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新君王論II》
作者︰蔡子強
出版社︰CUP
在談《新君王論》時我們輕輕提過政治智慧並不是由一些所謂萬試萬靈的原則可以把握得到,政治問題也不能用機械的程序──縱使可能複雜到要運用超級電腦去計算──可以解決得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掌握高深莫測的政治智慧?如何應付變化多端的政治問題?
蔡子強在《新君王論II》就堅持用說「小故事」的形式來講「大道理」。這看似與在書店裏看到的美式Leadership什麼3R、4P、5S的「吹水書」,或是我們老板時常掛在口脣邊「Seven Habits」、「五常法」的管理策略截然不同,其實這個由故事中學習人生智慧的方向源遠流長,在中國有說書的傳統,在西方就是哈巴馬斯提倡「Narrative Tradition」。
現代的教育講求「科學化」,只把人當作實驗室裏的「黑箱」,或是工廠裏的「製成品」;只相信機械化的系統與程序;只理會有多少「輸入」,就要有多少「輸出」;而從不相信人的理性,人的智慧。教育的政策如是,教學的策略亦如是。這就是誤把「聰明」當作「智慧」的一個例證,一個可悲可笑的例證──因為扼殺教育的就是提倡教育的人。
很久之前就與一位愛好歷史的朋友討論過讀歷史的價值,他提出讀歷史是為了「借古鑑今」。今天看來特別有道理,尤其是放在「今天大談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卻要把歷史科溶掉的明天」這個諷刺的脈絡上,要學習智慧、解決問題,並不是抽空提出什麼模型、什麼範式,而是要真真正正回到說故事的傳統之上。
但是這樣回到傳統之上還是不夠,因為我們要知道由那麼完美的說故事傳統變成今天一文不值的「偽科學」的原因,就是說故事也可以變成故作高深但內容空洞的「口頭禪」、或是流於快餐店式所以喝極都永遠覺得口渴的「阿二味精雞湯」。所以,我們仍然要問,讀歷史如何借古?如何鑑今?
要不落兩邊,關鍵在於要有好的故事的同時,亦都要有好的後設論述,反之亦然。蔡子強在《新君王論II》的的確確做了個不錯的示範。在《II》的十二課之中,比上集較為有系統和集中地討論相關的問題,但又不會把那些想法從歷史中架空。
例如在<除非你有幽默感……>,就引了英國首相邱吉爾的一段有趣的「野史」……
有一天,邱吉爾走進下議院的洗手間,那是一個安裝上長長一排小便盆的男廁。他霎時間看到工黨黨魁艾德禮正立在其中一個小便盆前,就不嫌麻煩,老遠走到廁所另一端去。
艾德禮打趣說︰「雲斯頓,沒錯,我知道彼此是政敵,但我們也著實沒有必要把彼此間的分歧和鴻溝,帶進洗手間裏去吧?」
這正是想幽邱吉爾一默,誰知邱吉爾的回應更「妙」。
“Every time you see something big, you want to nationalise it.”
相信也不用我作中文的翻譯吧?
簡單一則故事,就說明了「幽默感比惡形惡相更能表現出政治人物的鋒銳」這個印象植根於讀者的心中。
下一篇:《還政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