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1 22:16:30DJ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歌后)中的古典音樂

*
*

40、50年的美國上流社會,就跟歐洲中古時代的宮廷貴族有些類似,錢、人脈、社會地位才是一切,但仍有些驚訝竟有佛羅倫斯夫人這一號人物。本片,演員的演技精湛,很精采,在電影「媽媽咪呀」中,梅莉史翠普就展現過唱功,雖不是專業歌手,但表現很棒,至少是會唱歌的。然而在這部電影中,她演一個總是走音、愛音樂的佛羅倫斯夫人一角,除了口音之外,還要把會的才藝演得非常鼈腳,真是太厲害了。

 

音樂設計及選目我還蠻愛的,幾乎每一首樂曲都很經典,也是愛樂者熟悉的,從古典、輕歌劇到爵士樂 ~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是世界共通的良藥、也是世界共通的生活導師。生命中最不能缺的就是音樂 ! ^0^

 

排場、劇場設計都還不錯,當時音樂界知名的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都「入鏡」了,真是星光閃耀阿,沒親臨過,至少藉由電影來滿足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只不過劇本到中後段顯得弱了些,煞是可惜阿 >>>

我覺得這2~3年,basedon truth最佳改編劇本還是The Imitation Game。

雖是從真人真事改編,但如何在改編中能賦與作品自始自終都能擊到心底的「重量」,的確不易,這也是為什麼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或傳記顯少有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很嘲諷的是,佛羅倫斯夫人徵選鋼琴手時,不乏名校出身的前往應試,最後由來自一臉平易近人,很沈住氣的(康是美)以聖桑的「天鵝」一曲取得佛羅倫斯夫人的青睞,其他應試者聽到後簡直抓狂到不行,連茱莉亞音樂學院出身的也都憤概,這一幕實在太有趣了,哈 ~  因為一般音樂演奏應試者除展現背譜功力之外,技巧的呈現也很重要,所以多會選協奏曲、比較大、較有深度的曲目(例如,蕭邦、李斯特、舒曼、拉赫曼尼諾夫…等)。聖桑的天鵝一曲,雖大家耳熟能響且也會被用在演奏會上,但畢竟算是小品,聽起來舒服,很沈靜的氛圍。大提琴與鋼琴的琴音各有千秋,主要還是得視演奏者的功力。

 

天鵝一曲是聖桑的「動物狂想曲」作品中的一段,據說這個作品是在戲虐其他的音樂家,除天鵝外,從未公布其它曲子。很好奇,天鵝是在形容誰呢? 李斯特是聖桑的好朋友,但李斯特算是活潑,相信戲虐名單上不會有他,呵。            

                                                                             

我想就如一般人,佛羅倫斯夫人多少還是懂得一點音樂,只是她無法有成為音樂人或聲樂家的資質,這並沒有對或錯,畢竟很多是需要與身俱來的能力與淺力才有可能發揮的。但,無論如何,選對老師是很重要的!

知名的音樂家指導佛羅倫斯夫人聲樂,明知走音,卻為了維持友好關係而不告之,在得知夫人要開音樂會時,除了製造藉口無法參加之外,也特別叮嚀貝福爾德(夫人的老公),不能讓外界知道他有指導過她。影片看至此,心中也莫名地感到悲泣也生氣,若所謂的專業的最高境界是這種處世原則的話,根本就是在「凌罷」專業兩字。沒有素人,何來的專業? 一位好的專業音樂家(其它藝術亦然)怎麼可以以謊言、不負責任(對自己、對學生)為生呢?

身為老師,如果累了、厭了、覺得錢少、沒有成就感就不要教,但既然選擇教學,就該有些責任與耐性,不是嗎?

覺得自己專業,捨不得放下身段教導素人?

覺得自己專業,只在意程度好的學生?

覺得自己專業,資金吸取才是最重要的一切?

 

影片中把佛羅倫斯夫人描繪為「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但反問,是誰讓她有這樣的自信成為「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呢? 總是鼓勵她、讚賞她、讓她有自信的老公-貝福爾德? 總是給與善意回應的那些名流、身旁友人? 不負責任的聲樂老師? 還是佛羅倫斯夫人真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五音不全,就那麼地任性呢?

即便因娛樂效果過大而讓她的唱片大賣,她逞強樂觀地說:「世人或許說我不會唱歌,但沒人能說我沒唱過」~ 最終也還是帶著悲傷之情離世 ~

唉 ~說到底,善意的謊言還是會傷人的。

 

Ps.1989年建造完成的卡內基位於紐約,是公認的世界音樂殿堂之一,每個音樂家都以在卡內基演奏為榮,許多知名音樂家也都是在此開始他們的音樂生涯。買票進場欣賞容易,但要能登上舞台演奏卻相當不易。這就不難了解,是為什麼影片中幫佛羅倫斯夫人伴奏的康是美會那麼雀躍,像中樂透那樣開心了。

 

 

Ps.

出身在浪漫主義時期的聖桑(1835~1921)是李斯特的好友之一,法國知名的作曲家暨管風琴家,說他是天才一點也不為過,從小許多曲目只要聽過一遍就能彈奏,16歲就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多才多藝的他總是吸引許多音樂家成為他的朋友。在同期,以作曲量來說,他並不算多,而廣為一般愛樂者所知也是代表作就是這麼一首「天鵝」。但能憑一曲就被世人記得,也是不易阿 ……千萬別跟「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搞混了阿 >>>

就像美國女作家Margret Michell,Margret生平只出版的一本Gone with the wind,不僅被改編成電影還流傳千古。

 

Ps.不論古今中外,現實就是,沒有資金、沒有廣大的人脈,很多事是很難推動的,特別在藝術、音樂這部份,當中以資金(包括人力在內)的提供是為重點。而許多的藝術家在發展到某一個階段、達到某種成就後,就會透過自己的才能去結合更多專業推廣本業。像是馬友友的絲路計劃 (Silkroad Project),郎朗的International Music Foundation。郎朗曾說:「我的夢想是,當我20年後在街上步行時,可以覺察到所有人都熟悉古典音樂。」

我蠻欣賞他們兩位,兩人年齡不同,卻有著同樣的抱負,致力推廣音樂。

莫札特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夜后-復仇的地獄,夜后罵她女兒的一段。

    

When I Have Sung My Songs to You -美國作曲/詞家Ernest Charles(1895~1984)在1934年的
   作品。



TONIA CIANCIULLI - When I Have Sung My Songs To You - Ernest Charles




■(蕭邦)前奏曲Prelude In E Minor, Op.28, No.4 in E minor, Op 28
   俄國美女鋼琴家Khatia Buniatishvili.



■Charlie's Prelude-美國爵士音樂家John Kirby與他的樂團的作品




■Valse Caressante 義大利作曲家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的作品Anna Sutyagina plays Ottorino Respighi Valse Caressante(俄國美女)




但我喜歡這個版本 ^0^






Yo-Yo Ma, Kathryn Stott - The Swan (Saint-Saëns)馬友友-聖桑




The Swan, piano (Saint-Saëns/Godowsky)





■郎朗Lang Lang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Rozhdestvensky - Tchaikovsky - Swan Lake, Op. 20 (Complete) - 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美中不足, 怎麼沒把我最愛的李斯特的音樂給放進去呢 ~ @@自己來放 ~ ^0^ 有請俄美女鋼琴家 Valentina Lisitsa,聽她彈琴很舒暢,雖她看起來很壯的樣子,但詮釋及在處理曲目上相當細膩。李斯特-第2號匈牙利狂想曲 。




貝多芬的月光 Valentina Lisitsa - Moonlight Sonata Op.27 No.2 Mov.1,2,3 (Beethoven)









                          ============

 < When I Have Sung My Songs to You >by Ernest Charles

WhenI have sung my songs to you I’ll sing no more
T’wouldbe a sacrilege to sing at another door
We’veworked so hard to hold our dreams just you and I
I couldnot share them all again I’d rather die
With justthe thought that I had loved so well so true
That Icould never sing again
That Icould never never sing again except to you



上一篇:進擊的鼓手Whiplash

下一篇:High Str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