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9 11:42:12台長

國風。召南  1. 鵲巢

圖一:喜鵲 



詩文三章章四句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筆記

維:發語詞。
鵲:喜鵲或說灰喜鵲。有巢:比喻男子已造家室。
鳩:一說鳲鳩(布穀又名杜鵑鳥),自己不築巢,居鵲的巢。
歸:嫁。女婚曰于歸,男婚曰完娶。
兩:同輛。
御:迎。
方:佔居。  
將:進行、做。如成語:慎重將事。
盈:滿。  
成:迎送成禮。


圖二:灰喜鵲


喜鵲與灰喜鵲
http://www.oursci.org/magazine/200301/030103.htm


  喜鹊(Pica pica sericea)喜鹊又名鹊,雀形目鸦科鸦鹊属。除中、南美洲、南极洲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除沙漠、草原地带外,各地有分布,沿海地区最为常见。共4个亚种,均为所在地留鸟。

  从外形上看,酷似乌鸦,但尾较长。体长435-460mm,除腹部和肩部外,通体黑色且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短圆,尾长占体长的一半有余,中宽端尖,呈楔形,止息时时常上下翘动。嘴、腿、脚纯黑色。雌雄色形相近,雏羽似成鸟但黑色部份多为深褐色,少有金属光泽。

  喜鹊一般栖息于有阔叶林分布的地方,性不惧人,也常在人类活动居住的地方活动。全年雌雄结伴生活,秋冬时结成小群,常与八歌、乌鸫、秃鼻鸦、灰喜鹊等混群。鸣声宏亮且粗厉,无韵律。食性与乌鸦同,也是杂食性鸟类,人吃的它们都吃,人不吃的腐败东西它们也吃,但主要是吃多种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也捕食小型两栖类、老鼠,有盗食其它小型雀类卵和雏鸟的习惯。在高处稀疏的地方筑巢,如大树、烟筒、高压线塔等处。巢大且圆,结构坚实且复杂,有每年翻新的习惯。一般行一夫一妻制,除非丧偶。每年春夏繁殖,每窝5-8枚卵。孵化期约18天。   和其它大多数鸦类一样,喜鹊是非常聪明的鸟,但也是极富侵略性而凶猛的鸟类。人们自古以来视它们为吉祥的象征,它们也的确是人类的朋友,除了能消灭多种害虫外,它们和乌鸦一样,还扮演环境清道夫的角色。不过它们有盗杀小型鸟类的幼鸟和钻进农户人家“偷东西”的“恶习”。
灰喜鹊遍布我国,是最常见的鸦类。

  灰喜鹊(Cyanopica cyana swinhoei)又名山喜鹊,雀形目鸦科灰喜鹊属。分布于欧亚大陆,但呈非常明显的不连续分布,因此亚种分化明显。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地区,有6个亚种,是我国最常见的鸟种之一,数量上远比喜鹊多。

  外形酷似喜鹊,但稍小。体长约370-400mm。嘴峰26mm,翅140mm,较喜鹊比例长一些,尾达体长的59%左右,跗蹠34mm。头顶、侧和后颈均为有金属光泽的蓝黑色,其余上体色为具淡紫的灰色。翼羽和尾羽青蓝色,初级飞羽的外翈前端多为白色,尾羽呈楔形较喜鹊尖锐,中间一对最长。颏部和喉部为白色,下体余部淡棕灰色。眼深褐色,嘴、脚、趾均黑色。雌雄形色极难分辨,雏鸟色近成鸟,但黑色部分缺少光泽,显得较暗淡,胸、腹多为污灰色。

  北方亚种多栖息于针叶林内,冬季结成大群向平原地带移动;长江流域一带则到处都分布,这一带的灰喜鹊常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出没,无明显移动现象。灰喜鹊平时喜欢对成小群活动,常与八哥、乌鸫和其它小型乌鸦类混群。鸣声宏亮且粗厉,无韵律。北方亚种多食林中害虫,南方亚种杂食性极强。灰喜鹊是我国最著名的益鸟之一。笔者长期观察长江流域一带的灰喜鹊,发现它们是最不惧怕人的鸟之一,在一些工矿企业的居民区,经常可见它们和乌鸫一起光顾楼房底层没关上门的住户内盗吃各种食物,也亲眼见到它们袭击其它小型雀类的雏鸟。繁殖期间雌雄共同筑巢,巢较喜鹊的要小很多,多筑于大树偏上处,结构简陋。每窝产卵6枚左右,孵化期约半个月,雏鸟晚成性,20天左右离巢,离巢后的新鸟往往由成鸟带领飞出两公里外去捕食,晚上才归来。

  和乌鸦一样,灰喜鹊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在进人的住房内盗食时,通常是两到三只在外警戒,其它的登堂入室,如果没有“危险”,则会轮流“享受”。灰喜鹊和喜鹊一样,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但和喜鹊一样,它们也是非常凶猛和极具攻击性的鸟类,经常盗吃其它鸟的小鸟及卵。古人曾抱怨“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里的鹊指的就是灰喜鹊,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灰喜鹊的巢差不多是雀形目各种鸟类中最没激情和想像力的,简陋得惨不忍睹,真看不出有什么好占的!倒是灰喜鹊经常打家动舍去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灰喜鹊是非常容易驯养的野生鸟类,养家的灰喜鹊通常不会“离家出走”,这和其它鸟类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和人极亲近且能较好地领会人的意思,经过训练后能在果园、人工林内捕食种类害虫,在我国一些经济林较集中的地方,人工饲养灰喜鹊用来保护经济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

恐怖寶貝蛋之圖三


杜鵑的恐佈寶貝蛋
http://www.bud.org.tw/Hu/hu11.htm

  是誰說剛出生的小寶貝都是天真無邪、純潔又善良呢?這些形容詞若是拿來形容杜鵑鳥的小寶寶,可是一點都「不」貼切咧!杜鵑鳥是鳥類世界裡惡名昭彰的「寄生」蟲,具有很特殊的寄生行為;杜鵑鳥的鳥媽媽並不會安份守己地自己築巢、孵蛋,反而趁葦鶯媽媽離開巢的空檔時,偷偷地叼起一顆主人的蛋,然後再把自己的蛋產進巢中(如圖一),就在短短不到十秒鐘的時間內,成功地「偷天換日」,讓自己的寶貝蛋「混」進了葦鶯的家裡。而因為杜鵑鳥鳥蛋的外形和葦鶯蛋類似,從外面回來的葦鶯一時不察,仍然很盡責地繼續孵蛋,杜鵑鳥的寶貝蛋就這樣成功地矇混過關了。不但如此,等到杜鵑的寶貝蛋一孵出來,還會有更「恐怖」的畫面出現呢!剛孵化的牠們雖然還非常的稚嫩──羽毛還沒有長出來、眼睛也還沒有睜開,就會本能地用背部將其他「正牌」的葦鶯蛋或寶寶,一個個的頂出巢外(如圖二),只留下自己待在巢中,無辜地張大嘴巴獨享葦鶯親鳥所餵的食物。而說得也妙,雖然杜鵑寶寶的體型顯然比葦鶯大上許多(如圖三),葦鶯親鳥還是會含莘茹苦地把這「寄生」在牠們家的「冒牌貨」撫養長大。
  大自然真的是無奇不有!不過啊,雖然這的確是個恐怖的景象,小芽子們可別認為杜鵑鳥的小寶寶是生性「邪惡」的「壞蛋」啊;因為這是牠們天生具有的「本能行為」,是不能以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來看待牠們的啊! 


台長附
杜鵑鳥為候鳥。約2/3的杜鵑自築巢孵蛋,1/3寄生他巢。觀察發現,寄生蛋遭破壤時,杜鵑鳥會有嚴厲的報復行為--將附近的其他鳥巢予以破壞,以示警戒!




杜鵑鳥 圖片來源:互動維客


杜鵑花
http://blog.ericsk.org/archives/date/2006/02



杜鵑啼血--杜鵑鳥和杜鵑花的傳說
http://plog.iamtony.net/cwah/11/2007/02/05/137


  四川人是不打杜鵑鳥的,並不是因為牠是一種益鳥,而是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使得四川人對杜鵑鳥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故事是這樣的 …
  古時候,四川蜀國有個國王,名字叫杜宇,人們稱他為望帝。望帝勤政愛民,深得人民愛戴。有次妖怪作亂,興波造浪,又用大石阻擋大水去路。於是洪水泛濫,淹沒大部分田莊家園,人民更死傷無數。望帝請得鱉神幫忙,前往治水。鱉神一夫當關,獨鬥眾妖魔,又開鑿了三峽七百多里的河道,使得四水歸源,流向東海。從此以後,人民又再得以安居樂業。
  後來,望帝見鱉神治水有功,遂將王位禪讓給他。怎料鱉神當了國王之後,權力令他改變,他一反常態,不單只驕傲自滿,更不會體恤民情,使到民不聊生,人民怨聲載道。望帝得悉民情後,便欲親身前往規勸鱉神,他希望鱉神能明白「民為本,君為輕」的道理。可是,鱉神誤以為望帝要重奪政權,於是不肯接見,並拒望帝於城門之外。
  望帝無奈,惟有向天神求助。天神對他說 :「你真的肯為人民犧牲嗎?」望帝肯首並誓言絕無反悔。天神遂把望帝變成一隻杜鵑鳥,囑他去提醒鱉神人民的重要。望帝變成的杜鵑鳥,飛入城內,在鱉神的皇宮附近,日夜不停地啼鳴叫著「民貴啊! 民貴啊!」。如是者日夜啼鳴,直到有一天,鱉神推開窗戶,只見杜鵑鳥的嘴角,緩緩滲出血來,血一絲絲地滴在庭園的花叢中,花朵頓變成一片片的殷紅色,是為杜鵑花。鱉神深受感動,自此之後,聽取民意,愛護百姓。可是,望帝卻永遠成為一隻杜鵑鳥,不復為人。
  人民感激這位愛國的望帝,遂告誡後人,世世代代都不要傷害杜鵑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