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13:15:24以默(Emo)

嫡嫁千金by千山茶客

皇親國戚永遠用著最好的東西,他們錦衣玉食,不食人間疾苦,擁有旁人終其一生都不敢想像的一切,卻還要覬覦別人的東西,甚至去偷,去搶。

 

面對永寧公主薛芳菲恨!

恨自己當初為何心喜沉郎,嫁作沈家婦;怪只怪自己識人不明,將沈郎視作荊山玉,結果他不過是塊金鑲玉——虛有其表的人渣!若非如此也不會的親弟被人謀了性命,害得一生清濂淡泊名利的父親白發人送黑發人…生生為這場荒唐的流言蜚語生生氣死……
這可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永寧公主道:「你薛芳菲品性清高,才貌無雙,當然不能背負與人私通的罪名。這幾個月苦苦掙扎,雖然沉郎待你一如往昔,你卻不願意饒過自己,趁著沉郎不在府上,懸梁自盡。」

「你怎麼敢?你怎麼敢!」薛芳菲心中湧起一陣憤怒。

永寧公主冷笑道:「本宮和沈郎情投意合,可惜偏有個你,本宮當然不能容你。若你是高門大戶女兒,本宮或許還要費一番周折。可惜你爹只是個小小的縣丞,燕京多少州縣,你薛家一門,不過草芥。下輩子,投胎之前記得掂量掂量,托生在千金之家。」

薛芳菲沖著永寧公主高聲叫道:「沈玉容!沈玉容,你這樣對我,天理不容!沈玉容!」

永寧公主譏嘲道:「記住了,便是你容顏絕色,才學無雙,終究只是個小吏的女兒,本宮碾死你——就跟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自此人間四月,芳菲落盡。

 

-----

 

薛芳菲再睜開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哭哭啼啼的侍女桐兒;在與她斷斷續續的交談中,知道了自己這具身體的主人名叫«姜梨»,是首輔千金。

據聞,七八年前的一次家宴上,她當著諸位夫人的面把繼母季淑然推下堦梯,導致懷著身孕的季淑然小產,其父大怒之下將她送去家廟,一別就是八年。

 

芳菲得知詳情後,用計迫使姜父將其接回首輔府。姜梨安靜的坐在馬車上,安靜的趕路,對於即將見到的京城和許久不見的親人,表現的事不關己,只是那眉目間的溫順和安然,有時候看著,更像是漠然。
回到姜家的芳菲心裡早已知道,日子不會過的多舒坦,畢竟季氏當年那般算計了年幼的姜梨;如今自己用計再回薑家,那季氏豈能高枕?不弄點聲勢出來壓她一頭,她都要懷疑人生了。

 

不其然,季氏就在親女兒的及笄宴上等著她呢。
季氏以芳菲購得的一副價值四百兩的珠寶頭面陷害她,結果反被芳菲反將一軍,並順利地將季氏安在自己身邊的眼線一次拔除!這是何等的智慧,也氣的季氏滿腔恨意無處宣洩。
在這件事情上讓芳菲看清了姜家人的嘴臉,也為死去的姜梨感到可悲;在事發當下,姜家竟無人站在自己身邊為自己站聲,倒是薑二死去的母親其摯友柳夫人為其聲援,看著這番情節就讓人忍不住發笑——還親人咧…姜家人簡直可笑!

經過這件事,她與季氏母女的戰爭也算從暗裡抬到了明面上,如今的芳菲已非昔日阿蒙,加之又死過一回,心中更有一種隨時準備玉石俱焚的決然!季氏母女還有什麼招儘管使,她接著。

 

-----

 

我原以為可憐的女主只要專心對付內宅之事便可,沒想到原身自己也捅了不少捅婁子(被打敗)!譬如那個一直纏著女主的「殺母弒弟」流言,以及自斷母家的關係——誰知是不是後母季氏教唆的——照阿梨母家那頭人的說法,好像是原身親口說的「葉家乃低賤商戶,要與之斷絕往來!」想想這話原身得有多蠢?不過據說當時的原身只有五歲,於是我又釋懷了,因為一個稚齡孩童哪裡懂得〝商戶低賤〞這種事?唯有大人教授,那麼能這樣教原身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除了姜梨周身的麻煩外,女主本身(作為薛家人)亦有心繫之事——滅門之仇、毀譽之恨——也待解決……這些那些事加起來,也真是愁煞人!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否則欲速則不達。

 

芳菲入燕京,第一個想對付的便是永寧公主。

不是因為她對自己有奪夫之恨,而是因為她下手滅了薛家滿門,殺了她最親最愛的父親跟手足!你愛哪個狼心狗肺的男人她管不著,可是妳以愛為名殺我滿門,吾焉能忍!?
怎樣能夠最快在燕京打響名聲?
入〝明義堂〞。此處之地位如同國子監,可謂是京中貴女擠破頭都想進的女版國子監;據聞,在明義堂跟國子監的成績斐然者,亦有面聖得褒獎授禮的機會。如此焉能不教人趨之若鶩?

 

於是,芳菲想方設法地讓姜父推了自己一把,進了明義堂。可因她之前名聲敗壞,加之入過八年家廟,在京中貴人眼中形同被貼上白丁、蠢婦的標籤,人人皆瞧她不起,於是明義堂裡想找她麻煩者眾,而自家姐妹更是在其中推波助瀾,讓芳菲可謂是天天都過的很難堪,雖然其中還有當初對自己十分仗義的柳夫人之女柳絮相護,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總得想個法子讓這些霸淩者歇一歇心思。
於是,芳菲藉由某貴女挑釁之時提出:「若我沒有在校驗中墊底,你就得給我跪下道歉;若我比你校驗還要優異,你就得在國子監門口跪下來給我道歉;若我不僅比你優異,還比整個明義堂的女學生優異,你就得在國子監門口負、荊、請、罪!

 

結果自然是從小被薛父精心教養的芳菲毫無疑慮的贏了!只是在外人看來有點匪夷所思罷了…畢竟芳菲頂著姜梨的面目示人啊…以一個不曾受過正規教養的女孩來說,突然現於人前,又以書、算、禮、樂、禦、射皆能的態勢奪了魁,哪個貴人能不嫉妒?加上芳菲由始至終皆以淡然態度示人,這讓愛她的人佩服卻也讓恨她者咬牙切齒!
但這些都不是芳菲在意的,她在意、高興的是:她又離仇人更進一步!那個為了跟她搶男人而殺害自己的永寧公主,被自己用計借他人之手狠狠射了一箭,雖不能立即取她性命,卻能在公主身上好好的留下一個醜陋傷疤,而在不久的將來,永寧公主會知道這醜陋的傷疤是誰留給她的!

 

-----

 

永寧公主這人在我眼裡跟個喪心病狂也差不離了。聽說她府中設了刑房,關的都是惹了永甯公主不高興,永寧公主恨極又不願意立刻讓人死去的人;這個變態公主將這些令她不悅的人捉來,要嘛剝去人家半張臉,又或者挖去人家的膝蓋骨,或效仿烹刑……總之,說是人間煉獄也不為過。
我都忍不住好奇,究竟是誰將永寧養成這副德性?我不相信純粹是因為愛而不得,才成就了今日她這般變態的心性;若說是因為當年被送去強國作質或聯姻什麼的那也不致把她逼成變態吧!?再怎麼不堪〝永寧〞二字代表的可不止是個人,還有她背後的國家,再弱也是一國的公主,豈能被虐待?!那麼問題又繞回來了——是什麼養成永寧如此變態的心性?

 

原著裡的永寧也任性,但尚未達到喪心病狂的程度,尤其在面對沈玉容的時候,基本也沒有什麼一國公主的驕傲,彷彿一切的驕傲都在沈玉容面前喪失殆盡;在我看來,原著裡的永寧公主根本就是個戀愛腦患者,只要能得沈玉容青眼,要她跪舔什麼的也不是不可以。
要認真說起來,我比較欣賞電視劇裡的永寧,起碼她還沒有因為情愛丟失一國公主的尊嚴!只是——還是那句話——究竟是什麼讓好好一個公主活的那麼變態呢?一個公主養面首什麼的又不是不行,反正這類事於天下間早已是公開的祕密,誰人不知皇家是個只要求百姓奉公守法,自己卻最會胡做非為的地方呢——好吧,我特麼的就是超想說〝皇室正是一國裡最愛藏污納垢的地方〞——何必非要把女主一家人都弄死?逼著女主跟姓沈的和離或給紙休書,不就得了?怕薛芳菲不死某人牽掛?那你把人弄死了他就不牽掛了!?長公主這是什麼腦思維?

 

我不懂永寧那種扭曲的心理,就像我也看不懂那些,為了做寧遠侯世子的女人不惜將自己的清白給賠進去的姜玉娥跟沈如雲。是,姜玉娥你是庶女所以急於擺脫命運,這點誰都看得懂,我不懂的是:你明明知道寧遠侯世子連正眼都不屑看你一眼,即便你使計迫他納你進門也絕不會給你好日子過…為什麼你還腦殘的非要撞那面南牆也不回頭?你是有多想作賤自己讓男人更加瞧不起你?
沈如雲更是大腦殘一枚,非要自毁長城,說寧遠侯世子輕薄自己,清白不再……你是把觀戲的人都當白痴嗎?唉…又一個一門心思想入侯門的傻子……說白了,她們不過是看重周彥邦的門面容顏,說是情根深重我是不信的,除非她們跟永寧一樣,眼瘸的很,不然怎麼會看中周彥邦這樣一個空有其表的草包呢?我這裡的“草包”可不是指他的學識(學識畢竟已得到認可),我指的是人品!一個可以輕易毁婚還妹替姐嫁的男人…能有多好?還口口聲聲說什麼姐妹交替只是不想可惜那麼好的一門親作廢…阿娘喴,這話也是一個有門地的人家好意思說的?真是貽人話柄喲!

 

-----

 

提起永寧公主就會讓我不由自主想到李相家的長公子——李顯
右相李仲南的兒子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李顯(電視劇改成李瑾)一個是李廉;為什麼我會特地想起這個李顯呢?實在是因為,他除了很有才華外,還有另一個隱藏在李家的大祕密,那就是:他是個有斷袖之癖的人。
其實這件事說出來也沒什麼,但問題是一來李家勢大(畢竟是相爺府),二來李顯個人也頗有才名,如果貿然曝光斷袖之事,後果不知會怎樣?李家又不止李顯一個兒子,難道還能不顧李廉的名聲了?就算李相只有一個獨子,他也不能只顧自己的小家,還得想想族中人吧,所以李顯有分桃之癖的事,能不捅破就不要捅破了吧——也省的後患無窮。

 

本來李家跟姜家(左相家)就是政敵,在姜家成了燕京城的笑話之後,他們一直作壁上觀,偶爾做做推波助瀾的功夫;本來女主也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可奈何李廉非要在姜幼瑤一事上插上一腳…好嘛,那就下水一起玩唄!反正只要誰敢沾手沈玉容&永寧的事,誰就跟著倒楣好了。
於是,在男女主的聯手下,公主被惡搞了一齣「珠胎暗結」的意外事故,當然,有孕是假,要毁沈玉容跟長公主這對狗男女是真;重要的是:男主乘了把東風,順便離間了成王跟李仲南一家的關係,如此就能從內部慢慢瓦解成王的臂膀,而成王一時間還想不到是被姬蘅(電視劇喚作蕭蘅)陰了!想想就覺得暗爽!!!讓你們不安份做人,非要在無辜人身上亂搞,真以為無勢之人都能任人踩踏的嗎?也該輪到你們嚐嚐被人踩到泥裡的滋啦。

 

說完穢氣的,來說說我挺喜歡的角色——頭個是«姜景睿»
雖然他也有令人不恥的人性,但大體上而言,這角色是可愛的,尤其是對阿狸,絕大部份都十分友愛,而且他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也讓他顯得討喜;在姜家那個人人有目的,個個顯模糊的地方,這個姜景睿目的和手段都再鮮明不過!或許在一些人眼中,這樣性格的人太直白到〝白目〞的程度,但換個角度想,這樣的人很好明白、了解,豈不是不必太費勁?
想想女主的處境,跟必需付出的心力,遇上姜景睿不可謂不是種調節作用的存在。

 

另一個就是«柳絮»
這個女娃娃個性似母,愛恨分明,認定了的人也會義無反顧的相挺到底,最重要的是她三觀正;無論是電視劇改編的柳絮,還是原著中的柳絮,她們之間的差別只在於:原著裡的柳絮是道道地地的閨秀,不懂武藝;改編劇裡的柳絮則是一枚大咧咧的俠女風骨…呵呵…不管是文是武,柳絮的心都是向著女主,是女主死心踏地的好閨蜜!
只是…不知道柳絮最終,情歸何處?電視劇裡的小姑娘是一心撲在葉世傑身上,但…好像人家跟他不來電
ʅ(‸◔)ʃ那麼…是不是姜景睿就有機會了呢?他跟柳絮像一對歡喜冤家啊,也許兩人會擦出意外的火花?!(我很期待)

 

其實我應該也把葉世傑這個〝表哥〞也算作女主的至交好友的…但因為葉家與女主原身先前有過不睦的情形……搞的葉世傑對這個沾親帶故的〝表妹〞很是感冒……看到這些情節我也不免替女主感到憋屈,這明明是原身弄出來的黑鍋,卻叫阿狸給揹了…唉~!她這是招誰惹誰了?可沒辦法,她還是得解開原身跟母家之間的嫌隙才行,畢竟…對女主而言,葉家是她在未來復仇之路上的極大助力,不能任由它往更惡劣的情境中發展,尤其不能讓季氏從中再挑撥離間。
最終葉家跟女主之間的關係會發展成怎樣
就不說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看一下小說。

 

有個令我很介意的混蛋——燕京第一琴師蕭德音
這女人她一心想在這個繁華的地方,創造屬於她的傳奇!至少在她有生之年,她希望“第一琴師”這個頭銜能一直讓她擁有下去。為了這個所謂的“第一”頭銜,她可以不婚、不慕虛名或利益,只一心強化自己的琴技,只為了守住“第一”這個虛榮之名;可既生瑜何生亮?世上有了她蕭德音,為何還要有個薛芳菲?她心中再不甘也不得不承認,薛芳菲擁有她沒有的天賦,她再努力百十年也是望塵莫及…這叫她如何甘心?於是,當有人要她在薛芳菲的酒水裡加料時,她毫不猶豫的參與進去……那一瞬間良知已泯滅。

問她後悔這麼幹嗎?我想她依然不悔的吧,畢竟嫉妒心這種東西一旦發作,刀劍相加亦不為所動的吧……畢竟人已著魔矣。(唉…)

 

而另一個教我介懷的自然是薛狸(女主)的至親——薛懷遠、薛昭。
故事的開頭因為作者一直點明:薛昭在去京探視女主小產的路上,被匪類擊殺後棄屍河中;而其父則被公主用計陷害其貪污,被判死刑下獄待斬…。也就是說:因為沈玉容一人之故,薛氏一門被長公主屠盡!這就女主怎能不恨!

可…故事中途出現突變:獄中的薛懷遠瘋了?!可以想見——他好好一個縣丞先是被陷貪污之名,後又被惡意告知女兒不潔出軌,受千夫所指鬱鬱而終,而唯一的兒子在尋姐的途中被盜匪劫殺而後棄屍河中…連翻打擊之下,能不瘋的有幾人?更何況一個鰥夫養大兩個孩子多不易,如今瞬間白髮人送黑髮人( _)焉能不瘋?

我亦同皇帝和朝臣們一樣,為薛懷遠的遭遇感到不捨,而且在得到女主的安排下,薛懷遠跟桐鄉的百姓們去了長安門,打石獅,鳴冤鼓!這段戲文的喬段不可謂不精彩,尤其最後還曝出薛懷遠竟是昔年的工部尚書薛凌雲!這可真是驚掉了一眾人的下巴呀!尤其是女主…她從不知道自己老爹的背景如此厚…可為何他寧棄大官而就縣丞之職?多可惜!?曝露薛懷遠真實身份的臣子道:「薛凌雲自認性情不適合官場。北燕朝廷臣子間相互傾軋,或沆瀣一氣,對薛凌雲來說,倒不如做個小小的縣丞,造福一方百姓。」是呢…這就是薛懷遠(薛凌雲)啊。

 

可惜這場鳴冤還是沒能立即扳倒成王與永寧公主,不過…薛家的案子牽扯出北燕朝廷的暗流湧動,看似奈何不了成王與永寧,但卻可以在他們心上扎下一根粗粗的刺頭,想想也是爽的。(難怪網友說《墨雨雲間》是部爽劇,是大女主戲——那個姬蘅就是個大綠葉的作用啦~哈)

 

-----

 

故事裡的幾個大型橋段都寫的挺精彩(原著與電視改編多少有些出入)。
一個鳴冤——為桐鄉(電視:淮鄉)百姓、為薛縣丞抱不平——個人覺得原著寫的較為精彩,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影視上總有種種限制不能與作者所書之情節類比,更何況原著裡的是穿越,而電視劇則是李代桃僵(雖不全是,但終究是真姜梨替了薛芳菲成了那具屍);我就挺好奇編導究竟想怎麼圓回來?
書裡關於這段
鳴冤段子,其背後還有皇室之間的權位角力,也就是成王與初登大寶的洪孝帝之間的權力鬥爭;所以一場廷議下來,表面上講的是訴冤,是大女主為其親父證清白,可實際上卻是合肅國公與新帝之力,要扳倒成王與永寧公主這方勢力;洪孝帝與成王都急於打破三足鼎力的現狀,而肅國公則是對此作壁上觀,對他而言誰坐上那把權利之位都可,他要的是明君——真找不出來,那就由他親自鍛造一個唄——他要的是尋出一個可以為他姬家(電視:蕭家)平反的明君!成王?自然是不能夠的,他就是個一心玩弄權術、想享受為所欲為滋味的傢伙而已——不配!

 

另一個橋段則是關於季淑然的——姜梨的繼母。
這個看似溫柔婉約的女子,實則是個有手段的黑蓮花!我就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她要處心積慮的去設計陷害姜家元配嫡女?以她的眼力勁不可能看不出來,原生的姜梨是什麼德性,一個任性又耿直的小女孩(四五歲年紀),妳虛偽的疼惜她三分,她定會回報妳十分甚至百分;可為什麼妳要刻意害她、抹黑她?讓她被姜元柏厭棄、被世人誤解使之名聲敗壞到人人唾棄呢?
後來方知,原來季淑然就是個Scheming girl。首先也在未出嫁前就與表哥私相授受,之後被背叛又心有不甘,一心想用虛榮的「幸福」把對方踩在腳下,於是被相中的悲催目標人物——姜元柏——就被心機女相中了!可問題是:人家姜先生是已婚人士呀,季姑娘怎肯做妾?以她的身份也做不得,家人亦不允的;怎麼辦?殺之。

如願以償的嫁了人妳就安安份份的做妳的繼母,不行嗎?偏偏那個棄她如蔽履的表哥又回頭來糾纏時,她一時意氣,竟跟人家滾了回床單……這個季淑然可真是個讓人無言以對的存在啊!想來連季氏自己也沒想到,就爬了一回牆就中標(懷胎)了!?情急之下的季淑然好心機,在除去懷中肉的同時又除去了元配嫡女——為什麼非要除去這個繼女?她妨礙了季淑然什麼事?答案是:姜元柏的髮妻為其女安排好的親事令季淑然眼紅!(寧遠侯世子周彥邦)

至此,所有〝真相〞都大白於天下了——什麼弒母殺弟的惡女…根本就沒有的事,有的只是有心人刻意製造事端好掩蓋骨子裡醜惡的本性!說她醜惡還真不是一般的醜陋,因為她身上有好幾條人命,不光姜梨生母死於她手,還有葉珍珍身邊的人皆被她弄死,還有姜家第一個庶女(姜月兒)亦是折在她手裡;更誇張的是:在她知道懷了孽種後竟是連孩子的生父也一併幹掉了……看到這節我真是直接傻眼了……
作者大大要不要這麼狠?一個Scheming girl被你寫到這個份上……還讓不讓人活?(唉~)

 

再有一個橋段就是驅邪、厭勝之術。這個橋段說起來還是季淑然起的頭,為的就是除掉姜梨這個繼女,因為女人的第六感讓季淑然覺得:此女不除後患無窮!可惜勝利女神不站她的隊,她被女主反將一軍(還讓姬蘅聽了一齣好戲——笑),姜梨不但將計就計的將季氏的假面撕了個干淨,還將她這些年心狠手辣的事績抄了個底掉!姜家主事者(姜元柏)才驚覺自己錯信季氏有多深;在釐清諸事後,姜家老夫人、姜家大房諸人才知與姜梨離心的厲害……可那又能如何?想追悔?晚矣!

而季淑然自己輸的一敗塗地就算了,還連累了親姐(麗嬪)、一個道士(神棍一枚,人喚“沖虛道長”)、一整個家族……而季淑然自己搞出私通,殘害姜家女眷,殘害子嗣,陷害嫡女…樁樁件件都足以讓季氏死N回了,而季淑然其人更是個徹徹底底的掃把星、喪門星,誰沾她誰倒楣!

 

是說電視劇在「廷議」上安排永寧出場…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原著裡,此議題出場的是成王,但感覺好像沒有電視劇安排的好,起碼個人覺得公主對上姜梨的感覺,比之成王對上姬蘅的感覺要更尖銳些,可看性也大多了,至少在公主吵嚷著要掘墓、驗屍時,我是真的替薛狸捏了把汗!心想「成王笑罵自個兒的妹子是瘋子,還真是說對了」為治薛狸以欺君之罪竟能想到去叨擾死者…真是夠了,不知道什麼是死者為大嗎?有病!
不過,好像沈玉容沒應公主,也不知道他是對埋在青城山上的那具屍骸深信不移,還是已窺知眼前這個〝姜梨〞的〝真面目〞?若是後者,那他幫著隱瞞的背後是幾個意思?想著想著我覺得有點頭大!

這時候就顯出原著好,因為原著是魂穿,薛芳菲根本不用擔心被拆穿,誰能對姜梨的肉身有意見?什麼滴血認親、胎記辨證都可以,反正肉身是正宗貨,不怕驗。

 

嗯,還有一個就是假孕事故
這是咱們大女主特意為她的仇人準備的戲碼——很重要!
怎麼說很重要呢?因為這是大女主刻意設計,要讓沈玉容跟永寧長公主嚐嚐她當初被這兩人害的身敗名裂的滋味!憑什麼只因為你永寧看上了個賤男就要我讓位;你要人家讓位就好好說,你偏不,非要搞的我家破人亡——憑什麼?因為你是公主嗎?那行吧,聽不懂人話我就不跟你廢話,直接上刑(搞事故)得了!倒要看看你永寧看上的男人能多把你放在心上?

這件〝事故〞女主一人是不好完成的,就算能成事也要耗費更長的時間,實在是女主的人力、財力、物件真的很有限,而她…真心沒那麼大的耐性去跟仇人慢慢耗…橫豎她也不想跟仇人磨時間;好在她身邊還有個大男主姬蘅,只要他肯伸伸手,幫扶幫扶,很多事都能事半功倍。
事實上……姬蘅也樂意幫忙一把,理由很簡單:有戲看!再者,他也可以女主安排的戲裡,於暗中推一把劇情,有助於他完成暗地裡進行的“大事”,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公主懷孕一事傳的燕京城人盡皆知;可以想見李仲南一家有恨!綠雲罩頂哪——成王可知?不知的話,為何巴巴的急著送妹妹出嫁?請旨後一個月就嫁!?說不知…誰信?那麼,成王是將自認忠心耿耿的李家於何地?這不是欺人太甚是什麼?氣極恨極了的李家接下來會怎麼做?(你猜)

 

電視劇改編後,有很多橋段都被簡化了,有些人物直接被判死或被消失——譬如昭德將軍殷湛跟殷家人、葉家長房夫婦、乩仙門聞人遙——有時候連格局都被縮小了(如:宮宴上面聖授禮這橋段)……唉…個人覺得挺可惜呀!特別可惜的還有:電視劇把原著中關於穢亂宮廷的戲碼全數刪除!或許製作方有自己的考量,只是於原著粉而言,這段戲碼刪了有點可惜,因為這樣一來,某段求娶跟爭愛的戲碼就沒法登場啦、某段離經叛道、背信棄義的戲碼也被消掉嘍~哎喲…多可惜……編導不是最在意戲劇張力什麼的嗎?上述所提到的戲碼正是可以賦予戲劇張力的橋段耶,唉——為什麼不用呢?沒看懂。

 

還有件事也是我在看了原著才知道,電視把這段戲給省了,就是關於男主14歲那年,聞人遙幫他卜的卦(冬月生,王侯之相,因女禍遇劫,曝屍荒野,鷹犬啄食);因為電視劇本來就沒有安放聞人遙這個角色,所以理所當然也就沒有關於男主的卦象事宜。可我覺得這個卦象是跟女主大有關係的,也就是連繫著男女主之情的重要環節,怎能不要呢?
我不否認,這段戲碼就算沒在電視劇上被安排上,對劇情也沒什麼大礙,可是安排上了不也是一段極具張力的好片段嗎?我真心看不懂編導的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雖說最終關於男主的卦象是否極泰來,但這該死的聞人遙,每次提及卦象總是話說一半……真是氣死人!就不能一次、一口氣的把卦象說明白嗎——冬月生,王侯之相,因女禍遇劫,曝屍荒野,鷹犬啄食,若過此劫,則時來運轉,順遂一生——很難嗎?!真是的,把個女主急成什麼樣了……唉……。

 

看電視劇刪減了原著那麼多戲碼,心裡能舒服才怪!可沒辦法,電視劇有電視劇的考量。
我只是覺得可惜:嫡嫁千金裡明明有段關於太后(林柔嘉)與夏郡王(殷湛)的私情(我更喜歡直說那是姦情),兩人不但有私情還生了通姦子;最可恨的是太后這個角色,在我眼裡簡直變態至極!都已經貴為太后了,為什麼還要去嫉妒別人呢?只能說你自己倒楣,愛上的人都不如你想像中的愛你而已,這點也只能再一次說明:「你的魅力不如男主他媽(虞紅葉)」人家前半生雖然因為身份的關係(罪臣之女)淪落風塵,可是人家就是有幸遇上了男主的爹(姬暝寒)金吾將軍啊,運、道、就、是、比、你、強、很、多!
倒是昭德將軍夏郡王殷湛…此人在我看來甚是可憐,愛上了個貪心的女人,他為她付出一生,結果這女人還在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對於林柔嘉,我若是昭德將軍,定然早早放棄不要了——在識破她拿自己當槍使的時候就該早早撤退——!誰知道這麼貪心的女人什什麼就給自己一頂綠帽戴?唉…偏偏感情一事不是誰都能冷靜以待的,尤其是付出多的那一方,誰又甘心說放手就放手的呢?何況…他跟太后都生了娃…切~既然是自己愛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這條道;說起執念來,男人有時候是比女人執拗些。

 

-----

 

抱怨一堆、遺憾一堆,還好結局是HE,不然真是要心塞死了。
話說,為什麼要把快樂結局寫在番外篇裡?
作者也真是奇了怪了,明明是正文裡的情節,為何非要寫在番外?
大概也沒人會計較這個吧?唉…我也不是計較,就是奇怪作者的安排。

整一個來說,這部小說就是一部大女主劇、爽劇,看小說只覺得爽度還好,但不知怎麼回事,故事一搬上螢幕看時就覺得:誒?!爽度怎麼一下子躍升的那麼多?_果然是被編導動了手腳哈?
行吧,就這樣,只要苦盡甘來,大家都能愉快相守在一起,過程苦些就苦些吧……。

 

 

 

END

上一篇:觀影〉深夜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