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0 15:36:14古大俠

火旺仔的沉淪 自序



火旺仔的沉淪封面.jpg


火旺仔的沉淪 自序


這是我的第四本小說集,也是大病出院八個多月後出版的第六本書。大病之後開始積極用心整理既往作品,除彙編分成華語詩、台語詩、小說、散文等四類創作外,更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作品全部成冊,畢竟自己並非文學大家。日後會有專人代為編纂,儘管自知自己的作品實毫無保留的價值,但總算是自己曾經寫過的。

在我的創作類別中,小說與現代詩是較為單純的。小說創作經整理後預計結集六冊,除已出版的三冊:《了屘仔子》、《寫給情人的一封信》、《青春悲喜曲》外,將再出版《火旺仔的沉淪》預計六月出版)、《林凱的夢魘》預計九月出版、《海戀》預計十二月出版等三冊,現代詩創作除已出的四冊:《情之祭》、《在這座虛幻的城市》、《在這座孤立的海島上》、《告別式》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出版一冊台語詩集或台語文集,而散文創作為我主要創作類別,數量繁多,也四處散落,故需再費時整理,唯除已出版的九冊:《淚珠的故事》、《孩子,你將長大》、《島嶼記 事》、《全天候親子兵法》、《訣別書》、《人生行路》、《燈下我思》、《掌門春秋》、《愛的凝視》與二冊合集:《葉綠脈上的純》、《懺情書》外,必定會再有數冊出版。

其實自接觸文學開始,自己對於小說就有一份特殊的偏愛,源自一直以來自己生活極端封閉,而在每一篇小說中可以讓自己進入各種不同的情境當中,享受每一份生離死別、愛恨情仇的酸甜苦辣,豐富自己單調的生命,因此舉凡國內外知名小說家的作品,自己都一一狼吞虎嚥般的閱讀,尤其是千辛萬苦蒐集當時被列為禁書的三十年代作家作品和某些因故被禁的書籍,那種如獲至寶的喜悅,如今憶及仍不覺莞爾。

而對於自己的小說創作歷程,自一九七三年三月為參加高雄海專今高雄海科大)校內交通安全小說徵文比賽,創作了生平第一篇小說「血,汨流著」,幸獲第一名後,一九七七年創作了第二篇小說「割離」於當年八月二十六日台灣時報刊登,自此開啟我小說創作的旅程,並於一九七九年及一九八二年參加「加工出口區文藝徵文比賽」,均獲得小說第三名。一九九二年參加「高雄市作家作品集」第一輯徵稿,《了屘仔子》幸運入選。

我的小說創作期大部份是在掌門詩學社成立後的菊花軒時代,那時和同仁張志雄一直處於創作和發表數量相互競爭的局面,誰也不肯示弱、認輸,這種良性競爭彼此鞭策,讓我們在那段日子成為各自創作歷程的高峰,不管作品的水準為何,我都深切的瞭解我們都曾經努力過,人生只要凡事都能盡力實踐,不論成績若何,對於自己的一生都會是一段美好的旅程。

本書收錄九篇小說,其中最為特別的是「火旺仔的沉淪」,該作品原為當時自己構思以鄉土寫實為題材的「研究系列」小說之一,第一篇「阿狗伯的良心研究」(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台灣時報)、第二篇「火旺仔的死因研究」都順利完成,唯因「火旺仔的死因研究」係以台語創作,當時投稿《台灣文藝》,時任臺灣文藝雜誌社社長的前輩作家鍾肇政囑咐改用華語創作,因此才有兩種版本,華語刊於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文藝月刊一五0期,台語於一九八九年經重新修飾後,於該年五月十五日~十七日刊登於台灣時報。

在「最後的診斷」中我曾經如此寫下:「主啊,祢說受苦受難的人有福了,祢說苦難會產生忍耐;忍耐使人的性格成熟;成熟的性格使人有盼望;這種盼望決不會落空!………」,因為我一直相信,在文學的道路我們永遠都有盼望,這種盼望決不會落空!是為序。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完稿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台灣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