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2 22:13:28功課中的歐貓

0912精選全球財經新聞

〔美7月貿易赤字增至680億美元 創新高〕

〔IEA分別下調今明兩年全球原油日需求10萬、16萬桶〕

〔歐洲進口復甦 中國商品大軍壓境 美國市占一路敗退〕

〔英國8月通膨意外升至九年來最高〕

《各報要聞》謝國忠語出驚人:全球明年停滯性通膨罩頂

《各報要聞》國際油價跌二成,中油不動如山
〔美7月貿易赤字增至680億美元 創新高〕

(中央社台北2006年9月12日電)美貿易赤字7月增至680億美元,高於預估值,因為進口值創歷史新高,而出口值卻5個月來首度下降。6月貿易赤字是648億美元。美華府商業部今天說,進口值的增加反映創歷史新高的油價和更多的進口設備、原物料及消費商品。

改善美國貿易赤字可能有所困難,因為美國經濟成長雖然緩慢卻優於其多數貿易夥伴。美國民眾對日本電子品及中國較便宜衣服的喜愛可能使赤字在未來數月都在歷史新高附近,即使能源價格下跌且出口加速。

北科羅拉州Charlotte的Wachovia公司的全球經濟家Jay Bryson在數據發表前說,「我們將看到相當大的貿易差距持續一陣子。」他說,「美國消費支出足以承受這項赤字,進口雖然將減緩,不致崩潰。」經濟家原估7月貿易赤字將增至655億美元。

〔IEA分別下調今明兩年全球原油日需求10萬、16萬桶〕

IEA (國際能源總署)今(12)日表示,由於北美地區 對原油需求大減,其中以美國及墨西哥降幅最明顯,加 上亞洲地區氣候多雨也將降低原油需求,分別調降今 (2006)、明(2007)兩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預期10萬桶 、16萬桶,並表示政策透明有助降低不確定因素對油價 的影響。

IEA 在其最新的月度報告中分別下修今、明兩年的 全球單日原油需求10萬桶、16萬桶,單日需求分別降至 8468萬桶及8620萬桶。即顯示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成長1.3%,明年需求增幅 為1.8%。該機構並認為,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雖沒有 修正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值,但表示只要全球主要經濟組 織仍對經濟持正面看法,市場仍將普遍認為油價將對經 濟成長形成威脅。



〔歐洲進口復甦 中國商品大軍壓境 美國市占一路敗退〕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多年的撙節支出後,歐洲市場 消費有復甦的跡象,從運動鞋到機械等各種商品的買氣 開始攀升,正好在經濟學家預期美國消費者將減少支出 之際,成為提振全球經濟的一大助力。

歐洲復甦對長期以來依賴美國市場的經濟體是個好 消息,但此一全球第 2大市場可能會在明年略微降溫, 而且對美國經濟的助益也不如分析師預期。這是因為歐 洲進口的成長有很大比率來自中國大陸。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估,由12國組成的歐元 區2006年經濟成長率可達2.7%,較去年成長率增加 1倍 。歐洲上半年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 18.3%,超過美國 13.6%的增幅。雖然能源價格上漲是歐洲進口攀升的部份原因,但 有 2/3仍來自對外國商品的消費。OECD估計歐元區明年 經濟成長率會趨緩至2.1%,仍優於去年的1.4%。
歐洲消費升溫,中國一直是最大贏家。在2005年 7 月,中國對歐元區出口金額首度超過美國。今年 1-5月 ,中國對歐元區出口成長26%至690億美元,美國僅增加 8%至680億美元。歐洲和日本經濟復甦,市場原預期它們會購買更多 美國商品來舒解美國貿易赤字的問題,但實際數字顯示 ,全球經濟的貿易往來似乎並未因此更趨於平衡。美國 今年的經常帳赤字恐將改寫去年新高的7170億美元。

中國製產品的價位逐漸提高,對美國出口商的威脅 與日俱增。過去,中國的專長在於成衣和低階科技產品 ,但現在情況正在改變。美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全 國製造商協會)國際經濟事務副總Frank Vargo表示:「 中國正積極提升製造水平。」他說,中國企業還計畫生 產飛機等精密機械。「他們的製造水平上升後,將會取 代部份美國產品。」

資料顯示,美國製產品在歐洲的市占率確實一路滑 落。在1998年,美國佔歐元區進口商品比重有 15%,今 年將跌破10%,而中國則是一直成長。中國逐漸具備出口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能力,連歐洲 製造商也感到不安。近期中國成衣和鞋子出口及配額的 問題頻頻成為媒體頭條,但實際上機械和運輸設備才是 出口至歐元區的大宗。今年 5月,中國對歐元區進口達 145億美元,機械產品就超過一半。

中國已經超過義大利和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日 本和德國的全球第4大機械製造商。德國生產礦物和原物料處理設備的工程公司 MAN Takraf Fordertechnik GmbH多年前在Hamburg市的貨櫃 吊車訂單落入中國企業手中後,即停止生產此產品。公 司執行長Rainer Kahrger表示:「我們必須接受中國在 大量生產的產品會有更多的優勢,我們將失去一些市場 。」

如果中國的競爭能推動歐洲產業在價值鏈上的等級 ,這對歐洲經濟成長和進口都有正面效益。但企業仍呼 籲歐盟處理造成中國對歐洲貿易出超激增的兩大原因: 即干預匯率市場以壓低人民幣和產品價格,及中國對出 口商的補助。

〔英國8月通膨意外升至九年來最高〕

(中央社台北2006年9月12日電)英國8月通膨意外加速至九年來最高,令歐洲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的央行官員飽受繼續升息的壓力。倫敦國家統計局今天報告說,英國8月消費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漲2.5%,連續第四個月高於英格蘭銀行的2%上限。不但等同1997年開始有這項數據發布以來最高,也高於經濟家平均預估的2.4%。8月消費物價較7月上升0.4%。

英格蘭銀行曾在8月3日將主要利率升至4.75%,期以壓制油價逼近歷史高點以及兩年來最快經濟成長所帶動的通膨。投資人及經濟家認為英國利率今年還會再度調高。倫敦Morley基金管理公司經濟家StewartRobertson說:「通膨還會自這裡走高。這是令人擔心的地方,英國利率還會走高,可能就在11月。」

《各報要聞》謝國忠語出驚人:全球明年停滯性通膨罩頂

【時報-各報要聞】摩根士丹利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昨(十一)日語出驚人指出,由土地成本拉高所造成的通膨壓力,恐怕比原物料價格高漲更難以控制,若全球通膨情況無明顯改善,明年恐出現經濟成長率與通貨膨脹率同樣為四%的情況,也就是說,全球經濟極有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危機!

謝國忠表示,摩根士丹利證券內部已將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今年五%調降為四%,明年通貨膨脹率則由三%上調到四%,換句話說,明年可能是近十年來通貨膨脹率首度超過經濟成長,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這陣子全球原物料價格開始下跌,通膨壓力仍重嗎?

答:原物料價格下跌只是暫時,這陣子出現各家企業與對沖基金大舉瘋狂找人來炒原物料,原物料價格有可能會跌得下來嗎?原物料泡沫與其他泡沫一樣,都是實質利率過低的產品。

但原物料價格只是通膨壓力來源之一,最重要的是土地價格大幅上升,亞洲國家中南韓房價從一九九八年以來上漲五成、香港住宅價格從二○○三年以來也漲了五三%,中國各大城市的土地價格過去五年來更是翻了一倍,亞洲土地價格大漲導致全球通膨壓力加深。

其他因素還包括:全球勞工市場欠缺有經驗的技職人員與高階經理人;以及全球化榮景已走到成熟期,過去靠低勞動成本賺容易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問:全球似乎都在看通膨臉色為利率定調?

答:的確,全球央行為了拚命延續經濟成長榮景,放任通膨的嚴重性,通貨膨脹率一路往上竄、債券殖利率卻始終處於低點,這也是最後一次免費的午餐(last free lunch),但另一層意義是全球資金確實處於供需失衡。

全球通貨膨脹率從二○○二年的一%升至目前的三%,明年將突破四%,各國央行看來已無容忍通膨率繼續往上飆的雅量,但也只能說服大家,當經濟高度成長不再時、通膨也會跟著往下走,但可能得多多祈禱能更成真。

我比較擔心的是,一旦債券市場信心盡失、殖利率突然往上竄,將迫使各國央行採取更積極的升息措施,否則債券市場將會發生崩盤,那麼,繼二○○七年出現停滯性通膨後,二○○八年經濟將硬著陸(hard landing),情況恐比一九九八年來得更為嚴重。

《各報要聞》國際油價跌二成,中油不動如山

【時報-各報要聞】國際原油與黃金價格近日一反其過去一年持續勁揚格局,連連走低,跌勢之重,使人不禁擔心這兩大商品持續逾一年的的多頭氣勢可能已盡。而迄週一歐美盤中,油價已跌破每桶六六美元,金價也跌破英兩六百美元的關卡。

近期國際油價回跌,從七八美元跌至六八美元,但中油並無調降油價規劃。經部高層官員表示,雖然中油已三次調漲油價,卻未漲足,近期內要調降可能性低。不過他透露,中油已研擬油價浮動機制,由行政院近期內開會討論。國際油價下滑,中油是否調降油價?經部官員表示,不太可能。潘文炎也指出,中油並無此規劃,由於先前中油調漲油價時,並未能漲足,因此目前並不會調降油價。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過,未來國內油價朝向回歸市場機制,中油日前研擬「油價浮動機制」,初步構想比照亞洲四小龍及鄰近國家日本的最低油價來調漲,可以是天天調整,或者一週調整一次也可。

國際油價迄週一已連跌六個交易日,是近三年來持續最長的跌勢。而迄週一歐美盤中,紐約輕甜原油已跌到六五.三美元,較七月中旬所下的歷史高點七八.四美元已大跌逾二○%。至於倫敦的北海布蘭特原油更是跌到六四.四五美元。

油價下跌主因有三,一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決定繼續維持全產能的原油生產,可能確保國際原油供應無虞。二是夏季結束,歐美對原油需求旺季也告結束,原油需求減弱。三是伊朗核爭議造成的國際油市緊張情勢有所紓緩,伊朗在與歐盟會談後表示願意暫時中止發展核武計畫。此一發展使得中東原油可能受阻的風險銳減。此外,美國今年颶風威力大減,對墨西哥灣一帶產油區不具威脅,也加重油價下壓。

目前專家大都認為,油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本月內不無可能跌到每桶六○美元左右。油價大跌也拖累金價疲軟。週一歐美盤中,金價已跌到五九二.八七美元,跌幅深達二.九%,創下六月廿九日以來最低,這也是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美林報告指出,油價與金價的關連性高達八一%,而這代表示油價繼續下跌,金價也將跟進。

美林證券分析師巴瑞特表示,許多投資人購買黃金,是為了降低通膨風險,以及針對其他資產如股票、美元可能因地域風險受創而進行避險,然而現今以黃金來避險的需求已告降低。他指出,伊朗情勢有所紓緩以及油價下跌,都使得金價的吸引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