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3 20:55:35知性羽

封建制度遺留至今 歐洲罕見小島

TVBS  更新日期:2008/12/19 22:43 張喬青

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都吹起裁員風,不過,歐洲英吉利海峽上有個小島嶼,叫做「薩克島」,裁員的理由相當不同,他們不是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而是這個島一直以來都實施封建制度,最近好不容易辦了第一場選舉,沒想到幫忙推動民主的財團,卻輸了選舉,於是用裁員當報復手段,很多島民,一夕間就沒了工作。

來到位在英吉利海峽,介於英法之間的薩克島,時間似乎倒流好幾個世紀,這邊的路標,只有走路時間,因為這邊沒有私人車,只有工作用的拖車,要不然就是騎腳踏車,或是搭牛車。居民:「之前大概有18輛牛車。」

薩克島上沒有公家醫院,也沒有政府補助金,這邊的6百位居民,因為享受不到公家服務,繳的稅很少;薩克島是歐洲僅存還奉行封建制度的地方,1974年,女王把這塊島封給這位地主,他再把土地分成40塊,租給佃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不過,自從英國媒體大亨巴克來兄弟,買下附近的島嶼,蓋了一間夢幻城堡後,情況開始改變,他們覺得這邊的地主制度不符合時宜,於是告上歐洲法庭,在人權團體施壓下,上星期,這邊舉辦了島上史上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選出國會代表。居民:「這是薩克島居民,第一次有機會用票選出國會,決定薩克島未來。」

只不過,巴克來兄弟推出的代表幾乎都落選,在國會成了少數,他們一年投資薩克島好幾百萬,卻輸了選舉,他們覺得受到冷落,於是開始撤資,並且裁員上百位員工,薩克島為民主付出的代價,不是流血,而是失業

旁徵博引

內閣制:目前採行國家已大英國協、歐陸國家及日本為主。

1.虛位元首

-國家元首為象徵的領袖,並無實質政治決策權力,屬於統而不治的元首。

-國家權掌握在內閣,閣揆是國家最高行政首長。

2.副署制度:國家元首簽署國會通過之法律,必須經內閣副署才具效力。

3.責任制度:內閣集體向國會負責,國會可用質詢、立法、預算、調查等權監督內閣。

4.行政立法連署

-行政部門由在下議院的選舉中獲得過半數席次的政黨組成。

-閣揆由該多數黨黨魁擔任,閣員原則上都是國會議員,若無任何政黨過半數,則已獲得最多席次的政黨聯合其他小黨,優先組成國會。

-領導立法與行政是同一組人,故行政立法兩權互相連屬。

5.信任制度:行政權屬內閣,立法權屬國會。內閣須獲得國會的信任,否則國會可提出不信任案要求解散內閣。

6.解散制度:為了制衡國會,內閣也可呈請元首解散國會,訴諸民意公決。故內閣之任期並不固定,但各國國會有最長任期之規定。

7.內閣制優缺點

-優點:

行政與立法融合,法律易於落實。

國家執政者多自議員出身,易於培養民主政治家。能夠機動適應環境

-缺點:

國家元首無權,當遭遇政治危機無法排除時,國家易缺乏重心。

國會若無任何政黨掌握多數時,聯合內閣易造成人事不穩定及政策的不確定性。

 

WHAT IS 封建制度?

一、封建制度

1.時間:8、9世紀形成,10~13世紀達到高峰,至15世紀後逐漸瓦解。

2.背景:中古前期因外族不斷入侵造成社會不安,加上長期的苛捐雜稅逼使小自耕農獻田給貴族或大地主,行程依種依附關係。

3.基礎:建立在領土與附庸間的相互合作上;領主已采邑交換附庸的軍事支持與其他服務,透過土地的分封,領主與附庸建立臣屬關係。

4.社會階級:區分為教士、貴族與農民三等,身份常為世襲的,絕大多數的人是附著於土地的農奴,但並非奴隸。

二、莊園經濟

1.背景:中古西歐的商業衰退,貨幣消失,淪為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

2.生活:

-領主提供農奴房屋、農地,保護他們的安全;農奴未領主耕田、看顧家畜,並從事各種維持領主產業的的工作。

-莊園大多為自給自足的社區,由農民生產領主及其本身的一切日用之所需,是封建制度的基本經濟單位,也構成一個獨立政治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