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09 23:52:28CC

芬西絲卡 VS. 凜子

5月9日凌晨失眠
胡思亂想有了以下的觀點
關於『麥迪遜之橋』與『失樂園』.....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反對我將這二本書放在一起討論
但是對我而言這是很有趣的一種比較

作家劉黎兒曾經在人間副刊的專欄裡提到
『...最近幾年,日本中年人都主張已婚男女不計現實厲害,超越一切屏障,談的愛情才是純愛....』

這個現象應該不僅是日本,我想在目前的人類情感文化裡早已是一個地下主流
至少,在我身邊就不難遇到主張這樣觀點的友人

而我和這些友人之間最大的代溝是
丈夫(妻子)如果不再是最愛(或失去了激情),如何偕老?

他們則會反問我一句:你以為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沒有責任感嗎?

然而如果婚姻只剩下責任
三,四十年(甚至五,六十年)的人生歷練不足以克服愛情和責任之間的矛盾嗎?

他們的結論是:你沒遇過哪懂?

........................................................................

『麥迪遜之橋』的芬西絲卡有善良的丈夫兒女和一個保守嚴苛的文化限制著她,
太久以來她習慣將自我的需求與情感埋葬,因而將她推向一位熱情又瀟灑的攝影師,
但在激情過後,她想起了責任也選擇了責任.....所以愛情偉大?

事實是,她在選擇"責任"的同時也選擇了欺騙和她相處一生的丈夫和孩子。
或者,芬西絲卡最想保護的其實是她自己?
芬西絲卡的愛情裡充滿了她的膽怯與藉口
而那個保守嚴苛的小鎮和無辜的丈夫孩子正好是她背棄攝影師愛人的最佳理由,
一個女人的一生要面對失去激情的丈夫還要面對不敢愛的愛人
我只能同情她!

『失樂園』的凜子也有保守的家人和階級意識的牽制,
她是典型的被嚴格的社會形象壓抑得爆發,因而完全地陷入情慾深淵無法自拔
最後選擇在高潮中死去....這種帶有一點顛覆的創意死法...所以愛情壯烈?
日本人常認為『死』是愛情表現的極緻,
但總可以再享受二十年的高潮再死吧!
這是我的想法。
至少,比起芬西絲卡,凜子勇敢多了,也沒有用"責任"包裝自己的怯懦
她只是做了選擇!

很有意思的,女性友人大多選擇『麥迪遜之橋』式的愛情,
而男性友人則選擇『失樂園』這邊

我的女性朋友們很愛問,換成你是芬西絲卡,
愛人在大雨中等著你下車,你會不會下車?

而我比較喜歡這樣問:
讓你選擇芬西絲卡還是凜子,你要當哪個?

........................................................................

以上純粹事不關己又愛發表意見的局外人之女性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