全民大悶鍋」,舉凡任何國內外的官員、民意代表、演藝人員到社會事件的主角,都立刻成為他們拷貝的對象。這些Q版的人物,有時會說些他們平常不可能說的話(或著應該說是『實話』)、跳hi-pop、唱節奏錯亂的流行歌曲等等,表現和平常形象大大不同的行為,使觀眾為之莞爾。其實,這類帶些嘲諷意味的表演,輕鬆地描寫政治人物頑固又荒謬的一面,比起本尊的正經八百,分身的誇張表演倒顯得可愛許多。
然而,以詼諧方式呈現的政治人物模仿秀,除了娛樂的效果外,有時更蘊含著編導、演員等工作團隊對這個人物的評價。著名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1889~1977)就在他1940年編導的生涯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中對當時在歐戰氣焰高漲的希特勒作出卓別林式的批判。電影裡卓別林以希特勒為模型,創造了一個熱衷侵略的大獨裁者興凱爾(Hynkel)。
宛若雙胞胎的猶太人理髮師與阿利安獨裁者
電影開始就的場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留著小鬍子、穿著軍裝的年輕人,有著與希特勒無異的容貌。這個不知名的士兵在戰場上顯得無所適從,例如:操作的砲台總是出錯,對丟手榴彈一竅不通,最後甚至還跑到敵方的陣營。我本以為這個角色是意指一次大戰中擔任下士的希特勒,但隨著劇情發展才知道他是電影中的另一個主角「猶太人理髮師」。這巧妙的安排,使身為導演的卓別林不會被指控「誣陷希特勒」在一次大戰中的表現,卻也利用「猶太人在戰場昏倒」連接「興凱爾掌權」的剪輯方式,使觀眾產生「剛才的脫線軍人就是日後的興凱爾(即本片的大獨裁者,隱喻希特勒)」的印象。
其次,同樣由卓別林飾演的兩個角色,理髮師是個善良、天真的猶太人,而興凱爾則是易怒、現實又仇視猶太人的獨裁者。卓別林藉由這樣的角色安排,一方面凸顯猶太人對政治的無奈與處境的困難,另一方面也讓輕視猶太人的興凱爾(即現實中的希特勒),和理髮師(即卓別林)有著一樣的容貌,何嘗不是一種對希特勒血統論的諷刺?
絕非巧合的雷同
卓別林在電影開始之初就寫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字樣,但幾近百分之百的雷同,卻很難不讓希特勒對號入座。在〈大獨裁者〉中穿著筆挺軍裝的興凱爾,是雙十黨的領袖,出現的第一幕場景,便是扮演興凱爾的卓別林以自創德文(即模仿希特勒的語氣和動作,但內容卻是夾雜英文亂講一通)發表演講,背後則坐著一群穿著軍裝的雙十黨官員。看到這裡,如果不說這是卓別林的電影,可能很容易誤認成是納粹集會的資料畫面。
只是,每當他說到激動處,就會咳嗽或無法喘氣,變成凸搥的希特勒。我想,當時的同盟國成員看到這一幕應該會覺得十分有趣,在戰爭受挫的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具有精神勝利法的作用。但相對而言,嚴肅拘謹的希特勒鐵定是氣得要命,也難怪他要對卓別林下達刺殺令。
除此之外,電影裡還有許多影射的劇情,諸如:對猶太人的利用和迫害、純種阿利安的培養計畫以及他與墨索里尼的關係等,希特勒在現實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大獨裁者〉的題材。其實,這部電影裡的每一個安排都有其寓意,即使我對於二戰時期的歷史所知有限,但單就前些日子看Discovery希特勒傳的記憶,就會發現許多巧妙之處。這或許是身為喜劇大師的卓別林除希望〈大〉能達到諷刺希特勒的目的外,亦重視其內容的嚴謹度。
象徵征服世界的獨舞
當興凱爾聽到手下官員說他將會征服全球時,便高興第一個人舉起放在房間內輕飄飄的地球氣球,緩緩往天上拋,時而用有推、時而用頭頂,長達數分鐘的獨舞,宛若是慢節奏的韻律體操表演。卓別林這樣的處理方式,傳達給身為觀眾的我兩個訊息:一是藉此表達希特勒覬覦世界的心態,二則顯示他對侵略他國的期待。遠離二戰歷史與歐洲戰場的我,雖對希特勒的印象不致厭惡。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仍能深刻體會這位「獨裁者」的野心,及其對全球和平所造成的衝擊。
粟子曰:希特勒和卓別林都是以小鬍子為註冊商標的名人,政治界和演藝圈兩個看似毫無交集的世界,卻因為〈大獨裁者〉而產生連結。雖然〈大〉百分之兩百是部諷刺希特勒的作品,但我覺得卓別林將批判的部分處理得頗為順暢,不僅沒有把電影陷入醜化或謾罵中,更墨於傳達自己對「自由」的觀念,這或許是卓別林希望透過〈大獨裁者〉傳達給觀眾的更重要訊息吧!
然而,以詼諧方式呈現的政治人物模仿秀,除了娛樂的效果外,有時更蘊含著編導、演員等工作團隊對這個人物的評價。著名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1889~1977)就在他1940年編導的生涯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中對當時在歐戰氣焰高漲的希特勒作出卓別林式的批判。電影裡卓別林以希特勒為模型,創造了一個熱衷侵略的大獨裁者興凱爾(Hynkel)。
宛若雙胞胎的猶太人理髮師與阿利安獨裁者
電影開始就的場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留著小鬍子、穿著軍裝的年輕人,有著與希特勒無異的容貌。這個不知名的士兵在戰場上顯得無所適從,例如:操作的砲台總是出錯,對丟手榴彈一竅不通,最後甚至還跑到敵方的陣營。我本以為這個角色是意指一次大戰中擔任下士的希特勒,但隨著劇情發展才知道他是電影中的另一個主角「猶太人理髮師」。這巧妙的安排,使身為導演的卓別林不會被指控「誣陷希特勒」在一次大戰中的表現,卻也利用「猶太人在戰場昏倒」連接「興凱爾掌權」的剪輯方式,使觀眾產生「剛才的脫線軍人就是日後的興凱爾(即本片的大獨裁者,隱喻希特勒)」的印象。
其次,同樣由卓別林飾演的兩個角色,理髮師是個善良、天真的猶太人,而興凱爾則是易怒、現實又仇視猶太人的獨裁者。卓別林藉由這樣的角色安排,一方面凸顯猶太人對政治的無奈與處境的困難,另一方面也讓輕視猶太人的興凱爾(即現實中的希特勒),和理髮師(即卓別林)有著一樣的容貌,何嘗不是一種對希特勒血統論的諷刺?
絕非巧合的雷同
卓別林在電影開始之初就寫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字樣,但幾近百分之百的雷同,卻很難不讓希特勒對號入座。在〈大獨裁者〉中穿著筆挺軍裝的興凱爾,是雙十黨的領袖,出現的第一幕場景,便是扮演興凱爾的卓別林以自創德文(即模仿希特勒的語氣和動作,但內容卻是夾雜英文亂講一通)發表演講,背後則坐著一群穿著軍裝的雙十黨官員。看到這裡,如果不說這是卓別林的電影,可能很容易誤認成是納粹集會的資料畫面。
只是,每當他說到激動處,就會咳嗽或無法喘氣,變成凸搥的希特勒。我想,當時的同盟國成員看到這一幕應該會覺得十分有趣,在戰爭受挫的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具有精神勝利法的作用。但相對而言,嚴肅拘謹的希特勒鐵定是氣得要命,也難怪他要對卓別林下達刺殺令。
除此之外,電影裡還有許多影射的劇情,諸如:對猶太人的利用和迫害、純種阿利安的培養計畫以及他與墨索里尼的關係等,希特勒在現實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大獨裁者〉的題材。其實,這部電影裡的每一個安排都有其寓意,即使我對於二戰時期的歷史所知有限,但單就前些日子看Discovery希特勒傳的記憶,就會發現許多巧妙之處。這或許是身為喜劇大師的卓別林除希望〈大〉能達到諷刺希特勒的目的外,亦重視其內容的嚴謹度。
象徵征服世界的獨舞
當興凱爾聽到手下官員說他將會征服全球時,便高興第一個人舉起放在房間內輕飄飄的地球氣球,緩緩往天上拋,時而用有推、時而用頭頂,長達數分鐘的獨舞,宛若是慢節奏的韻律體操表演。卓別林這樣的處理方式,傳達給身為觀眾的我兩個訊息:一是藉此表達希特勒覬覦世界的心態,二則顯示他對侵略他國的期待。遠離二戰歷史與歐洲戰場的我,雖對希特勒的印象不致厭惡。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仍能深刻體會這位「獨裁者」的野心,及其對全球和平所造成的衝擊。
粟子曰:希特勒和卓別林都是以小鬍子為註冊商標的名人,政治界和演藝圈兩個看似毫無交集的世界,卻因為〈大獨裁者〉而產生連結。雖然〈大〉百分之兩百是部諷刺希特勒的作品,但我覺得卓別林將批判的部分處理得頗為順暢,不僅沒有把電影陷入醜化或謾罵中,更墨於傳達自己對「自由」的觀念,這或許是卓別林希望透過〈大獨裁者〉傳達給觀眾的更重要訊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