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3 15:40:14 愛將媽

現代/當代?古典文學/現當代小說?《文學@台灣》混亂的文學史分期與分類




自己任教的學校即將開學
為了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
把很久以前便已經購買的《文學@台灣》一書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被定義為「是以想認識台灣文學者為對象而編撰」
所以應該是一本較為偏向介紹與推廣性質的書籍
加上這是一本當今台灣文學研究界許多赫赫有名的學者「集體創作」的書籍
(作者有賴芳伶、林淇瀁、黃美娥、封德屏、董恕明、陳建忠、范宜如、吳明益、郝譽翔、閻鴻亞、須文蔚等學者專家)
因此,更可以呈現此書在體制內教授台灣文學時的代表性。


由於這陣子正在閱讀文學史撰寫與分期等等的相關問題
但是參閱書中的目錄

-----------------
第一章 山歌海舞人在傾吐——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起源與意涵
第二章 跨過黑水溝的漢文學——明清時期台灣古典文學
第三章 都是因為「現代」——日治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戰、通俗文學的萌芽與發展
第四章 在黑暗中點燈——二○、三○年代台灣左翼文學運動
第五章 殖民現代性的魅惑——三○年代以降現代主義與皇民文學湧現
第六章 差異的文學現代性經驗——現代台灣小說
第七章 編織與重繪台灣圖像——現代台灣報導文學與散文
第八章 三種語言交響的詩篇——現代台灣新詩
第九章 「橋」的銜接與斷裂——當代台灣文學史的首場論戰
第十章 戰火在文字裡燃燒——五○年代的反共戰鬥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興起
第十一章 橫的移植?——六○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
第十二章 沒有鄉土,哪有文學?——七○年代的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
第十三章 繁花似錦的文學年代——八○年代以降的台灣文學
第十四章 悲憤的星火燎原成文化敘事——當代台灣原住民文學
第十五章 從感時憂國到世紀末哀歌——當代台灣小說
第十六章 書寫沉默的島嶼——當代台灣散文
第十七章 與遼闊繽紛的世界詩壇比肩——當代台灣新詩
第十八章 交輝在劇本與舞台的光芒——當代台灣戲劇
第十九章 再現台灣田野的共同記憶——當代台灣報導文學
第二十章 當文學觸了電——當代台灣數位文學
------------------

上述的二十章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沒錯
但赫然發現其中分期名稱之錯亂,令人「嘆為觀止」...

1.有以政治統治的時間表為文學史分期的,如:明清時期、日治時期
2.有以台灣文學史上非常常用也非常愛用的十年一斷代進行分期的,如:二○年代、三○年代、五○年代....
(即使很多學者都質疑這樣的分期方式非常有問題,也過於籠統,但大家還是很愛使用)
3.也有將西方近、現、當代的時間分期使用於文學史的分期上的,如:現代台灣小說、當代台灣散文....
(雖然這個部分不見得是效法西方,也許是仿效中國現代、當代文學史的分期方式)

有趣的是...
難道台灣的二○年代、三○年代不隸屬於日治時期?不隸屬於「現代」?
而五○、六○、七○、八○年代,不隸屬於「當代」?
(雖然台灣文學史上的「現代」「當代」等詞彙還需要經過更為嚴謹的定義)

究竟是編書者未曾統一書中時間分期的用法?
還是台灣文學史分期的方式與名稱尚未獲得學界的共識?(或根本不是學界曾經討論過的話題?)



其次,第二個問題便是文學分類的問題。

第一章 山歌海舞人在傾吐——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起源與意涵
第二章 跨過黑水溝的漢文學——明清時期台灣古典文學
第三章 都是因為「現代」——日治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戰、通俗文學的萌芽與發展
第四章 在黑暗中點燈——二○、三○年代台灣左翼文學運動
第五章 殖民現代性的魅惑——三○年代以降現代主義與皇民文學湧現
第六章 差異的文學現代性經驗——現代台灣小說
第七章 編織與重繪台灣圖像——現代台灣報導文學與散文
第八章 三種語言交響的詩篇——現代台灣新詩
第九章 「橋」的銜接與斷裂——當代台灣文學史的首場論戰
第十章 戰火在文字裡燃燒——五○年代的反共戰鬥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興起
第十一章 橫的移植?——六○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
第十二章 沒有鄉土,哪有文學?——七○年代的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
第十三章 繁花似錦的文學年代——八○年代以降的台灣文學
第十四章 悲憤的星火燎原成文化敘事——當代台灣原住民文學
第十五章 從感時憂國到世紀末哀歌——當代台灣小說
第十六章 書寫沉默的島嶼——當代台灣散文
第十七章 與遼闊繽紛的世界詩壇比肩——當代台灣新詩
第十八章 交輝在劇本與舞台的光芒——當代台灣戲劇
第十九章 再現台灣田野的共同記憶——當代台灣報導文學
第二十章 當文學觸了電——當代台灣數位文學


在這二十個章節的標題中,
1.有以中國傳統文學進行名稱分類的,如:古典文學(古典二字來自於現代之對應)
2.有以不同族群所創作的文學作品進行分類的,如:台灣原住民文學,
3.有以次文類或文類創作當下的現象替文學作品進行分類,如皇民文學、反共戰鬥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報導文學、數位文學等....
4.有以西方四大文類的概念替台灣文學史上的文學作品進行分類的,如:小說、新詩、散文、戲劇

光看目錄的章節標題,還沒看見內文,
就已經眼花撩亂,不知該如何閱讀起...
本書序言中表示是為了「想認識台灣文學者為對象而編撰」
但無論分期或者文類分類皆如此混亂的情況下,
這一本書該如何做為想認識台灣文學的初學者的指南呢?


對於許多躍躍欲試的想撰寫台灣文學史的學者,
甚至是許多想推廣台灣文學、欲其廣為人知的學者而言,
我真的覺得這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mpfgzk 2011-06-23 12:19:50

hi 喜歡喔

wzsygmrxnn 2011-05-06 07:12:19

多謝~~

sdwetnubu 2011-03-28 15:14:08

感恩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