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00:00:00nana

20201101 因為窮,得以保存清道光原貌的淡水鄞山寺

鄭順吉老師是nana一直很欽佩的,不斷的推廣台灣傳統建築之美,nana跟著鄭老師社區大學的課走訪了好多北台灣古建物。風和日麗的周日早上來到一間坐落在淡水鄧公路的淡水鄞山寺。鄞山寺是淡水古蹟等級最高的”國定”古蹟(舊稱國家2級古蹟),能夠成為國定古蹟,可見其特殊性的特色。

鄞山寺奉祀定光古佛,全台灣唯四主祀定光古佛的廟宇,另一間是彰化定光佛廟,台南佳里九龍山南極宮、屏東縣萬巒武平忠孝祠等四間,其餘則多為配祀神,故為稀少性之古寺,主要為福建汀州籍客家移民所崇信。

坐落在鄧光路(台語音似定光)上,並不在主要鬧區,鄞山寺顯得清幽秀麗,財源上廟方是仰賴旁邊的大樓收租,不似其他廟宇的有眾多信徒護持,定光古佛的信仰在台灣算是小眾,因此廟方不富裕,卻因為不富裕的關係,不似其他廟宇不斷的增建,改建,擴建,意外地維持了鄞山寺自道光年間落成以來原有的建築風貌,有很多獨有的特色,對於這種孤品等級的廟宇,nana一定得趕緊做個功課好好紀錄下來。

從網路上抓的老照片,雖然畫素很小,足以見到鄞山寺當時附近尚未高樓滿座,蛤蟆穴的完整樣貌。以下來自網路對鄞山寺蛤蟆穴的介紹: 鄞山寺位於「五虎崗」第五崗下,座東而面西,以大屯山為靠背,面朝淡水河,遙遙望向福建汀州原鄉。寺廟前鑿有半月池,寺廟後有石砌的弧形坡坎,形成「前水為鏡,後山作屏」之勢。這個地點相傳是個風水很好的地方,稱為「蛤蟆穴」;人們不但把半月型的水池當成蛤蟆口,正殿後方的兩口水井也被視為蛤蟆眼。

  

鄞山寺自1822年(清道光2年)建成至今有一百八十多年,1858年(清咸豐8年)重修,1873年(清同治12年)再修,民國55-82年再陸續修葺,該寺大體上完整保存道光初年原貌,包括當年施工的的屋脊泥塑都相當完整。

鄞山寺為兩殿兩廊兩護龍式建築,前殿開三門,山牆是斗子砌牆,黑瓦可是客家人傳統建築的特色元素,真正要修補時還得特別訂製。

      

燕尾,翹脊在屋簷的天際上刻劃出優美的線條,龍翻雲駕霧奔騰於屋簷上栩栩如生,排頭上的天女與天官仍是是清道光原貌,雖然有些微殘破,但破的很有韻味。

 

門前的垂拱,石鼓

 

由前廊向邊門走近,通常寺廟會在左右牆壁上雕塑龍和虎題材的石雕,稱為「龍牆虎壁」。但鄞山寺在這裡看到的龍牆是大幅泥塑非石雕,別以為是羅漢護法,故事情節為定光佛本尊為地方除蛟平患與山中隱居降服猛虎的傳說。兩幅泥塑不但技巧精良,姿態生動,而且打破一般格式,將龍虎堵的形制與主神的事蹟巧妙結合成一體,可見當時設計時的用心

 

 

屋頂上的剪黏裝飾,還看的到碗,杯,碟,盅..等等的原型,是傳統利用手邊現有瓷器的剪黏,而非工廠生產的制式瓦片。

        

鰲魚身形,飛鳳姿態的插角等,細看有看到修補的釘子,前廳的水墨畫是政戰大學的藝術系教授重修時所繪。沒聽錯,政戰大學竟然有藝術系…呵呵,長知識了。

剛進去的時候正殿是被紅龍圍住,老師說以前有拍照者不自愛,想仔細拍照將神桌上的物品亂移,惹到廟公,廟公從此就不讓隨便的人進入到正殿。但廟公一見到是鄭老師,就開放讓我們進到正殿。Nana在此呼籲,參觀者都應該對廟方的規定,物品,更不要說古蹟的一草一木予以尊重才是。

 

正殿的這對木雕裝飾,用了很少用的題材,”海屋添壽” 與 ”雁塔提名”,曾經用過此題材的宅邸是林安泰古厝

   

正殿龍柱,是台灣很少見到龍首嘴巴一開一闔的做法。龍柱曾有個插香的香案,因怕香灰傷害古蹟,現已將香案移去別處,香灰的殘跡仍可見到 

正殿的清代神桌

 

   

神桌上的清代木香爐,圖形是一隻蝙蝠,老師沒說,nana還真看不出來。木香爐內崁一個鐵盒,才能承載多年信徒們熱烈的香灰啊。

 

正殿石柱掛的木匾,還特別挖成圓弧形,這種多工的做法,現在都不做了。

  

左護龍其中一間屋子,奉祀著捐地者羅家兄弟的牌位,兩兄弟的骨灰就在花園的納骨塔內。

 

後院兩座古井,可是蛤蟆穴的眼睛所在,井水一清一濁,清井還能見到魚兒,後面還有一段汀洲人與閩南人風水大鬥法的故事,蛤蟆穴一隻眼睛受傷,風水被破,汀洲人從此衰敗……。

     

鄞光寺有多個孤品級別的傳統建築元素,有別於一般形式的且為泥塑的龍牆虎壁,清道光留下來的剪黏,泥塑,蛤蟆穴的風水傳說….。在歷史餘暉下,保有其原始的古韻味,大殿燻黑的歲月痕跡無法掩蓋定光古佛那慈悲的面容,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斑駁都是鄞山寺繼續傳世的瑰寶。

 

來到淡水,除了熱鬧的老街,建議多走個10分鐘到鄧公路,到這座古樸雅緻的鄞山寺,沉浸在定光古佛香煙裊裊的加持,欣賞清道光初年的建築工藝之美,感受這160年難能可貴的歷史傳承,相信走進廟裡,您也可以跟Nana感受到心靈的恬靜與祥和。

註一: http://web.nlhs.tyc.edu.tw/~b309/1002/history/taiwan/object/3-1.htm

                                                                Nana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