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23:02:49

一樓客廳後的床

 

 

計程車在老舊的社區裡繞著,在有點年紀的透天厝前面停了下來,一群穿著白色制服和周圍色調格格不入的人,魚貫從小黃裡走出。

D小姐,妳來啦!」

「對啊!阿嬤還好吧!」

「很好阿,妳今天還帶了那麼多醫生阿!」

「對啊!帶年輕醫師來瞭解一下平常我們在做什麼。」

 

一棟又一棟的老屋子裡,有的整理的窗明几淨,有的瀰漫著腐朽的氣味;有的家人殷勤照顧,有的家人冷淡漠然;有的阿嬤有說有笑,有的阿公一言不發,唯一相似的是,他們都睡在一樓客廳後的床。

 

有的床直接擺在客廳後的咖啡櫃後,精緻一點的用了布簾隔成小房間,有的本來客廳後就有隔間,或是把飯廳乾脆改成阿公阿嬤的房間,不管怎麼樣,都是一樓客廳後的床。

或許是為了方便照顧,或許是為了臥床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送醫方便,或許是為了諸多種種的原因,幾乎所有的居家臥床老人,都住在客廳後面的床,上下樓梯的樓梯間,常常就在床旁,每一次上下樓,都會看見長輩臥床的情景,最後是心酸還是麻木不仁?

L伯自從工地意外雙腳截肢後,異常依賴家人,每天不斷著搖著叫人鈴要家人下樓陪他,狼來了久了,一晃眼二十年,家人也就不太想理他的叫人鈴,孤單的L伯天天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一次的住院經驗讓他意識到住院可以讓家人陪他,L伯開始絕食想讓自己虛弱住院,家人對此大怒,罵了L伯一頓,L伯更傷心了,話也變得更少了。二十年,夠久了,房間裡腐朽的味道,和床上老人木然的表情,在在顯示了居家支持的無力,與老人憂鬱的危機。看著也一樣七十幾歲,走路搖搖欲墜的照顧者,實在,無法,再多要求些什麼。

 

K女士是看護出身,母親倒下後,家裡的兄長要她辭去看護的工作,全心照顧母親,他們則出錢負擔妹妹的生活費用。

她講了饒富玄機的一段話:「我現在也不讓媽媽知道是我在照顧她,我都叫她阿嬤,讓她把我當看護就好,畢竟對自己人都會撒嬌,不容易照顧,對看護,就會客氣許多。」

阿嬤看不見又有點失智,她確實無法分辨那是看護還是女兒,但,真的不知道嗎?還是偶爾會感到困惑呢?

當她叫著媽媽為阿嬤時,那內心的感覺又是什麼呢?

姑且不論那複雜的情感裡隱藏的神秘聯繫,媽媽與女兒扮演著陌生阿嬤與看護的角色,女兒確實把媽媽照顧得很好,阿嬤越來越好,那麼,哪個角色,或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吧?

 

上一篇:愛滋愛之礙之

下一篇:防衛性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