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8 13:28:24影楓

媽媽的學校

我的媽媽是個見仁見智, 聰敏蓋世, 清靈美慧的女人. 雖然我常常將她的聰穎歸功於她的商業背景..

家裏, 媽媽學歷是企業管理, 爸爸是會計, 哥哥是Marketing, 只有我, 沒有一點business概念, 腦部好像某一部份未被開發 (所以退化了? )..

話題扯遠了, 其實, 我是很想感謝媽媽, 她的遠見促使我今天能以中文會友.

我小學只上完一年級上學期就移民來美, 可是我的中文並沒有因此荒廢, 媽媽在我們準備搬家的時候, 特別到書店買了一至六年級的國文與社會課本跟我們的衣物一齊寄來美國. 我看完了它們後, 就開始看家裏有限的書籍, 如金庸的武俠小說, 倪匡的科幻小說, 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等等…
從小, 我最怕的就是被人誤認成ABC, 假洋鬼, 外黃內白之香蕉是也.. 對我來說, 不能如正常小孩兒般在自己祖國每天上學讀書寫字不等於我有藉口不識中文, 必須要付出雙倍努力, 白天受美國的教育, 午夜夢迴時, 做個中國人的夢..
中國幾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我知之甚少, 如果因為地區關係而失之于交臂, 豈不可惜?

對我來說, 人不該限制自己, 在資訊通達的世代, 只要尋求就必尋見, 只在於你有沒有心, 願不願意, 想不想用時間學習而已. 做個無國界的人就如做基督徒一樣, 沒有了世俗的捆綁, 在我眼中, 每個人只有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分, 交心不在於要拿著相同國家的護照, 大家如果生活習慣不同, 別太拘泥形式, 別太執著的堅持己見, 如果你知道我所不知道的東西, 你就是我的良師, 我能幫你成為更好的人, 我就是你的益友, 希望我們能將目光注視在那永恆的, 一起共同探討真理.

每年暑假在家, 媽媽都會在返工前從家裏訂的中文報紙上找些生字讓我默書, 曾有一次抄了數次白居易的"長恨歌", 後來自己會開始寫些拙作, 宣泄拗論. 在本人正得意炫耀剛出爐的曠世絕作時, 媽媽叫我還是繼續寫英文吧! 作品上的錯字繁多, 措詞顛倒, 意思表達方式簡陋, 連台灣小學生的國文程度都不及. 嗚呼哀哉!
有時候我會急得想哭, 想寫的字不記得如何寫, 我的手實在太不爭氣了!

最近在大城市裏有機會去一個唐人教會辦的中文學校觀看, 一位新認識的小兄弟在那裏做教師, 觀後心中感覺很復雜. 那些優秀的高中生在外國人的天下很成功, 懷中抱著是美國得獎作者的名著, 卻認為用"刻苦"兩字來造句比在SAT上拿滿分還難, 無奈教書的都是從中港台長大來美的人們, 英文程度有限, 又無法明白這批新生代Asian Americans的思維, 用的例子, 解釋的方法都極不貼切 (講的東西只有中港台文化的人能明白), 加上大部份學生都是因為父母要他們去上中文學校而去的, 目前更只對報大學以及思考未來的前途與方向之類的事憂愁著, 實在很需要有人鼓勵他們多親近中文的好處, 設法引起興趣使他們在課外時間都會主動練習與復習. 教師笑他們為什麼被叫出來在黑板寫字需要拿著課本一起上去, 我卻明白他們是因為需要看著課本上的字來寫, 給自己一點安全感, 如果我要當眾在黑板上寫西班牙文, 我都會抓著西班牙字典不放, 看自己字拼得對不對, 看能不能照著書上現有的字句來參考文法, 寫自己的句子啦.. 教不同國家的語言, 有時候需要些想像力, 如果學生對一個字的意境不明白, 用多一點不同的形容詞去解釋, 用些故事去傳達意思, 用聯想力去試著讓那個字活起來有靈魂, 可能會比只提供一個字典給的一個翻譯更有效 (何況字典的解釋未必盡夠傳神)..

很典型的例子:
教師要學生用"充滿"兩字造句, 說"充滿"的英文意思是"full of ", 學生思考了許久, 最後說: "我充滿了一桶水". 教師說不能如此用, 然而學生也不明白為什麼這麼用不妥當, 雙方都感挫折.. 中文與英文的文法實在無法直接翻譯, 什麼地方作動詞, 形容詞, 實在是門學問, 需要看學生希望表達什麼, 才能依而教導, 如何正確引用, 只能靠經驗與不斷練習才能得心應手.

如果一個教師能試著用學生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 也許能了解他們學習障礙的癥結, 幫助他們的學習..

不過, 我最終只跟小兄弟勸道: "在黑板上寫字唔好太求其喇.. 一筆一劃都應該清清楚楚, 端端正正.. D學生睇住你寫既野做標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