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31 01:57:27踐實山人

夏目漱石小說中的貓

尋著夏目漱石故居舊址,完全是個意外。近五點從東大漢籍中心離開後,在公車站旁邊地圖指示板上,突然瞧見夏目漱石於千駄木故居舊址,心裡竊喜。原來距離東大不遠,乘坐公車從東大到千駄木,只需要三站。可是在千駄木二丁目下車後,就碰到十字路口,說也奇怪,突然直覺對面那條街很熟悉,多年前曾看過敘述夏目漱石一生的漫畫,也有畫過那街道,可是多年前的記憶牢靠嗎,何況那是漫畫裡的記憶?
還好之前朋友帶領遊東大校園時,在解說以夏目漱石小說為名的「三四郎池」,曾教說夏目漱石名字的日本發音。邊走邊問,有人一聽即懂,知我們講的是誰,有者則不懂,還在猜想是否發音不對的原因。二丁目街道,雖沒有魯迅故居山陰路的簡樸,卻予人有肅穆之感。大概沿途不少私人寺院與墓所,添加了少許的莊重。像在淺草雷門附近,曾經誤闖的一條街道,竟是大谷派大宗的勢力範圍,仔細一看,才知那些與一般房子無異的地方,竟然都是寺院兼墓所。
後來在千太駄地圖指示板上發現,單單這個社區就有十四個寺院。寺院分佈密度如此之高,可猜想宗教生活與日常生活彼此交涉之密。常常,神社與寺院,成了街道上最重要的景觀,難怪日本宗教學者山折哲雄曾道說,很難要日本人從神道與佛教中二取一,兩者構成了日本基層信仰的二大支柱 。而日本人的宗教意識,與他們對自然環境,或對風土的順應有極大的關係,特別是「對大自然的無常觀」,形成一種泛神崇拜。
拐了幾個彎,除了寺院引人注意之外,還有便是日本房子的設計,讓人有百看不厭的感覺,沒有劃一的建築設計,當然也沒有單一的顏色。似乎每一間房子都是獨特的。
最終,從遠處就看見行走在圍牆上那隻貓。不是村上春樹那隻會說話的貓哦。身軀豐碩,靜靜的凝視前方,守候著這一片土地。舊址上有一塊石碑,碑上的題字「夏目漱石舊居跡」是川端康成的字。不知這裡的居民是否把這隻貓變成社區保護神?
我…是…貓。
回程時,看見光源寺在舉行祭典,裡頭很是熱鬧,還有年輕樂團在表演。流連了一下。經過一間小花店,突然被那特別的紫色的花給吸引,站在花店門口望了有一分鐘之久,終於推門進去,買了兩束至今還不知其名字的花。
騷婆 2007-08-01 19:17:28

嗯哼!!

好久不見
最近過的如何呢!?


有空可以過來呢
希望當您有空的時候
會看到我的影子
我也會看到你呢~~

^__^

推 + 鼓

東山 2007-07-31 10:48:17

以前跟一位日本學者逛書店,問他中國有魯迅,意義深重,日本同等地位的是誰.答曰,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