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11月3日開幕,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4月24日的展覽期間,除了讓民眾欣賞花藝之美外,也能讓民眾更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美好。台中花博有外埔園區、后里馬場森林園區、豐原葫蘆墩園區3大園區,台中花博外埔園區面積最大,透過智農館、樂農館、無患子花道、竹穹惜水、攀果花廊、漫步水中分水橋、田園綠牆生命之花和花漾舞春風蝶影躍森悠..等設備,以農業、生活、人文為核心,涵蓋花、農、竹、水4大亮點,綠色共享特色且呈現花果原鄉的風貌,很吸引喜好樂活生活和藝術的我,便決定搶先去外埔園區參觀。參觀了一整天後,發現外埔園區不只有能舒展身心的遼闊天地,還能感受結合文化和藝術的綠色生活,而且白天就很綺麗的園區,晚上打燈後看起來更是迷人,從白天到晚上都很有可看性耶!
台中花博外埔園區的交通規劃得不錯,想參觀的民眾可搭乘高鐵至臺中站下車,轉乘火車到大甲車站,再轉乘5808、5814、6354公車至外埔園區。如果要自己開車前往外埔園區的朋友,因為園區有交通管制,從國道1號后里交流道下後走月眉東路到甲后路(或從國道3號大甲交流道下後走三環路到甲后路),沿著甲后路開到三環路、四月路交接口的停車場,停好車就能搭停車場邊的免費接駁公車入園。10-15分鐘就有一班接駁車,開往外埔園區的接駁車首班車8:30、末班車16:00,搭外埔園區回程的接駁車首班車10:30、末班車19:45,如果逛完外埔園區還有時間或興趣想逛別的園區的朋友,主辦單位也有準備園區間接駁車,讓前往參觀的民眾不用擔心交通的問題。(詳情請點”2018台中花博交通、停車場資訊”)。
下了接駁車後會步入虎家莊廣場,售票處在右手邊,「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字樣的屋簷下是驗票口,廣場的左手邊有石虎和歐米馬回台中冠軍花車,這個造型超Q的國慶票選全台第一冠軍花車,也是很多人喜歡一起合照打卡的標的。
外埔園區的迎賓步道是很特別的無患子步道,外埔園區以前是台糖的用地,選定這邊做花博園區之後,便決定保留園區原有的無患子,希望以只優化且保留現場的原生植物、盡量不破壞的原則下來建構漂亮的花博園區,台糖以前就大量種植無患子,相傳以前曾經有人長乾癬,古時候的人因為民智未開以為是惡魔附身,用長得像龍眼的無患子洗過之後就好了,所以從古早時候就有很多人認為無患子是趨吉避凶的大好物,現在的人也很喜歡用無患子來做保養,無患子迎賓步道感覺充滿健康和祝福的涵義。
外埔的水稻田特別多,外埔園區最重要是以農業為出發點的花博園區,台灣第一座以農業為主題的主館就是外埔園區。花博的吉祥物就是石虎,石虎前面有兩條白色的紋路、耳朵後面有白點,身上還有一點一點的虎豹斑紋,有類似金錢的圖案,數量稀少是保育類動物。園區裡的迎賓地標-虎爸稻草人就是農夫裝扮,代表樂耕虎爸準備下田去工作。
外埔園區有14.32公頃的面積,以共享為核心價值,呈現臺灣以農立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想像,展示生產的綠能技術,呈現花果原鄉的風貌,完整體現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核心概念。結合農創4.0技術發展智慧農業,也展示台灣在地作物,呈現食、農教育多元樣貌。花博結束後會規劃舉辦2020世界蘭花會議、建立花卉拍賣市場國際聯盟交易平台、並轉型為國際農創園區,展現涵蓋「農民」、「農業」、「農村」、「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的新五農價值。
外埔園區的遊客中心和園區內部,利用不同作物相生相剋的作用促進作物生長,也採行防除病蟲害的共榮栽培法(當天去玩一整天還真沒被蚊蟲咬)。遊客中心在南面有一個獨特的蜂巢設計,水會從那邊流下來,搭配良好的抽風抽,溫度、濕度都可以控制,所以也被稱作是會呼吸的溫室。
外埔園區的遊客中心透明貨櫃屋是以「花田囍事」故事主軸為設計構想,結合在地文化並帶入台中地區禮餅、糕餅烘焙文化繁榮的意象。遊客中心在花博期間將提供遊客服務諮詢、導覽機借閱、輪椅、兒童推車租借等服務,也是有賣輕食的飲食部,官方的紀念品也都有在那邊展售。
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博官方網站(https://2018floraexpo.tw/)改版上線後,有開放線上「入館預約」、「館內導覽預約」及「園區導覽預約」服務,其中「入館預約」開放1人就可以線上預約入館參觀,歡迎透過手機或電腦預約,就能輕鬆遊花博;同時各展館也預留超過一半的空間,讓現場排隊民眾入場參觀。預約成功後民眾將收到驗證號碼簡訊,只要於10分鐘內成功輸入驗證碼後,系統將發送「確認信」至電子信箱,入場報到時只要出示QR code,即可輕鬆入館。網站上也提供「預約查詢/取消」服務,讓民眾隨時藉由手機或電腦輸入預約單號或手機號碼,即時查詢預約內容或取消入館,並可於預約日前1天,至預約系統上取消預約。
而「館內導覽預約」最低預約人數從15人至20人不等,最早預約時間為15天前、最晚為3天前。同一手機號碼每日最多可預約上、下午各1場次(不分園區);預約報名者要提前10分鐘至指定地點報到,逾時超過10分鐘的話則依現場報到人數狀況處理或現場重新排隊。「園區導覽預約」部分為團體導覽,每團最低預約人數為20人(最多40人),由志工帶領遊園。各園區導覽路線包含戶外園區亮點、展館重點介紹、園區特色植栽等。導覽時間為開園期間每日9時30分、11時、13時30分、15時,固定4個時段,時間總長為一小時內(含行走時間),場次預約最早為15天前、最晚為7天前。
園區裡有不少台灣原生種的林蔭空間,像這個季節常看到的臺灣欒樹是臺灣特有種植物,也一種無患子科的落葉喬木。樂農館旁有些中東椰棗,結的果實就是菜市場有賣的零嘴;每種植栽都有特別的用意,像立鶴花因為發音和台語的「你好」很接近,所以餐廳和學校很愛種植,講解才發現原來蠻多植物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台中花博外埔園區的樂農館建築以綠葉為設計發想,由館內往外看可以看到完整的葉子造型,室內並藉由採光天井營造出樹蔭的光影。策展以農業與生活人文為核心,用一方的千畝田以農為樂的理念,用台灣4種重要作物為展示背景,探討台灣農業由生產、生活到國際化的發展過程。
樂農館以台灣農業國本的稻米,水果王國的八大高產值水果,如工業化一條龍生產的蕈菇類,還有世界聞名的台灣茶為主軸,用「稻、果、菇、茶」這四種作物來訴說台灣產業、土地和人的故事,邀請建築師龔書章以「一方地、千畝田、以農為樂」作為策展核心基調,運用建築、空間和美學概念,將台中從平原、丘陵至山區的代表農作物為主題進行地景創作,透過地景創作和呈現在地農民故事影片,展現在地農民生活和台灣農業發展現況。
一進入館內就有充滿視覺衝擊的影像呈現,樂農館透過設計以AR擴增實境、實品、模型、影像和圖板的交互應用,和參觀者有所互動,讓參觀民眾藉由五感體驗,感受這個以農人為主角的樂農館,體會農業如何影響現代人的生活。
樂農館真的跟一般的展館不一樣耶!打破以往展覽隔間和框架的概念,把稻田和穀倉教室都搬來展區內,還全區覆土讓農作物可以在館內生長,所以參觀者也會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稻香和農村的相關味道。
自然農法愛大地,講述台中霧峰稻米產銷第九班的老農,在65歲時做了與台灣大部分農民不一樣的選擇,使用不施肥、不施藥,友善耕作的自然農法,定時烈日巡田除草,照著地力輪作和休耕,重建小時候才有的生態田地。
在適地適種的觀念下北部有農民種植桃園3號、中部有台農71號的益全香米、南部有高雄147號、東部有台梗2號,都是友善耕作結合地方特色米種的全台案例。
一粒米的價值道出台灣農業的根本-稻米可以做出很多種變化。像霧峰農會酒莊 克服各種困難、歷時兩年終於推出了第一支初霧清酒,也拿下很多國際大獎。而1公斤的米可以做兩瓶初霧純米大吟釀,還可以做16顆美濃米漢堡、31包乖乖、 120顆池上米餅,醃漬清酒過程所濾出的酒粕,還可以結合玉米和糙米做成280條香米捲耶!看了這個展覽才知道:1公斤的米可以有好多種可能喔!
外埔馬鳴社區馬鳴國小的畢業生都以擁抱稻田為榮。一開始只是希望學生的午餐可以吃好一點,直到現在一打開馬鳴國小教室的後門就是一塊田地,全校的師生和稻田培養感情,社區裡的阿公、阿嬤還跟小朋友一起在收成的時候,打穀、捆紮、稻梗手作飯糰和紅龜粿,一塊稻田接連起學校社區和家長、學童們的生活與情感。
在稻區裡有用稻梗磚建構的穀倉教室,是以外埔區的馬鳴國小為原型,馬鳴國小也是日劇拿破崙之村的台灣版,將課堂上的食農教育搬到展區,透過豐富的展覽讓大家尊重農業也重視食農教育。
果區的果棚廊道主題是時間的顏色,八種顏色的光桌代表8種高產值水果,以24節氣表述農村的時間概念,呈現台灣代表性水果的產地、產季、工作時序、內外銷地區和國家,還有相關水果加工品和互動小遊戲喔!
萬能農夫的概念就是必須要當會整理棚架、設置光照及灑水系統的建築師,同時也是要會處理花果細節的工藝師,也要測知酸鹼值、分辨昆蟲益害的田間科學家,還要熟知農民曆,依照節氣安排作物和工具,更要一直學習新知強化技能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
菇區有吸睛的百菇密碼森林裝置藝術。
台灣從日治時代就引進種植技術的段木香菇,到50年代盛行種植的洋菇,台灣的蕈菇產業出了擁有豐富的栽培歷史,也隨著太空包和木屑瓶的發明,不斷的精進菌種研究技術和設備的改良,菇農們種出了一片多元又美麗的蕈菇風景,藝術家范承宗用竹編工藝呈現這樣的意境。
太空包其實就是香菇木屑塑膠包,在1960年代後期研發、1970年代問世推廣,因為接近人類的上地球的時間所,以取名叫太空包,也代表科技和新穎。太空包裡面有木屑、米糠、小麥、玉米粒、麩皮和稻草,不同的菇類還會加上對應的營養液來製造喔!
茶區有利用製茶過程中產生的茶末鋪滿地面,以茶林即武林的概念來呈現台灣茶產業的特色。據說採茶季節時採茶女會離家兩週到一個月,古早的米很珍貴,斤茶斤米就是用來形容古時的茶價好,古早的茶農都以茶米形容茶葉的珍貴,能夠以機器採茶時還堅持用人力進行,就是不讓年輕的茶菁受破壞。
這區真的充滿茶香耶,逛起來超舒服的,而且後面還有所謂的潮茶吧,可以透過螢幕和設計的系統,去搖一杯自己調的潮茶。
2018的台中花博配合「花現 GNP」主題,外埔園區設計以3R(減量、再利用、回收)及3G (綠建築、綠能源、綠色運輸)理念為出發點,打造一座兼具農業生產、農業生活及農業生態的「虎爸農莊」。我自己就超喜歡這座挑高的樂農館,採光很好空間也設計得不錯,在裡面參觀感覺很舒服。展區的空地旁有展示一台超過60年歷史的打穀機,讓民眾可以現場體驗打穀過程,一些農莊常見的用品也變成民眾拍照打卡的道具。
一樓的好食通信站除了讓人可以稍微歇歇腳之外,也介紹了台灣生產的米、咖啡和醬油。
所有的味道都來自於台灣土地,我們接觸到土生土長的物產味道就是台灣味。從主食的米飯、調味的醬油到現在人喜愛的咖啡,選擇每一口要放入嘴中的食物,也累積生活品味的方式喔!
這個壓克力做的寶島稻米地圖相當的有趣!把台灣各地所產的米種,用不同的透明盒子裝起來且標示出來,讓人對各地所產的米一看就很有概念。
二樓的特展室有「山海之間-植物與人類永續的夢」展覽,裡面有多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組合。藝術家以植物和複合性材質,將華人地區有像徵性的金錢樹、幸運竹和西方的聖誕樹這些吉祥植物作為研究的標的,且仿生創造出其實不存在的新品種植物,也讓人能感覺出創意十足。
特展室分成兩邊,靠出口的那邊還有解說員。參觀完的人可以將參展的心得和建議寫好,投入木桌上的投入口,給主辦單位一些意見回饋,感覺這樣的互動很不錯耶!
樂農館的很有意思展館體驗很有意思,讓參展者能感受農業的各種風貌,也很有教育性,感謝眾多台灣在地的萬能農夫,讓台灣四季都有好吃的當季水果和農產品啊!
樂農館和智能館中間有漫步水中步道,漫步水中是台中花博三個園區唯一和水有關的步道,走在上面就會有摩西分海的那一種錯覺,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域生態的奧秘。
利用滯洪景觀水域營造出可欣賞水上、水中、水下的植物分水步道,所有設計的植栽都是挺水植物,水中、水底也通通都有,透過步道旁邊的觀賞玻璃窗,也可以看到裡面的水生植物和小魚,蠻多人都會停下腳步、用手機拍不停。
這個竹木橋裝置藝術也有很多人喜歡站上去拍照,雖然真的可以走,但這橋有限定每次20人,不然怕過重會讓設備損壞或造成危險。
「花樣舞春風 蝶影躍森悠」是以台灣百合為原型的裝置藝術,台灣原生種的台灣百合,環境適應性和繁殖能力非常強,能遍地開花,不同的海拔都可以看到台灣百合,也有欣欣向榮的意象。兩朵2.58公尺高的不鏽鋼台灣百合裝置藝術裡面有9隻蝴蝶,百合的花瓣和每隻蝴蝶都會因為風吹而搖動,呼應外埔園區花果園鄉的主題。
智農館建築以棚架下的溫室為設計概念,策展以農業科技為核心,結合各種園藝栽培技術和生活運用,見證台灣智慧農業的高端科技和產業人文,並且以智農組曲五大樂章為主軸,和國內頂尖農業研究人員及「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團隊,聯手打造展現農業技術和最新農業品種,提供保育瀕危植物的重要性。
因為智農館是一個大溫室的概念,所以開門時也要配合另外一邊關門的動作,來保持空氣對流。
智農館展區以5部曲呈現,首部曲「智農組曲-來自台灣的禮物」用多媒體影像劇場讓民眾入場觀賞,展現種子在台灣土地發芽、生長並形成生態的過程,提醒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第二樂章「種原奏鳴曲」有由保種中心提供展出世界各地珍稀物種、台灣瀕臨滅絕原生植物,希望結合民間能量,讓世界看到台灣努力的成果,推廣生態保育意識及永續發展理念,在花博期間讓更多人能從世界的角度,去了解植物保育的現況和重要性。
外埔園區的智農館以「基因生萬物,寶島即方舟」為主題,展示各式農園藝栽培技術、台灣尖端農業科技等內容,並邀請全球第一座民間熱帶植物保育園區「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參展,保種中心並提供展示超過1千種珍稀植物,並打造植物方舟,要讓遊客在賞花之際,也更認識植物之美。
民眾可登高到二樓賞巨蘭和看園區裡的珍奇植物,一樓通往二樓的木棧道扶手旁邊都有展示區的相關說明,讓人邊走邊看還邊長知識。
智能館裡面有全世界最大的蘭花,這一株巨蘭可以從二樓高的頂垂到一樓,這也是瀕臨絕種的品種。
步道旁有鳳梨科植物的介紹,鳳梨不只是好吃的水果,也是漂亮的觀賞植物,空氣鳳梨每個植株一輩子只開一次花,五彩鳳梨、水塔花、扇葉狄氏鳳梨造型都很賞心悅目。
水池裡展示了台灣原生種的睡蓮,還有喜歡生長水中和濕地的巨水芋,從上面看有一點點黑結的刺芋則多生於陰濕草叢,目前還未有人工引種栽培。
全世界有37 萬種植物,光是蘭花就有2萬8千種,大概是10分之1 (難怪說十步內必有芳草)。香草冰淇淋的香草就是香莢蘭的果實做的,香莢蘭市僅次於番紅花世界第二貴的香料,也是珍稀的蘭花品種。
第三樂章「永續圓舞曲」有介紹全世界12種土壤,有農業生產主要分佈土壤-新成土,還有弱育土、淋溶土、淋澱土、極育土、灰燼土、黑沃土、有機質土、膨轉土、氧化物土、乾旱土、永凍土。美麗的福爾摩沙島上擁有了這十二種中的十一種,台灣沒有冰凍在極地氣候冰層下之永凍土。除了土質之外,也很強調友善土地的自然農法和植物多樣性的特性。
有稻草人的展區講的是以前農家的理山觀念,不噴藥、不舒肥,讓作物與大自然間自然和諧的共生共榮,農業生產其實也能有兼顧生態保育的方式。
土壤區顯示全世界有12種土綱台灣就擁有11種,所以台灣真的是寶島,在小小的土地上能種植出這麼多種類的植物耶!
為讓民眾了解稻米種植與台灣土地歷史的連結,特別展出台中在來1號米和台中秈10號米,台中在來1號米是全球第1個雜交育成的半矮性品種,半矮性基因隨即被各國利用,國際稻米研究所利用這基礎而育成有「奇蹟米」之稱的IR8,提高全球稻米產量,掀起所謂「綠色革命」。而中華民國海地技術團成功將台中秈10號米引進,提升水稻栽培技術、改善水利設施,還協助農民碾米、行銷,不僅提供海地居民所需,解決糧食飆漲問題,甚至還成功行銷北美地區。
麻豆展示的布料講的是循環農業,把農業的廢棄物創造再生的價值。據說麻豆身上的衣服是玉米的包葉做的,後面紅色、綠色的絲綢是用魚鱗片萃取出來的膠原蛋白去紡紗所作成的,還有龍眼殼做的咖啡、香蕉皮抗憂鬱,即現在流行的竹炭製品,民眾都可以觸摸到不同材質,也感受廢棄物變黃金的魔力。
麻豆下面那一套機械是台中的漢翔公司研發的一套沼氣系統,把豬糞雞糞再利用 做成沼氣發電系統,真的是很不錯的構想。
第四樂章「農業傳承進行曲」當天還在策佈展中,預計會展出農委會等各農業單位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將於展覽期間規劃5檔農業特展,共有5個檔次,會和農委會底下不同的單位共同策展,第1檔為「良食方舟」,呈現農業科技在農漁畜新品種研發的成就和相關科技
第五樂章「新農業迴旋曲」是由資訊工業策進會策展,規劃以「開放農業生態系」為主題,邀請台灣在地廠商展示他們對當前農業需求與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邀請新媒體藝術團隊,以滾球裝置、光雕投影和動畫等方式,展示更生動的農業生產或應用情境。
這展區有介紹現在農業的新技術,看科技怎麼運用在農業上,在垂直農業方面也介紹農業怎麼向上發展,展示了水根栽培之類的作物,很有視覺效果。
台糖公司提供了蝴蝶蘭產業的源頭瓶苗,讓大家了解蝴蝶蘭的孕育過程,每一個瓶苗都是運用高科技形成的無菌狀況,底部培養基就像瓶子裡面的土壤能夠提供整株生長的養份,需要定期換頻維持植物的活力。有機太陽能香蕉樹是用默克最新有機太陽能材料製作,可吸收太陽光並轉換成電力,是能提供手機充電兼具綠能環保和藝術的設計。智慧養菇則是用科技做好養菇的環境控制,且能做好產期調節,讓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杏鮑菇、銀耳這類的菇類。
科技真的讓人和植物的生態都有了大改變耶!
後方的展區介紹了八樣新設施:農場分散式發電系統、農場安全監控、小型氣象站、水源監控、基因資料庫、作物辨識電腦視覺系統、DIY種植機器,甚至有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可當農人的農作物生長助理,提供農夫即時分析數據和判斷,真的超酷!一些互動式和影像的裝置對也讓人對未來農業有了更多的新期許。
這個裝置藝術是生命之花,生命之花是種古老神聖標誌的圖騰,代表生命的週期循環,開花、結果、種子、樹,設置於外埔園區中心位置,象徵園區從素地到完成的過程,會搭配種植同種卻又不同顏色草花換展,以多變化的樣貌呼應台灣農業生生不息的循環。據說這裝置還有結合世界首創「光粒子」,打造出全國首座免電、免線「生命的萬花筒」裝置藝術,只要經自然光線照射就能亮起光芒,不同時段還能變換不同主題,真的是充滿科技感和美感耶!
台灣民俗植物百寶箱,裡面有一百多種台灣植物,每一種都有牌子解說。這一區整個用盆栽拼成台灣的形狀,高高、低低也有參考台灣的地形,真的還蠻有趣的!
透過解說員的講解才知道外埔園區的生態真的很豐富,很多台灣原生種植物和常見的花草樹木,外埔在地居民還捐了六株獨特的馬尼拉椰子來共襄盛舉耶!
據志工的解說:樟樹樹紋是縱向的,整株都會散發出特有的清新氣息,還可以提煉樟腦、樟腦油。而以前台中市的市樹黑板樹樹紋很亂,長得很快但會破壞市容,現在的台中市樹是五葉松、市花是山櫻花,之前的黑板樹就用來做成公園的桌椅,很堅固耐用喔!
攀果花廊以竹子打造的藤架,有種植九重葛、錦屏藤這類的攀爬植物,形成一個天然的綠廊,藍色的天空和綠色的植物拍照會非常美,未來植物長滿後,預計在太陽底下會有至少降溫兩度的效果。
在六分社區、桐花步道出來的地方會有一個觀景台那,觀景台可以看到彩繪稻田, 也是很多人喜愛的景點。
這區台灣花尚蓋媠就是迷你的彩繪稻田,如果用空拍機拍就能看清有虎爸戴斗笠的圖樣,黑色的稻子雖然可以吃,但目前的技術口感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生態園區裡面都有漂亮的造型廣播站和急救鈴的設置,讓大家遊園時更安全便利。
田園綠牆那區有賣便當、賣飲料,旁邊的美食貨櫃區也有賣炸雞、炸薯條、麵食和冷熱飲,花牆在展覽期間會一直更換花種的。據說因為外埔冬天會有東北季風,特別設計的花牆能把從大安溪那邊吹過來的風擋住,讓大家能在後面的區域好好吃飯,感覺很貼心耶!
花牆後面有食在滿竹歇腳亭,這是由曾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的設計師甘銘源設計,200坪竹棚是利用竹子巧妙地搭建美觀又實用的輕食竹棚,提供民眾用餐的環保空間正,也呼應了花博外埔園區綠色生產的主軸。
外埔最有名的就是污水處理回收,輕食竹棚屋頂谷邊會做雨水回收的設計,接雨水的小漏斗會接到污水回收處,就能重新循環成沖廁所和灌溉用的水了。
園區還蠻用心佈置的,夜間照明用的燈飾也做成甕的造型,連垃圾桶和小角落都有不同的造景裝置。
外埔有葡萄、火龍果,蜂蜜、芋頭、稻米五寶,外埔園區所以用蜂窩的形狀做蜂巢劇場,蜂巢劇場是很有特色的表演劇場,花博開幕後每天都有兩場表演。
竹穹惜水是編球形裝置,也是花博園區污水零排放的設計,外觀採用桂竹和孟宗竹打造的巨大竹編球體,裡面放的是生物膜原理設計的污水處理設備,可以將園區汙水淨化循環再利用沖水、灌溉,竹編的外觀還有安全管制,可以搭配週邊共榮植物,展現農民耕作智慧。
外埔的居民很早就有在推動農夫市集,讓小農能減少被剝削、付少許租金就能販賣自己的農產品,在好農市集可以買到外埔五寶和許多當地的農特產,開幕之後好農市集會有更多的攤位進駐。
在空檔時間園區會用自動灑水器來維護這些花花草草,照顧花草植栽有很多細節,但最重要的就是定時澆水,才能讓這些植物維持蓬勃活力。
台中花博外埔園區開放到晚上7點,下午4點過後有開放150元的星光票優惠,從傍晚的美麗夕陽到夜晚打燈的花博外埔園區夜景,讓民眾看到園區不同的風貌。
台中花博外埔園區門口的外埔園區字樣其實是用回收的寶特瓶製作,裡面裝有LED燈,晚上的時候就會變換不同顏色的燈光照明,把廣場照映得超有氣氛!
除了固定的探照燈外,無患子迎賓步道旁有閃爍的綠色小燈,從草叢裡發出的燈光,就像是閃爍著特定節奏的綠色螢光。
園區裡的建築物在夜間燈光照射下,也顯得更有味道了。
圓球狀的竹穹惜水在夜間的燈光映襯下,呈現出神祕且浪漫的氛圍,怎麼都無法跟每天淨化320噸的污水處理設備聯想耶!
夜間燈光點綴的樂農館入夜呈現出療癒人心的樣貌,建築的水中倒影形成一種對稱的炫目美感,若是沒風的話,如明鏡般的水中倒影一定更迷人。
圓弧形的蜂潮劇場隨著晚燈光投射,展現出優雅與溫暖的氣息。
田園綠牆造在白天就是很遊客歡迎的拍照區,晚上立體牆面的植栽被打上了燈光後,感覺比白天更容易顯現出空間的層次感。
這個竹編遊戲泡泡屋其實也是個很適合拍照打卡的標的,夜晚的投射燈光幫這邊的景象披上不一樣的彩衣,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竹編木橋和這區在夜晚的燈光投射下,顯得古色色古香,也能體現另一種人文風景之美。
2018台中花博融入節能永續概念,也表現出園藝、農食文化和綠能生產技術的精華,能體現結合文化和藝術的綠色生活,感受讓自然和科技和諧共生,很適合全家大小、情侶、好姊妹一起出遊。白天的台中花博外埔園區繽紛艷麗,夜晚的花博園區也有萬種風情,大家一起來共同聆聽花開的聲音、感受園區多樣貌的美好風情喔!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外埔園區
地址:台中市外埔區六分路92號
活動日期;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4月24
開放時間:平日(週日到週四)上午09:00 ~ 晚上19:00、假日(週五到週六)上午09:00 ~ 晚上21:00(外埔園區:19:00)
星光票:平日下午16:00 ~ 晚上19:00 假日下午16:00 ~ 晚上21:00(外埔園區:19:00) *售票時間於閉園1小時前結束
門票票價:全票350元、星光票150元
(花博卡可享一日免費參觀花博園區,第二次後入園,每次均可享半價優惠,不限次數)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官網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粉絲團
想要逛台中花博外埔園區時順便規劃個一日遊嗎 ? 可以參考花博外埔園區周邊景點美食懶人包,就能有充實的花博一日遊喔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這次花博也蠻有看頭的
不知道跟之前的台北花博相比如何
感覺展區範圍大了不少
真得趕快找時間去參觀參觀
室內室外的主題都很有趣
園區很大可以玩一天 2018-11-29 19: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