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3 04:35:37踐實山人

馬華文學中之政治身份與語言政治



(圖1:左起李有成、張錦忠與莊華興;圖2:任教於開放大學的David C.LLim)

到高雄中山大學參加會議,算是第二次「走出台北」,以前唸書時,去過離台北最遠的地方是到暨南大學。那時是九二一地震之後,背負著採訪暨南大學馬來西亞同學的任務,在暨大老師李美賢家過了一夜,便隨同學們回到學校收拾東西北上,那時暨大同學們必須寄住在台大宿舍。這回到高雄,「下南部」,竟已是離台後八年。大會的主題是「國家與族群」,不過它涵蓋了許多小主題,我們那場是有關「馬華文學中之政治身份與語言政治」,發表人另有張錦忠、莊華興、David C.LLim。主持人是李有成。

張錦忠的「『我要回家』:後離散在台馬華文學──黃明志、廖宏強與原鄉書寫」,以近期發生的幾個事件為背景,揭示留台生在文學中如何呈現「逃」、「離」家鄉的原因與心理狀態;、莊華興從「雙殖民主義下的馬華(民族)文學」談論馬華書寫意識與精神內涵,再度檢視了方修的文學史觀、David C.LLim是唯一用英文發表的主講者,談論在去年獲得Booker prize的英文小說The Gift of Rain,題為Agency and The Primacy of The Historical in Tan Twan Eng's Novel, The Gift of rain。自己則初步嘗試比較與梳理張錦忠、黃錦樹與莊華興三人的文學論述,以「『誰』在乎文學公民權:馬華文學政治身份的論述策略」為題,冀能提出另一種切入角度。由於會議分好幾個小主題,在同時段除了有一場次是中文論文發表,其他兩場則是英文場次。原想像也許只有十多位聽眾,後來討論室裡大概坐了三十多位聽眾,有幾位是馬來西亞的研究生。很可惜,因時間太緊湊,沒有很充份展開討論。一位馬來西亞研究生提問了幾道有關離散的問題,特別針對張錦忠談的離散與再離散,究竟要如何在馬來西亞華人歷史脈絡裡被理解,對許多年輕朋友來說,他們其實不覺得自己是屬於離散的一代。會後,一位師大老師問我說:馬來西亞還有排華嗎?我突然有空間錯置之感。就比如以前聽到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對我說:你們在南洋……。




   美麗的西子灣。

cxingjian 2008-11-24 12:09:34

- 不是灌水 -
如果看馬來西亞英文書寫的發展歷史,不難發覺和馬來西亞華文書寫的歷史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讓人難以置信地發現,許多時候竟然可以達到完全沒有接觸的狀態。雖然新一代華裔能通用兩种或更多的語言,但語言仍舊是嚴深的堡壘。

cxingjian 2008-11-24 12:02:38

你好,路過的。
你說的華英文學,是指華裔英語創作的文學嗎?如果是的話,在不少論述中的確認爲因爲語言的關係而擺\\\脫族群語言的困擾,甚至可以說,“華英”與“華華”所呈現的是兩种“沒有關係”。至於對“馬來文學”,則除了是在同一片天之下創作外,也是“沒有關係”的。這是我所認識的一點點,可以討論。

山人 2008-11-22 02:58:08

雁智,

開會隔天後即北上,之後就回新加坡了。下次逗留較長的時間,一定會找你和雅雯的。學期還未結束是嗎?南大快放假了。

無人

時間有限,偶爾只徒留個紀錄。無法滿足您的需求。真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