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7 17:57:45思覺失調

[義式咖啡]救贖


  16、17世紀期間,巴洛克華麗繁瑣的音樂風格相當盛行,當時的音樂家無不絞盡腦汁,企圖讓自己的音樂與眾不同,所以極盡複雜、繁瑣的樂章就不停的推出,也不管當時的大眾是否聽得懂,只在乎音樂有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境界,越聽不懂越能顯示自己深厚的功力。此時這些音樂家的心態認為,大眾聽不懂是因為自己的涵養不夠,文化水平不足,才不是自己的問題。因此造成了當時的普羅重生對音樂的印象總是非常謹慎,甚至帶點害怕的心態,疏不知音樂帶來的宗旨,是要帶給人們快樂、放鬆情緒的最佳良劑。


  直到17世紀末,才有一些音樂家帶動改革的風潮,開始思索音樂如何與群眾間做互動,做出簡單且親近大眾的美妙樂章,因此古典樂章開始流行,我知道一定有人反駁說,拜託,古典樂我聽的快睡著,妳嘛幫幫忙。不過在當時,古典樂可是如現在流行樂一般流行,對當時的人們可說是如天賴一般。


  姑且不論為何音樂如此演進,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有沒有一顆真誠的心,當時的音樂家作了一堆曲高和寡的音樂,一昧的以為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實力,完全忘記了自己身為音樂家的目的,音樂是要帶給大眾歡樂啊。連看了好幾天的電視新聞,怵目驚心的土石流,很多人有家歸不得,連捐款都變得麻木,一個政府高官說了一句,決堤就決堤,給錢就是了,我聽了好心寒,好像施捨一般,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救這些災民,可以抵擋大自然的反撲,就像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忘記了自己的本質,妳的目的就是要治理整頓國家啊,而不是在指揮中心坐一坐,向老爺一樣賞個錢,下次颱風來一定又會這樣,大家都在愛台灣,口號喊的很大聲,我快被口水淹沒了。


  一位災民在受訪時說能活著就很幸運,老實說我聽了很心酸,沒想到在台灣現在的生活品質,居然是只要能活著就好,我為她們感到難過,對大自然感到敬畏,對於些許政府官員感到可悲,我依然相信真誠的心才是這個社會的最後良藥,坦承地去面對這個世界,我的力量卑微,但是我真誠,這是我手中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