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百年老街 -「舊」愛剝皮寮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清代中期,剝皮寮街稱為福地藔街,而福地藔街尾為清代艋舺的營盤所在,由於當時營盤在北臺灣的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在時空背景上有其獨特性,福地藔街連結了營盤與艋舺市街的道路。就艋舺地區的觀點來看,剝皮寮位於清代艋舺東南角的邊緣位置,是艋舺通往古亭庄的要道。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北的開墾已經遍及大安、中崙、古亭庄、景尾(景美)。艋舺至新店及艋舺至錫口(松山)的交通順暢,故成為各地土產的集散地,古亭庄、景尾的貨物若要進入艋舺皆須經過福地藔街。因此可以理解,剝皮寮街在清代時是艋舺與其他街庄的聯絡要道,更是其他街庄要進入艋舺要重要市街的必經要道。
日治時代稱為北皮藔街,在日人一系列都市空間的改造計畫,使得北皮藔街道失去了清代的空間地位,但由於被劃定為學校預定地,所以在都市計畫中得以保留。正因為如此,整個剝皮寮街因受清代街道發展及日治時代空間改造計畫的影響,一方面在建築物上保有清代民房特色,一方面在今日廣州街、康定路保有日治時代街屋立面的形式。然而光復後由於都市化腳步加速,艋舺其他地方隨著老街發靳而改建,街道紋理因數次都市計畫之拓寬道路,已不見清代舊貌。剝皮寮雖劃歸學校用地,長期禁止增建,反而保有了清代舊有街型,但部分清代、日治時代建築物卻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或因產權問題而轉手他人,已不復往日舊貌。
日治時期被劃定為老松國小學校用地,在民國七十七年,臺北市政府開始進行剝皮寮土地徵收,
民國九十二年八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作為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單位。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秉持「歷史老街紥根校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理念,提供臺北市本土教學資源,推廣本土教育活動,希望活化剝皮寮老街作為本土教學示範場所,並研擬剝皮寮老街永續運作模式,創造教育與文化共營的前景。
以上資訊來自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官網:
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6
2009.12.27-臺北(大佳臘)風雲三百年-陳賴章墾號特展[2009/11/28~2010/01/10]
17世紀末,北臺出現「合約墾首」的開發移民潮,戴岐伯、陳憲伯、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等五人同立「陳賴章墾號」合約,相互約定期許「...總以同心協力共成美舉、相期永遠于無替耳」!開啟了臺北合作開發的多元城市性格!
- 展覽開放時間:2009年11月28日(六)~2010年1月10日(日)期間
週一休展
週日~週四10:00~17:00
週五~週六10:00~21:00 - 每日定期導覽時間:上午11:00、下午2:00、下午3:30
- 開放團體預約導覽時間(接受15人以上預約導覽)
電話請洽:02-2556-4966 分機:26 劉先生 - 活動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口)
- 活動詳情請上:http://www.taipei300.com
- 洽詢專線:02-2709-0366
- 捷 運: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3號出口,沿康定路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
- 公車路線:205、229、231、234、242、264、601、62、628、658、701、701、703、705、藍29,龍山寺站下車即可
台長您好,
因為撰寫論文的關係,注意到您在部落格中對剝皮寮的介紹,以及提到您自己是萬華人。不曉得您願不願意針對剝皮寮的狀況(不管是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展望),跟我簡單分享您的個人觀點呢?如果您能以email回覆您的意願,並容我更詳細跟您說明訪談目的,那就太好了。先致上謝意。
幾個月前我也走過這裡~真的挺特別的~街道騎樓還有跳蚤市集ㄋ
希望文化局與相關單位能更加好好地經營管理這難得的台北市老街區 2010-10-23 13:49:24
很熟悉的街道
版主很用心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