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5 12:06:48哲青

風沙星辰-北非印象之卅七.Eat in Morocco

  『國以民為重、民以食為天』,人在荒野中馳騁一段很長的時間後,除了會渴望一座城市之外 ... 還有一頓大餐。

  基本上,我絕對不是一個會挑嘴的人。偏食沒有,不過偏愛總是避免不了的,對於新鮮蔬果可以說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不過肉類就需要好好參詳一下了。如果賣相可疑的絕對不去碰。

  不過說真的,貧窮的自助旅行者是沒有資格談論這個問題的。

  在每餐有限的預算之內,大部分的時間我都用摩洛哥式的烤鬆餅和咖啡、柳橙汁來打發;條件允許的話「何不食肉糜?」我也會想念肉的味道。大快朵頤是不可能,喝喝肉湯已經算是五星級的享受了。

  回國之後,我才知道Joan Peterson 有出一本《Eat Smart in Morocco》。厚厚一本從北非菜式的歷史源流、烹飪方式、地域風格、口感、到如何在市場採買、用阿拉伯語點菜、菜單的形式、伊斯蘭餐桌禮儀、主推薦洋洋灑灑的三百多頁,大有相見恨晚的感慨。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糟,事實上我倒是很喜歡摩洛哥式的食物。

  柏柏人的飲食,驃悍辛辣,在味蕾間可品嚐到沙漠民族豪氣與孤獨;湯似乎是三餐的標準配備(也是最重要的配備,我想和他們重視『水』有極大的關係)、一種愛的序曲、舌尖的前戲。烹調時他們似乎把所有的感官都列入考慮-視覺、嗅覺、味覺、質感,在某些特殊情境下,還有聲音-西方世界認為把臉貼在餐盤上呼嚕作響是不禮貌的事;但在日本,光用指尖拈著湯匙,平靜淡然的啜著湯,卻是對東道主的侮蔑。

  記得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一段精采絕倫的經典場景,兩個世間才見的大食王(借用一下『電視冠軍』 …)奧利亞諾.塞昆多(Aureliano Segundo)和身材纖細,食量驚人的如聲樂女老師之間的決鬥。一連三天,他們吃掉了好多隻豬、牛、雞、鴨、火雞、整串整串的香蕉、整箱的雞蛋、論公升計的咖啡、直到奧利諾亞不支倒地,差點沒命,而女聲樂師卻還有條不紊,姿態優雅地進食 …

  但我們要講的是什麼呢?喔,對了,是摩洛哥的湯,主菜之前,有各式各樣的湯陳列在我面前,最主要的有古老的阿拉伯紅蘿蔔湯(伊莎貝.阿言德說這是男人渴望在床第間表現優異的最愛)及牛肉清湯(湯質清明澄澈,就像是印在額頭上的吻)這兩種,待在摩洛哥的日子,這是我天天都得見面的餐點。

  除此之外,肉和麵包是北非的二大主食,基督信仰中把聖餐包(就是祝福過的小餐包或是小餅干)當作是耶穌的聖體是有道理的,每當我飢腸轆轆的時候,美味的麵包入口,我就有重獲新生的感動 … 真的,活著真是太好了。

  至於肉類,只要到市場去轉一圈,其科目分類之琳瑯滿目是我這個外邦人無法想像的:牛、羊、野兔、不知名的鳥類、馬肉、蜥蝪 … 這些是家常菜,實在粉難想像世界上有人每天吃這些東西!

  話說回來,我每天還是啜著肉湯,啃著沙漠風味的烤麵包,清貧度日。面對這麼多可疑的菜單,謝謝 … 我還是吃素好了。
(悄悄話) 2023-12-04 21:36:07
(悄悄話) 2020-02-23 09:53:19
(悄悄話) 2019-12-24 21: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