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8 00:27:39nyny

新摩根圖書館:古典與現代的介面

新摩根圖書館:古典與現代的介面


在關閉近三年後,「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終於在4月29日重新開幕。由義大利建築師、曾經獲得普力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的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1937─)設計的摩根圖書館擴建計畫,不僅連結了原有的三棟古典建築、整合散佈的空間,也帶領19世紀開始的摩根圖書館進入21世紀。

個人收藏成就的摩根圖書館
摩根圖書館位於紐約的麥迪遜大道,收集了金融家摩根(Pierpont Morgan)畢生收藏的油畫、素描、稀有書籍等。1913年,摩根去世後,他的兒子繼承他的收藏。小摩根(J. P. Morgan, Jr.)遵照父親的指示要讓美國人民有機會能夠欣賞他的收藏;於是他把大部分父親收藏的藝術品贈與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但將父親最心愛的素描、稀有書籍、作者的原始手稿、樂譜等留在摩根圖書館,並於1924年將圖書館交予一信托基金會管理,正式對外開放。

因為經常往來於大西洋兩岸,年輕的摩根對於稀有書籍、素描與作家手稿特別有興趣;從1890年到1913年間,摩根花了6000萬美元,收藏包括近東雕刻、3部《谷登堡聖經》(Gutenberg)、中世紀的手抄本裝飾書(illuminated manuscript)、林布蘭的素描、莫扎特填寫的樂譜、狄更斯小說原稿等稀有珍藏。摩根將上萬件藝術品放在倫敦的住宅內,和麥迪遜大道219 號、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紅磚樓房的地下室。當小小的麥迪遜大道樓房的地下室再也不夠放置和陳列他的收藏,摩根便邀請當時最著名的McKim, Mead & White建築事務所,在紅磚樓房旁加蓋一棟專門收藏藝術品的建築。1906年,查爾斯‧馬吉姆(Charles McKim)親自設計摩根圖書館,他選擇代表古典希臘、羅馬的Beaux-Arts建築風格,利用白色的大理石、建築外觀的浮雕、列柱等,塑造代表摩根的財富與地位的建築,裡面不僅陳列了摩根的收藏,並作為他的閱覽室之用。

為了增加圖書館的展示空間,小摩根在1928年請班傑明‧莫里斯(Benjamin Wistar Morris),在McKim設計的建築旁加蓋一棟同樣是白色大理石建材、四四方方的附屬建築,並以一小藝廊連接兩棟樓房。20世紀中,小摩根生前居住、1852年興建的麥迪遜大道紅磚樓房,也變成摩根圖書館的一部份,作為辦公室與儲藏室。1991年,Voorsanger 與 Mills在白色附屬建築旁設計了一個玻璃通道,用以連接麥迪遜大道的紅磚樓房;露天庭院內還有座椅與樹木,提供圖書館參觀者與工作人員休憩的場所。近年來,收藏超過35萬件的摩根圖書館,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觀者,原有的空間逐漸不敷使用。摩根董事會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構想圖書館的擴建計畫;終於在2000年、與建築師皮亞諾溝通後,著手進行摩根圖書館的擴建工程:不僅將新的摩根圖書館的入口改到麥迪遜大道、改善館內的空間動線,並增添展示空間、音樂廳、閱覽室、儲藏室等。T同時也趁著新摩根圖書館的擴建計畫,將原始摩根圖書館樓房的內、外側,都加以整修,讓人們看到嶄新的結合了新、舊建築的摩根圖書館。

皮亞諾:最受紐約歡迎的建築師
出身義大利的皮亞諾,1964年畢業於米蘭技術學院(Milan Polytechnic),在1977年與羅傑斯(Richard Rogers)、弗蘭奇尼(Gianfranco Franchini)合作,設計了巴黎的龐畢度中心而一舉成名,迅速躍上國際建築舞台。之後他設計了義大利體育場、日本大阪的關西國際機場(1988)、南太平洋島國的棲包屋原住民文化中心(Jean-Marie Tjibaou Cultural Center, Nouméa - New Caledonia)、休士頓的曼尼收藏館(The Menil Collection, 1987)等。並於1993年,創辦了「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近幾年皮亞諾的設計大約可分為文化中心與企業大樓。相對於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哈蒂(Zaha Hadid)等同是普力茲克建築獎得主、但卻沒有機會在紐約實現自己設計的國際知名建築師,皮亞諾幾乎是紐約的文化機構最中意的建築師之一。除了剛開幕的摩根圖書館,他在紐約的計畫還包括即將完成的紐約時報總部大樓,以及策劃中的惠特尼美術館與哥倫比亞大學的擴建計畫;而美國其他地區如芝加哥藝術中心與洛杉磯市立美術館等拓展工程,也都是由他主持設計。
露在建築外觀的鋼骨結構與既繽紛又複雜的管線,是龐畢度藝術中心最令人稱道的建築特色。相較於30年前的龐畢度所呈現的後現代、高科技風格,新的摩根圖書館展現截然不同的樣貌:雖然依舊使用工業建材、忠實地呈現鋼鐵與玻璃等建材原貌、毫不隱藏材料的特質,但是皮亞諾利用自然的光線、協調的色彩,整合原有的舊建築,表現出自然的、手工的質感。同時,建築師更利用原有建築的大理石外牆,作為新建築的內部,藉此也打破了建築內、外的分野。
古典與現代的介面
從麥迪遜大道入口進入,剛走進新的摩根圖書館時,因為突出的新展示空間就位在人們的頭頂上方,讓人不免有些許壓迫感。但在走出頭頂的新展場後,迎面而來的寬廣空間和一道玻璃牆壁與綠樹,讓原本的壓迫感立即舒展開來,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氣。

皮亞諾拆除了Voorsanger 與 Mills設計的玻璃通道,只留下原本花園內的兩棵樹木,他利用原色地板取代既有的砂石地,並以玻璃與鋼條作為牆面與天花板;日光因此可從兩旁直接進入,讓站在中庭的人們沐浴在充足的陽光下,人們也可從透明的玻璃間,清楚地看見旁邊的樓房、帝國大廈等。新的摩根圖書館中庭不僅成了人們聚集的廣場,它也是連結原始的圖書館、展覽場、辦公室等三棟樓房的交會處;因此,當人們置身其中,能夠親身體驗新、舊建築交陳的結果,和摩根圖書館的演變。

在既有的中庭內,皮亞諾不僅向上加樓層,並向下鑽鑿以拓展摩根圖書館的空間。他向地下鑿深達50英呎,興建了保護珍品的地下書庫、一個展示摩根圖書館歷史的展覽空間、和可容納240至280名觀眾的小禮堂(Gilder Lehrman Hall)。音樂廳的內部是褐色的櫻桃木構成,同一色系、波浪狀的天花板,配合著一排排的紅色座椅;親密的演奏廳,給予人如希臘露天劇院般寬廣的錯覺。

花費超過一億美元的摩根圖書館擴建計畫,為圖書館增加了近7.5萬平方英呎的建築面積。其中佔地6000平方英呎的新展示場,幾乎是原始摩根圖書館展示空間的一半,讓人們有機會看到更多無價的館藏。其中最小的一個20英呎立方的Clare Eddy Thaw藝廊,是皮亞諾從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密閉空間得到的靈感而興建,新的立方體藝廊位在馬吉姆設計的原始圖書館旁,為配合淺粉紅色的大理石,皮亞諾還在金屬表面上了一層帶有淺粉調的米白色漆。

兩座透明電梯帶領人們進入中庭的上方;當人們一走出電梯、踏在和中庭一樣的木質地板上,便可站在建築師分別為二樓與三樓設計的平台,俯瞰整個中庭,觀察人們的一舉一動、和欣賞圖書館附近的樓房;由於突出的平台四周都是透明的玻璃,讓這個空間完全沒有唐突的感覺,反倒像是中庭的一部份。二樓的平台後方是一個展覽場,裡面陳列了包括莫扎特等音樂家寫的樂譜、和珍‧奧司丁等文人的親筆手稿;三樓的平台,則位在新設計的Sherman Fairchild閱覽室外側,學者們可在此研究摩根圖書館的各式收藏。

近幾年來,每當有舊的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擴建時,其中一進門、人們聚集的地方,便成為設立餐廳、咖啡廳與商店的最佳場所。新的摩根圖書館也不例外:中庭廣場設有咖啡廳、連結紅磚樓房的空間變成兩間專賣摩根圖書館紀念品的商店、而原本是摩根住家的一個房間也改成一間高級餐廳。

在美國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19世紀後期時期,摩根累積了富可強國的財富,他與其他聚斂財富的資本家,被稱作「攫財大亨」或「強盜貴族」(robber barons),他們的貴氣反映在代表權力與地位的Beaux-Arts建築上,並讓一般人以為摩根圖書館只屬於學者或知識份子等人。而以當代建材設計的新摩根圖書館,自在地與傳統的建築風格交織在一起時,它成就了一個屬於大眾的空間:皮亞諾的設計不僅融合了新與舊、數位與傳統館藏,更成了人與空間、過去與未來、古典與現代的介面。


相關網站
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www.morganlibrary.org
皮亞諾工作室:194.185.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