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22:36:46深紫色的憂鬱
張欽全廖皎含雙鋼琴音樂會樂曲解說(一)
拉威爾 鵝媽媽組曲
Ravel Ma mere l’oye
「鵝媽媽組曲」是拉威爾在1908年為好友高黛柏斯基(Godebskis)的小孩而作的鋼琴四手聯彈曲,這部作品獻給了他們;1910年4月,這部組曲在巴黎獨立音樂協會的一次音樂會上初次演出時,擔任 鋼琴四手聯彈的是六歲的韋爾熱爾和十歲的拉米。
既是為兒童而寫,就沒有絢爛而華麗的技巧,甚至連八度音都沒有。雖說技巧簡潔,但樂曲中卻隱含著兒童世界中豐富的自由想像,拉威爾告訴我們: “我寫這部組曲,目的是要喚起童年時代的詩意,因此手法就必須單純,一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棄不用。 ”換而言之,透過五段童話,拉威爾以孩子的眼光來吸引小孩,於是,我們可聽見活靈活現的玩偶、看見在森林中迷路焦躁的拇指娃娃、甚至感受到美女和醜男間純真的愛情。
「鵝媽媽」是十七世紀法國詩人培羅童話詩集,拉威爾並非全取材該童話故事,只是借用“鵝媽媽”提名;名為「鵝媽媽」舞曲,鵝媽媽卻未曾露臉,而是慢慢述說著五段童話故事; 內容取材于法國作家貝洛(1628—1703)、奧努瓦夫人(約1650—1705)和 博蒙夫人(1711—1780)的童話。
睡美人的孔雀之舞(Pavane de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描述公主長睡不醒時,身旁服侍者典雅而憂傷的舞蹈,在管弦樂版本中,主旋律由長笛擔綱,全長不過二十幾小節,是為極短小的故事鋪陳。
拇指仙童(Petit Poucet)。根據法國童話家培霍(Charles Perrault)的所寫的故事所譜曲。故事敘述拇指仙童被貧窮的父親帶到森林去,他知道父親想遺棄他,為認得回家的路,他就邊走邊灑麵包屑,未料卻都被鳥兒啄光,於是,飢餓難耐的拇指神童就在森林中迷路了。
陶瓷皇后拉德紅娜(Laideronette Imperatrice Pagode)。皇后在褪去衣物進入浴池後,陶瓷作的中國玩偶便一邊唱歌、一邊演奏樂器,他們的樂器有月琴及提琴,分別以胡桃與杏仁的殼所作成。由於是中國玩偶,拉威爾在此運用了中國的五聲音階來譜曲,具有濃濃的東方風情。
美女與野獸的對話(Les entretiens de la belle et de la bete)。以華爾滋曲式,記述一段美女和野獸間的故事。其中野獸面惡心善,向美女求婚,卻遭拒絕,野獸試圖自盡,美女在不忍心下遂而答應,愛情最後化解了符咒,野獸一變而成為英俊挺拔的王子。在管弦樂版本中,拉威爾以豎笛代表美女,以倍低音管代表野獸。
神仙花園(Le Jardin feerique)。樂曲起使為緩慢的優美圓舞曲旋律,敘述王子在森林間發現了沈睡的睡美人,而睡美人也在幽靜的樂音中逐漸甦醒,隨而,樂曲進入高潮,轉為光輝而莊重,兩人沈浸在幸福的歡愉中。
1911年,拉威爾把《鵝媽媽》改編爲管弦樂組曲,而這也是拉威爾頭一次將鋼琴曲改編為管弦樂曲。
後來又加上了兩個樂章,前奏與間奏曲,並改變了各樂章的次序,用間奏曲把它們貫串起來,成爲舞劇音樂。舞劇由拉威爾根據貝洛等的鵝媽媽故事編劇, 讓娜.于加爾編舞,1912年1月首演于巴黎。
妖精之國故事以睡美人爲藍本,紡車之舞一場,公主在花園裏跳舞,她的保姆 坐在紡車旁。公主跌倒在紡車上,錠子刺痛了她的腰。當她著了睡魔,沈睡在臥榻上的時候, 朝廷群臣們圍著她跳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
接著是一系列的夢。不過,《鵝媽媽》舞劇在英、美演出時,常常删了拉威爾爲舞劇音樂增寫的兩樂章和間奏曲,完全按照 《鵝媽媽》組曲五樂章的布局,演的是一個 小女孩夢中的奇遇,每一樂章都是以她爲主角。
Ravel Ma mere l’oye
「鵝媽媽組曲」是拉威爾在1908年為好友高黛柏斯基(Godebskis)的小孩而作的鋼琴四手聯彈曲,這部作品獻給了他們;1910年4月,這部組曲在巴黎獨立音樂協會的一次音樂會上初次演出時,擔任 鋼琴四手聯彈的是六歲的韋爾熱爾和十歲的拉米。
既是為兒童而寫,就沒有絢爛而華麗的技巧,甚至連八度音都沒有。雖說技巧簡潔,但樂曲中卻隱含著兒童世界中豐富的自由想像,拉威爾告訴我們: “我寫這部組曲,目的是要喚起童年時代的詩意,因此手法就必須單純,一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棄不用。 ”換而言之,透過五段童話,拉威爾以孩子的眼光來吸引小孩,於是,我們可聽見活靈活現的玩偶、看見在森林中迷路焦躁的拇指娃娃、甚至感受到美女和醜男間純真的愛情。
「鵝媽媽」是十七世紀法國詩人培羅童話詩集,拉威爾並非全取材該童話故事,只是借用“鵝媽媽”提名;名為「鵝媽媽」舞曲,鵝媽媽卻未曾露臉,而是慢慢述說著五段童話故事; 內容取材于法國作家貝洛(1628—1703)、奧努瓦夫人(約1650—1705)和 博蒙夫人(1711—1780)的童話。
睡美人的孔雀之舞(Pavane de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描述公主長睡不醒時,身旁服侍者典雅而憂傷的舞蹈,在管弦樂版本中,主旋律由長笛擔綱,全長不過二十幾小節,是為極短小的故事鋪陳。
拇指仙童(Petit Poucet)。根據法國童話家培霍(Charles Perrault)的所寫的故事所譜曲。故事敘述拇指仙童被貧窮的父親帶到森林去,他知道父親想遺棄他,為認得回家的路,他就邊走邊灑麵包屑,未料卻都被鳥兒啄光,於是,飢餓難耐的拇指神童就在森林中迷路了。
陶瓷皇后拉德紅娜(Laideronette Imperatrice Pagode)。皇后在褪去衣物進入浴池後,陶瓷作的中國玩偶便一邊唱歌、一邊演奏樂器,他們的樂器有月琴及提琴,分別以胡桃與杏仁的殼所作成。由於是中國玩偶,拉威爾在此運用了中國的五聲音階來譜曲,具有濃濃的東方風情。
美女與野獸的對話(Les entretiens de la belle et de la bete)。以華爾滋曲式,記述一段美女和野獸間的故事。其中野獸面惡心善,向美女求婚,卻遭拒絕,野獸試圖自盡,美女在不忍心下遂而答應,愛情最後化解了符咒,野獸一變而成為英俊挺拔的王子。在管弦樂版本中,拉威爾以豎笛代表美女,以倍低音管代表野獸。
神仙花園(Le Jardin feerique)。樂曲起使為緩慢的優美圓舞曲旋律,敘述王子在森林間發現了沈睡的睡美人,而睡美人也在幽靜的樂音中逐漸甦醒,隨而,樂曲進入高潮,轉為光輝而莊重,兩人沈浸在幸福的歡愉中。
1911年,拉威爾把《鵝媽媽》改編爲管弦樂組曲,而這也是拉威爾頭一次將鋼琴曲改編為管弦樂曲。
後來又加上了兩個樂章,前奏與間奏曲,並改變了各樂章的次序,用間奏曲把它們貫串起來,成爲舞劇音樂。舞劇由拉威爾根據貝洛等的鵝媽媽故事編劇, 讓娜.于加爾編舞,1912年1月首演于巴黎。
妖精之國故事以睡美人爲藍本,紡車之舞一場,公主在花園裏跳舞,她的保姆 坐在紡車旁。公主跌倒在紡車上,錠子刺痛了她的腰。當她著了睡魔,沈睡在臥榻上的時候, 朝廷群臣們圍著她跳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
接著是一系列的夢。不過,《鵝媽媽》舞劇在英、美演出時,常常删了拉威爾爲舞劇音樂增寫的兩樂章和間奏曲,完全按照 《鵝媽媽》組曲五樂章的布局,演的是一個 小女孩夢中的奇遇,每一樂章都是以她爲主角。
小英子~~~
老師~~~
可能~~~
不會原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