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23:10:40深紫色的憂鬱
張欽全廖皎含雙鋼琴音樂會樂曲解說(二)
盧托斯拉夫斯基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
Lutoslawski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寫于1941年,此時德國佔領波蘭,使波蘭一切正式的音樂活動停滯,因此,盧托斯拉夫斯基在咖啡廳與同事Andrzei Panufnik演奏雙鋼琴維生。在這期間,他約做了兩百首給雙鋼琴的曲目。
盧托斯拉夫斯基以帕格尼尼A小調隨想曲的形式作為創作基礎,原來在小提琴的部份,貫穿全曲技巧的織度,以類似李斯特的鋼琴技巧完成。雙鋼琴華麗的織度是本作品的特色,在和聲上融合了傳統的調性元素與複雜的現代和聲。所以在音樂結構上,和聲扮演了連結超技織度以及決定聲響吸引力的角色。此外,作者還大量使用三全音的組合,重疊移動的聲響及半因變化加入自然音階的技巧,因而創造出新的調性,建立特別的中心音響。
Lutoslawski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寫于1941年,此時德國佔領波蘭,使波蘭一切正式的音樂活動停滯,因此,盧托斯拉夫斯基在咖啡廳與同事Andrzei Panufnik演奏雙鋼琴維生。在這期間,他約做了兩百首給雙鋼琴的曲目。
盧托斯拉夫斯基以帕格尼尼A小調隨想曲的形式作為創作基礎,原來在小提琴的部份,貫穿全曲技巧的織度,以類似李斯特的鋼琴技巧完成。雙鋼琴華麗的織度是本作品的特色,在和聲上融合了傳統的調性元素與複雜的現代和聲。所以在音樂結構上,和聲扮演了連結超技織度以及決定聲響吸引力的角色。此外,作者還大量使用三全音的組合,重疊移動的聲響及半因變化加入自然音階的技巧,因而創造出新的調性,建立特別的中心音響。
蕭士塔高維奇 第六號交響曲雙鋼琴版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6(for 2-piano)
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出生於蘇聯,他的母親是一位職業鋼琴家,也是他音樂上的啟蒙老師,十三歲進入音樂學院後師承當代有名的演奏家葛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28)等人,也許是政治加上音調革命以及蕭士塔高維奇本人的天份,他的音樂並未繼承學院派,反而大膽創新,有別於傳統。
他於1939年創作的<第六號交響曲>,在結構上別出心裁,三個樂章從最緩版,快板到急板,這種速度逐漸加快的形式,根據蕭士塔高維奇本人解釋此曲是一首表現春天,歡樂與生命的交響曲。本次演出為感扁為雙鋼琴版本。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6(for 2-piano)
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出生於蘇聯,他的母親是一位職業鋼琴家,也是他音樂上的啟蒙老師,十三歲進入音樂學院後師承當代有名的演奏家葛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28)等人,也許是政治加上音調革命以及蕭士塔高維奇本人的天份,他的音樂並未繼承學院派,反而大膽創新,有別於傳統。
他於1939年創作的<第六號交響曲>,在結構上別出心裁,三個樂章從最緩版,快板到急板,這種速度逐漸加快的形式,根據蕭士塔高維奇本人解釋此曲是一首表現春天,歡樂與生命的交響曲。本次演出為感扁為雙鋼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