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5 22:51:09柳藏經

佛的境界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比不思議境界。所謂一切諸佛一跏趺坐,徧滿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一切諸佛放一光明,悉能徧照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一切諸佛於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智中,悉能決了一切諸法,無所罣礙。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徧往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現如來無量威德。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與去來今一切諸佛,體同無二。是為十。」
──《華嚴經》〈佛不思議法品〉

佛的境界是一個非常深奧和複雜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和方法可以達到這種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悲智雙運而圓融,事理無礙、事事無礙,這樣的一個法界體性智。

佛陀和菩薩、阿羅漢等得道的聖人有何不同?和其他眾生有何不同?佛有「十八不共法」,就是十八種唯獨佛才有的特徵,在世間,其他的聖人或眾生都無法做到這十八件事,所以叫做「不共」,也就是說「十八不共法」只有佛才能具備。

佛之十八不共法,全稱十八不共佛法。出自《大品般若經卷五廣乘品》:(1)諸佛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來,持戒清淨,以此功德滿足之故,一切煩惱皆盡,故於身無失。(2)口無失,佛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隨眾機宜而使皆得證悟之謂。(3)念無失,佛修諸甚深禪定,心不散亂,心於諸法無所著,得第一義之安穩。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業皆無過失。(4)無異想,佛於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簡擇。(5)無不定心,佛之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之勝定,攝心住善法中,於諸法實相中不退失。(6)無不知己捨心,於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覺知其生住滅等相,而住於寂靜平等。(7)欲無減,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8)精進無減,佛之身心精進滿足,為度眾生恆行種種方便,無有休息。(9)念無減,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10)慧無減,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無礙故,於慧無缺減。(11)解脫無減,佛遠離一切執著,具有為、無為二種解脫,一切煩惱之習悉盡無餘,即於解脫無缺減。(12)解脫知見無減,佛知見諸解脫相,了了無闇障。(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以上三項,乃佛造作身、口、意三業時,先觀察得失,後隨智慧而行,故無過失,皆能利益眾生。(16)智慧知見過去世無閡無障。(17)智慧知見未來世無閡無障。(18)智慧知見現在世無閡無障。上三者謂佛之智慧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達無礙。

什麼是佛的境界?《圓覺經》云:「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一旦成佛後,佛的所在之處,皆是淨土,所有火焰都會化成紅蓮,所有五濁惡世,佛足一踏,皆成金沙鋪地, 所有地方都變成佛國淨土,智慧融通,無有罣礙。

或許成佛之路千里迢遙,但是只要認真學習,仗佛願力,也能在因緣具足的時刻,體解大道,喜得佛意。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修行建議和方法:

①培養正念:正念是指保持對當下的覺知和注意力,不受外在和內在的干擾和影響。通過練習正念,可以增加對自己和周圍事物的理解和洞察力。

②靜坐禪修:禪修是一種通過冥想和內觀來實現內心平靜和覺醒的練習。透過禪修,可以讓心靈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世界。

③學習佛法:學習佛教的教義和哲學,可以幫助你理解生命的真諦和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心。

④行善積德:積極參與善行和慈善活動,可以讓你增加對自己和周圍人的關心和愛心,從而幫助你達到更高的靈性境界。

⑤心靈修煉:心靈修煉包括瑜伽、氣功等各種練習,這些練習可以幫助你平衡身體和心靈,增加內在的力量和能量。

總的來說,要達到佛的境界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實踐,需要對自己和世界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體驗。但是,只要你保持堅定的信心和毅力,你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3/3/25

上一篇:聖人之境

下一篇: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