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22:12:12無法沉默的貓

2011/11/1~馬太福音十五章

 

15:1   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

15:2   「你的門徒為甚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

15:3   耶穌回答說:「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 神的誡命呢?

15:4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15:5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

15: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 神的誡命。

15:7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

15:8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15:9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ê

自從猶太人從被巴比倫俘擄回歸後幾百年來,數以百計的宗教傳統被加進神的律法中,法利賽人和文士看所有的傳統都同樣重要,但有一些人則認為傳統都是一些古老的東西,古老的東西都應該廢去,這就是改革。注重傳統本身是不錯的,有些更可以保持住一些好的習慣。不過,在傳統與改革之間還是要注意有一些原則,不能由於傳統已經實踐了多年,就將之提升為神聖的律例,傳統或可幫助我們更明白神的律法,但它本身絕不是律法。主耶穌的意思是神的原則是從不改變的,與傳統無關,所以祂的律法也無需增修。
ê

古時人奉獻為了逃避照顧父母,今天人奉獻難道為了減少交稅?
在第5-6節這裡的「作了供獻」是指一種「各耳板」的習慣(參可7:11)『供物、供獻』的原文是『各耳板,』意為禮物或贈品。這裏『供獻』和『禮物』二辭,原文是同字根。所以,供物乃是給神的禮物。所以耶穌指他們許多人利用「各耳板」的誓,漠視神的吩咐,不照顧父母,使它變成不供養父母的合法藉口。因為太多人這樣做,更得到宗教界的默許,就使作兒女的可以逃避照顧父母的責任。任何人起了「各耳板」的誓,就只要把金錢奉獻給聖殿,而不再供養父母。其實耶穌指出他們的私心,奉獻組踹的事看來很有意義,也可以提高個人的聲望。但卻成了不用奉養父母的理由,這是不討神喜悅的事。
ê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這句話是先知以賽亞曾經抨擊當時一些以色列民只有敬虔的外表,內心卻不尊敬神(參以賽亞書29:13),因此,耶穌把他的話應用在一些宗教領袖身上,還有一些法利賽人他們知道很多有關神的事,卻不是真正認識神。我們有些人也研究宗教、甚至研究聖經,即使聖經再熟、神學底子再深厚,內心卻不認為神是配得尊崇的,那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用心靈與誠實來回應神。這也告訴基督徒,如果信仰生活聲稱敬畏神,而心卻遠離祂,如此的敬拜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單單只是遵行宗教禮儀也是不夠的,必須用真誠的行動和態度去敬拜,否則以賽亞的話也同樣是責備我們的話。

 

15:10       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

15:11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15:12       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註:「不服」原文作「跌倒」),你知道嗎?」

15:13       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

15:14       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

15:15       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

15:16       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

15:17       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

15:18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

15:19       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15:20       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

15:21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ê

11節,為什麼耶穌提到猶太人有關飲食的規條,是因為猶太律法中有很多有關食物潔淨的規定,不潔的食物他們是絕不吃的。但是耶穌卻提醒,祂的意思在說:「即使吃了不乾淨、不可吃的食物,也不會令你們不潔;你們說的話和思想卻叫你們不潔!」這句話叫只注重個人衛生,卻忽略了言語和思想的清潔的法利賽人聽來覺得十分刺耳。
ê

13-14節這裡的提到“瞎眼領路”其實是一種屬靈上的說法。耶穌告訴門徒不要理會法利賽人,因為他們看不到神的真理,任何人聽從他們的教訓,都會變成屬靈的瞎子。耶穌也在提醒跟隨衪的人,並不是所有的宗教領袖都「視力良好」,能清楚看到神的真理。要確定我們所聽所學的,皆是從有正確屬靈眼光、並跟從聖經原則教導的人而來的。

ê

16-20節,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會努力去保持自己外表的吸引力,照鏡子時,看到臉上的骯髒,我們會擦掉,但我們的內也是需要照鏡子的,在神看來內心比外表更加重要。因神看重我們的內心深處,就是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成為基督徒以後,神會改變我們的內心,祂希望我們不單祈求飲食和身體的健康,還要追求思想和心態的健康。如果自覺有些內心問題無法解決,只要向神祈求,祂將繼續幫助並改變我們。

 

15:22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15:23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

15:2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15:2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15:2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15:27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15:28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

15:29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15:30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

ê

22-23節中提到的這位迦南婦人,在馬可福音稱這婦人為希臘人,馬太係按著她的宗族迦南人稱呼她,迦南人是以色列人的世仇,這樣,馬太福音中的猶太聽眾便立即明白耶穌幫助這婦人的意義了。當時門徒請求耶穌打發這個婦人離開,因為她不斷喊叫,使他們覺得討厭,其實是他們可能並不憐恤這個婦人,或者根本察覺不到她的需要。此時耶穌卻不是如此的想法,這裡提醒我們,往往我們也只是會專注屬靈的事物,以致忽略了身邊人的真正需要,尤其當我們對有需要的人存有偏見,或者他們會帶給我們許多麻煩時。耶穌要教導我們的是,對我們不喜歡的人,當他真正有需要幫助時,我們不要感到厭煩,要把握機會,把神美善的信息開放給所有人,盡量不要拒絕那些與我們不同或我們不喜歡的人。

ê

24-28節中這段記事,清楚的讓我們看到神的信息是賜給所有人的,耶穌此時正身處異邦向外邦人傳道,在祂的工作中,也有許多時候服事外邦人。猶太人通常用「狗」來形容外邦人,認為這些異教徒就如同狗一樣得不到神的祝福,當時耶穌也引用這個字不是要貶低這個婦人,耶穌所用的「狗」是指「小狗」,是寵物,暗示婦人之小女兒也為主人所愛,只不過主人之兒女有優先權而已。這婦人沒有跟耶穌爭辯,情願被視為狗,只要她的女兒可以得到醫治。

ê

猶太人以為只有自己才得神的恩福,有許多猶太人拒絕耶穌而失去神的賜福和救恩,但許多外邦人卻因承認耶穌而得著救恩,這是何等的諷刺!這個故事乃是反映猶太人的態度,並顯出自己是截然不同的,耶穌不認同,卻也沒有他們爭辯,只是簡單地告訴這婦人,神首先讓猶太人接受祂是彌賽亞,然後由他們把這個救恩信息傳到世界各地(參創世記12:3)。耶穌並不是拒絕這個迦南婦人,但也能是想試驗她的信心,或者想把握這個機會,教導有關信心的功課——人人都可以得著信心。


 

 

15:31       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巴說話,殘疾的痊癒,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 神。

15:32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15:33       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

15:34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

15:35       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

15:36       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15:37       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

15:38       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

15:39       耶穌叫眾人散去,就上船,來到馬加丹的境界。

ê

29-39節,一大群人來到耶穌那裡要求醫治,祂都把他們治好,但這仍然沒有滿足門徒的信心。不久前耶穌已經用五個餅和兩條魚使五千人吃飽,現在在類似的情況下,門徒卻再次感到困惑。其實這就是人的實況,在困境中,人們何等容易在失望中認輸,好像這些門徒一樣,常常忘記了神過往的看顧,即使神是每時每刻衪都看顧我們。在面對困境時,也總是容易忘記,我們要記住神曾經怎樣看顧你,並信靠祂會再次工作。耶穌能醫治破碎的生命,我們還可以帶領受苦的人到祂面前,然後藉著祈禱讓基督醫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