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9 01:11:49小美
紅樓夢魘,醒?聊【色,戒】
看完【色,戒】幾天了,除了剛看完時思緒濃稠的翻攪外,我下意識的、很本能的/多虧最近忙碌的工作,放空了這些天。
觀影,一直是我最享受的奇遇過程,也是我最放縱與自我鬆綁的救贖。我很菜,開始迷戀影像,著魔似的巴著電影巨軌的尾巴前進,也不過數年,當中還包括了貪玩、賴在溫暖懷抱的晃盪時間,所以,我還很菜。因此,要回朔起觀影經驗中,灑過多少眼淚、放下多少感情,這很是容易的。有別於「時時刻刻」那種看完再看、眼淚飆盡還飆的深刻的心領神會,【色,戒】讓我淌下了會心的感動眼淚。我是感謝李安的,因為,在多部改編張愛玲的作品中,李安是堪稱成功的,沒有桎梏在張愛玲細緻的文字底下,不致錯愛了張愛玲的作品。但如果說李安是最了解張愛玲的解構者,那也是對“李安的”【色,戒】的錯愛了。
忘了什麼時候、也記得我曾說過,李安編設電影的人文與心靈解析的手法,像是張愛玲的筆觸,直通心靈、令人毛髮直豎!但究竟閱讀是個內化的過程,安柏托‧艾可說過:「一切的閱讀,都是誤讀」。當文字幻化內噬在閱讀者的身體裡時,文字已不是文字本身,著作者的靈魂亦變了身。所以,在我眼裡李安的【色,戒】與張愛玲的【色,戒】就好比雕工細膩、有著濃厚獨特色彩的藝術品,不論意像、靈魂皆各異(我想,沒有任何一件作品會跟任何一件有著相同的靈魂,就算是再精細的膺品亦然)。唉,寫到了這裡,不難想像,我是這麼看這部電影版的【色,戒】→ 擬摹人性真切到位,但餘韻未盡完全!
這,還是得怪張愛玲實在文詞太冷冽,筆法太犀淒,原著裡完全透射出抗戰時代的角色膠著與不適情,於是,老易也只能「王佳芝對他強烈到是什麼感情也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只能在「喧笑聲中,悄然走了出去」,而不是對望床褥含著曖曖的眼淚,鎖上記憶。大時代的上海光景,真的很美麗,參雜了多種的語言與外殖民,更有舶來品的加入裝綴,讓舊式上海更添異國風味,「……招牌上雖有英文『珠寶商』字樣,也看不出是珠寶店」,張愛玲如是寫,但筆觸依舊充滿機鋒,挖哈…
再說,也是在這幾天才曉得,原來,楊德昌導演早在1994年就已籌拍【色,戒】了。可惜,命運與李安截然不同的不只是得獎後得到的迴響迥異,就連拍電影也波波折折的,在他因病去世後,動手為動畫籌設也嘎然而止,【色,戒】就更不可能完成了。我曾試圖想像,以楊導這更多更多的人道焦慮,想必一定比李安更加琢刻這大時代的上海、這人性恐慌的情感交纏。於是,我的這一點點的輕想,竟跨入了張愛玲的冷酷筆觸,提悟出李安這一些些餘韻未盡完全的痕跡。
看過了好多相關【色,戒】的文章、評論,內容當然不乏分析那三場肉搏情慾戲。只是,作為李安的戲劇突破與前進,這場肉搏交纏,自是不可免也不能免的了。在華語片再次掀起諜報片風潮之前;在原著文本裡填空添入思想意象之前,這三場戲,竟是如此分割不得,等到嘩然聲起,其實就已經曉得,這一記,給的好!而且,這三場肉搏之戰,竟然是我覺得傳導心緒交纏最為綺旎、完整的,撐起王佳芝的高身段遇到強掠者的甘奉臣服與給出,對到老易身上亦然,一個強勢掠奪者的侵略佔有,全部都在這三場戲裡,肉貼肉、攻城掠地的展開。我想,只有這部份,最貼近日據抗戰的老上海了,那被血色染紅與惶恐擺渡的民心、淒寥的抗戰背景,或許作為一部諜報文藝片,是不該太過血腥的,於是李安,一點點的、不多的,帶過這個世紀的悲壯了…
我,還是偏私的認為,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那靈魂深處欲拒更還迎的姿態,就像當年張愛玲遇上同是謂為漢奸的胡蘭成,這是屬於他們之間的、沒有善終的愛情。對照「惘然記」卷首她寫的「這個三個小故事都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30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這是在悵然若失後,用過境鉛華的心,悉心斟酌著作出來的完美作品。
老實說,我是一個愛批評的人,愛給人家打分數,遇到覺得爛的電影更是分數打的有力,但對於【色,戒】,我畏縮了,以更清楚明白的方式說就是,【色,戒】很好,李安很好、湯唯很好(以螢幕新人之姿,實在是叫人讚賞)、梁朝偉很好、只有幾場眼神激發的樊光耀很好(但帥仔力宏不太好,噢…),在我心裡,李安拍出了屬於他的【色,戒】。這是一次的成功,在改編張愛玲的作品裡,這是一次的攻佔成功。但,這部【色,戒】不是張愛玲的。
紅樓夢魘,醒?
觀影,一直是我最享受的奇遇過程,也是我最放縱與自我鬆綁的救贖。我很菜,開始迷戀影像,著魔似的巴著電影巨軌的尾巴前進,也不過數年,當中還包括了貪玩、賴在溫暖懷抱的晃盪時間,所以,我還很菜。因此,要回朔起觀影經驗中,灑過多少眼淚、放下多少感情,這很是容易的。有別於「時時刻刻」那種看完再看、眼淚飆盡還飆的深刻的心領神會,【色,戒】讓我淌下了會心的感動眼淚。我是感謝李安的,因為,在多部改編張愛玲的作品中,李安是堪稱成功的,沒有桎梏在張愛玲細緻的文字底下,不致錯愛了張愛玲的作品。但如果說李安是最了解張愛玲的解構者,那也是對“李安的”【色,戒】的錯愛了。
忘了什麼時候、也記得我曾說過,李安編設電影的人文與心靈解析的手法,像是張愛玲的筆觸,直通心靈、令人毛髮直豎!但究竟閱讀是個內化的過程,安柏托‧艾可說過:「一切的閱讀,都是誤讀」。當文字幻化內噬在閱讀者的身體裡時,文字已不是文字本身,著作者的靈魂亦變了身。所以,在我眼裡李安的【色,戒】與張愛玲的【色,戒】就好比雕工細膩、有著濃厚獨特色彩的藝術品,不論意像、靈魂皆各異(我想,沒有任何一件作品會跟任何一件有著相同的靈魂,就算是再精細的膺品亦然)。唉,寫到了這裡,不難想像,我是這麼看這部電影版的【色,戒】→ 擬摹人性真切到位,但餘韻未盡完全!
這,還是得怪張愛玲實在文詞太冷冽,筆法太犀淒,原著裡完全透射出抗戰時代的角色膠著與不適情,於是,老易也只能「王佳芝對他強烈到是什麼感情也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只能在「喧笑聲中,悄然走了出去」,而不是對望床褥含著曖曖的眼淚,鎖上記憶。大時代的上海光景,真的很美麗,參雜了多種的語言與外殖民,更有舶來品的加入裝綴,讓舊式上海更添異國風味,「……招牌上雖有英文『珠寶商』字樣,也看不出是珠寶店」,張愛玲如是寫,但筆觸依舊充滿機鋒,挖哈…
再說,也是在這幾天才曉得,原來,楊德昌導演早在1994年就已籌拍【色,戒】了。可惜,命運與李安截然不同的不只是得獎後得到的迴響迥異,就連拍電影也波波折折的,在他因病去世後,動手為動畫籌設也嘎然而止,【色,戒】就更不可能完成了。我曾試圖想像,以楊導這更多更多的人道焦慮,想必一定比李安更加琢刻這大時代的上海、這人性恐慌的情感交纏。於是,我的這一點點的輕想,竟跨入了張愛玲的冷酷筆觸,提悟出李安這一些些餘韻未盡完全的痕跡。
看過了好多相關【色,戒】的文章、評論,內容當然不乏分析那三場肉搏情慾戲。只是,作為李安的戲劇突破與前進,這場肉搏交纏,自是不可免也不能免的了。在華語片再次掀起諜報片風潮之前;在原著文本裡填空添入思想意象之前,這三場戲,竟是如此分割不得,等到嘩然聲起,其實就已經曉得,這一記,給的好!而且,這三場肉搏之戰,竟然是我覺得傳導心緒交纏最為綺旎、完整的,撐起王佳芝的高身段遇到強掠者的甘奉臣服與給出,對到老易身上亦然,一個強勢掠奪者的侵略佔有,全部都在這三場戲裡,肉貼肉、攻城掠地的展開。我想,只有這部份,最貼近日據抗戰的老上海了,那被血色染紅與惶恐擺渡的民心、淒寥的抗戰背景,或許作為一部諜報文藝片,是不該太過血腥的,於是李安,一點點的、不多的,帶過這個世紀的悲壯了…
我,還是偏私的認為,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那靈魂深處欲拒更還迎的姿態,就像當年張愛玲遇上同是謂為漢奸的胡蘭成,這是屬於他們之間的、沒有善終的愛情。對照「惘然記」卷首她寫的「這個三個小故事都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30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這是在悵然若失後,用過境鉛華的心,悉心斟酌著作出來的完美作品。
老實說,我是一個愛批評的人,愛給人家打分數,遇到覺得爛的電影更是分數打的有力,但對於【色,戒】,我畏縮了,以更清楚明白的方式說就是,【色,戒】很好,李安很好、湯唯很好(以螢幕新人之姿,實在是叫人讚賞)、梁朝偉很好、只有幾場眼神激發的樊光耀很好(但帥仔力宏不太好,噢…),在我心裡,李安拍出了屬於他的【色,戒】。這是一次的成功,在改編張愛玲的作品裡,這是一次的攻佔成功。但,這部【色,戒】不是張愛玲的。
紅樓夢魘,醒?
上一篇:07年最受矚目電影【色,戒】
下一篇:停止逃亡 -《小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