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 00:18:53IDF 10004真是太酷了!

勇壯級

一、俄羅斯海軍主力驅逐艦

俄羅斯海軍目前有兩級現役的主力驅逐艦,分別是現代級防空驅逐艦與勇壯級反潛驅逐艦。兩種艦艇的搭配模式類似美國的神盾巡洋艦和已經除役的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勇壯級驅逐艦自設計開始就是作為反潛作戰平臺,具有長航程與海上受補能力,成為前蘇聯海軍戰鬥支隊中重要的支援火力來源。

二、勇壯級以克里瓦克級巡防艦為藍本

勇壯級驅逐艦改進自克里瓦克(Krivak)級巡防艦,這一級巡防艦缺乏直升機庫,聲納功能不強,防空戰力也低落。勇壯級設置兩座附庫門的直升機庫,可作為艦上直升機操作與修護所需。勇壯級驅逐艦的1155計畫於1970年代展開設計,原計畫建造一種大排水量、單一建造目的作戰艦艇,但最後分別發展出956計畫的驅逐艦和1155計畫的大型反潛艦。1155計畫就以克里瓦克級為藍本,增強其反潛與防空戰力,並增加直升機所需設施而定案。

三、艦船設計不同於美國

勇壯級與現代級這兩種前蘇聯主力水面艦,開工建造時程接近,首艘艦是同一造船廠建造,艦體大小也相近,卻採用完全不同的艦體設計、武器配置與主機系統。不似美國海軍同時期建造的史普魯恩斯級與提康德羅加級,兩級艦僅武裝配置與部分上層結構不同,這種作法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建造成本與後續維修成本。

四、勇壯二型反潛艦計畫

勇壯級成軍服役後,設計部門立刻著手為勇壯級研發性能升級套件,以提供勇壯級更平均的戰力,也就是1155-1勇壯二型大型反潛艦計畫。勇壯二型最大的改變是將SS-N-14改裝為SS-N-22,角色由反潛轉化為反艦,加裝烏達夫(Udav)魚雷反制系統,改用更現代化的燃氣渦輪主機,加裝高性能聲納,整合防空射控系統等。但是這艘勇壯二型驅逐艦最後因前蘇聯瓦解只完成98%,直到1999年才完工服役。

五、主機系統

勇壯級基準排水量為6,700噸,滿載排水量則達到8,500噸。主機為4座燃氣渦輪主機,採兩大兩小的配置,就是所謂的燃氣渦輪複合動力系統,大主機可提供約55,500匹軸馬力、小主機提供約13,600匹軸馬力,採一大一小並聯。全速前進時以大主機進行高速航行,巡航時僅需開啟小主機,推進器為雙車配置。最大航速29節,全速前進時航程2,600哩,18節航速時航程7,700哩。

六、性能諸元

(一)電子戰裝置:2座北約代號Foot Ball B與2座北約代號Wine Glass的電子戰天線,分別擔負截收與定位敵人電子訊號。6座Half Cup雷射示警接收器,可對敵人的雷射標定器提出預警。艦上的主動干擾器則為2座北約代號Bell Squat的干擾天線。

(二)武器控制系統:為MP145雷達光學指揮系統,2套北約代號Bell Crown與Round House C型資料鏈系統。艦上對空搜索雷達為前桅頂端北約代號Sturt Pair F頻雷達、後主桅頂端的Top Plate D/E頻帶3D搜索雷達;水面搜索雷達為前桅頂端的3座Palm Frond I頻帶雷達。火控雷達為2座導控SS-N-14的F頻帶Eye Bowl雷達、2座導控SA-N-9的K頻帶Cross Sword雷達。擔負100公釐艦砲導控的雷達為信號甲板頂端的Kite Screech型H/I/K頻帶雷達,近迫防衛系統的射控雷達為2座Bass Tilt型H/I/K頻帶雷達。敵我識別系統為北約代號Salt Pot A/B與Box Bar A/B天線;無線電信標臺為2具北約代號Round House型天線。艦上直升機進場控制雷達為Fly Screen B與Fly Spike B型雷達。

(三)聲納系統:分為艦體聲納與可變深度聲納兩種,艦體聲納裝置北約代號Horse Jaw中、低頻主動聲納,具備搜索與攻擊能力。艦艉則裝置一座北約代號Mouse Tail的可變深度拖曳聲納,這是一種中頻主動聲納,似乎並不具備低頻或極低頻的被動水中聽音功能。

(四)雷達

1.MR-710 Top Plate天線:勇壯級前後兩座桅杆上裝置各式雷達天線,其中造型最奇特者就是後主桅頂端的MR-710 Top Plate天線。這面天線為前蘇聯第一種艦用平面陣列天線,兩片天線非平行裝置,約有30度左右夾角。一面為大型正方形天線,一面為小型長方形天線。搜索距離約為300公里,大約每6~12秒更新資料。兩面天線中央頂端為IFF天線,IFF天線也是兩面背靠背形式。天線下方2個大型天線罩應是與Top Plate配套的天線或是衛星通訊天線。

2.Cross Sword射控天線:另一種值得注意的天線為前後皆有的Cross Sword射控天線,其設計理念與西方照明雷達大異其趣。主射控天線為盤形平面陣列天線,這種射控天線是第一代的平面陣列相位雷達,雷達的發射機位於天線前端,以反射式發射雷達波。在射控天線頂端也自備背靠背式的監控天線與其頂端背靠背式IFF天線。由於射控天線為平面陣列式,故SA-N-9飛彈可一次發射多枚,對來犯空中目標進行多目標多彈攔截。後主桅上還裝置了如倒置杯子,北約代號Wine Glass的干擾器,這種功能與AN/SLQ-32(V)3同性質的干擾器,是目前俄羅斯海軍現役主要的干擾器。兩座魚雷發射器的中央,除飛彈發射器外,還有一座大型起重機,這也是在西方艦艇上較少見。

七、防空、反潛、反艦火力強大

(一)SA-N-9防空飛彈:分為8座垂直發射器,合計64枚飛彈。飛彈攻擊模式為雷達指揮導向,後採雷達主動導引式。最大射程12公里,攔截高度為3.4~12,200公尺,飛彈速度2馬赫,飛彈彈頭15公斤。就數據上看來,這種飛彈的性能約與海麻雀相仿。

(二)SS-N-14反艦飛彈:主要作為反艦與反潛攻擊用,四枚一組共兩個發射器,分別裝在艦橋下方的方形發射箱內。導引方式同為雷達指揮導向,射程55公里,速度0.95馬赫。SS-N-14的彈頭有3種選擇,分別為5千噸的核彈頭、40型的魚雷或是E-53-72型魚雷。SS-N-14反潛型的射程為35公里,彈頭500公斤。

(三)艦砲:前甲板裝有2門100公釐口徑快砲,快砲最大仰角85度,每分鐘射速60發,射程15公里,砲彈則有16公斤重。後煙囪四周裝有4座近迫防禦系統,分別為4座AK630型30公釐62倍徑6管快砲,每分鐘射速3千發,最大射程2公里。

(四)反潛:勇壯級裝有8門21吋(533公釐)魚雷發射管,分屬兩座發射器,位於左右兩舷。另有兩座反潛迫擊砲發射器,為RBU6000型12管迫擊砲,彈頭31公斤,最大射程6公里。該艦還配置水雷布放軌道,艦上可裝載26枚水雷。誘餌發射裝置則為兩座PK-2與8座PK-10型干擾絲發射器。

八、造艦設計著眼獨力作戰

勇壯級的前甲板有4組SA-N-9飛彈垂直發射器,100公釐艦砲後方則是艦橋與碩大的SS-N-14飛彈發射器。艦橋前緣上方是2座導控SS-N-14的Eye Bowl火控雷達,駕駛臺上方與直升機庫上方為導控SA-N-9防空飛彈的Cross Sword射控雷達。後四組SA-N-9飛彈垂直發射器則設在直升機庫前方反潛迫擊砲之間與兩座魚雷發射器之間的上層結構中。

整體而言,俄羅斯艦船設計理念與西方差異極大。由於前蘇聯軍艦需獨力面對美國航艦戰鬥群來自於空中與水面、水下的威脅,俄羅斯軍艦將所有武器全堆在甲板上,期在第一時間進行攻擊,造成對手最大的損失,因此較不重視彈藥的再裝填能力。

http://www.youth.com.tw/una/Military/M94.10.27-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