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7 01:47:57小蔡

宿命?!

莫名的平靜,詭譎的靜謐,省道2號不再車水馬龍,操場旁的停車場空蕩蕩。



好像吞下了一顆藥效極強的膠囊,裡面包覆著沮喪、低落、無奈與逃避,就這麼毫無知覺的,和水吞了下肚。

反覆思考著,我是否屬於這個地方,這個生活第七年,堪稱第二個故鄉的雨都。冥思著到底做錯了那些決定,又有哪些決定不曾讓自己後悔過。衝擊著,是否該離開這個地方,像戰敗了的俘虜逃回家鄉。

說著回家唸書,因為沒網路沒電動,比較認真,其實只是眼不見為淨的體會。至少離開了血泊的戰場,才能忘卻戰爭的恐懼。



理性吆喝著,走吧!不要駐足在懸崖邊了。
夢想吶喊著,衝吧!旅行的意義不只為了看到某一個景致。

腦袋裡另外一個人格特性卻哭喊著,放過我吧!我累了!

腦袋裡的多重人格是否也有如賽局般的分析方式,能夠充分的推演出最適策略?




有人說,這一切是命。

我不相信,至少哲學的起源告訴了我們,在自己無法解釋這些狀況時,才會勾搭上神啊鬼啊這些異次元的生命體,也才會有那些神話出現。

或許只是那個時間點上的抉擇出現了錯誤,與其說這世上天賦予的宿命,不如說在當下做決定時,出現了「顫抖的手」。這是賽局理論經典的原理之一,大概說明著理性思考的參與者在某些時點也會產生錯誤的抉擇。

當初會是個錯誤的決定嗎?!似乎沒有絕對的準則吧,只能相對的說,當時是對的。如果套用了結果論,才會不置可否的說,那是錯的。

姑且說是對的吧,至少當時是心甘情願的,是滿心歡喜的,只是未能察覺那個「潛在瑕疵」,才會有這樣的結局。連海上保險都提及這個名詞,怎麼能不承認它的存在呢。

這樣的解釋似乎比較理性。

無論對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個過程與經驗衍生的體會,才是最重要的利得,不是嗎?『人生的九個學分』中提到,「我們必須做正確的決定,但這些決定就建立在經驗上,而經驗就是經過錯誤的決定所得到的。」




對與錯,體會與釋懷,在僅剩兩個月的期限壓力下,或許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把自己關閉在小小的房間裡,休息時拿張凳子在陽台,偷偷點燃長壽煙,才能真正冷淨的思考。




◎想要有怎樣的成果,想要有更進一步的踏實,或許只有規律的心跳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