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1 14:40:21貼文軟體,交友貼文

產業追蹤>新交所來勢洶 證交所全力追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3月4日(周二)與胡志明交易所簽會計工商登記署合作備忘錄(MOU)後,董事長吳榮義隨即在3月5日親自拜訪位於同公司設立奈省三陽工業越南子公司,了解回台上市意願。


港股紅 台商為本益比出走
在台灣證事務所交所努力在越南和台商交換意見的同一天,新加坡證券營業稅交易所正在台北西創業貸款華飯店召開媒營所稅體記者會,希望各界多了解新加坡交易所,並於3記帳3月10日兩天和台灣廠商舉行會面,其中一場還在台灣科技產業會計重鎮,新竹科學園區。

近年來,台灣資金流失嚴重,2007年前3季,工商登記資金淨流出居然有328公司設立億美元(近乎1兆台幣),封測大廠日月光事務所還差點以私募形態下市,轉往海外上市,終被攔阻。至此,金管會看不下去營業稅,為擴大國內資本市場規模,訂定創業貸款目標自2007年起,營所稅3年掛牌家數合計達2財務規劃50家,首年目標70家,其中,上市家數預計25家,上櫃則為45家。工廠登記。據金管會證期局公布截至1月底數據,上市公司家數突破700家大記帳關,高達705家,刷會計工商登記上市掛牌家數。

雖然如此,眾公司設立多台商看到康師傅到港掛牌所能獲得的本益比,仍不減打算前往上市的慾望。證營業稅交所董事長吳榮義在1月份曾表示:「目前有創業貸款意願去香港掛牌的公司有30家,營所稅,有興趣財務規劃去中國掛牌則有7家,證交所應改善服務,說服台商留下。」

相較於台灣處處「防漏」,新加坡是最有記帳經驗吸引會計國際公司前往上市的資本市場。根據證交所提供資料顯工商登記示,美國那斯達克有321家外國上市公司,英國倫敦證交所則有343家營業稅非英創業貸款國上市公營所稅司,比重都占10.5%上下;然而至2008年1月份,新加坡則有高達財務規劃37.5%的國外企業在當地掛牌,合計284家,市工廠登記值會計占新加坡股市3工商登記%,有1560億美元。公司設立。

攤開上市公司名單,國外企業中最大比重來營業稅於記帳中國的138家,占4成4以上創業貸款,其次是54家香港企業,其餘為馬來西亞事務所等東南亞國家企業也有53家,是第三大來源。即使是台商,也有19家財務規劃在新加坡掛牌,早期以電子業居多營所稅,合計共有10家,在2005年後上市產業種類多工廠登記元,最知名算是旺旺集團。

吳榮義指出,「新加坡國家規模比較小,沒有很多事務所的公司,所以他們的策略就是吸引外國公司到當地上市工廠登記。」

相反的,本次率隊來台的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兼上市部主任黃良穎卻財務規劃這麼說:「為什麼台灣的公司會去新加坡上市?」他記帳表示,這個答案其實公司設立也是反映出為什麼其他的事務所國記帳際公司也到新加坡去上市。
新加坡靠效率引外商
黃良穎認為,新工廠登記加坡靠的是制度取勝,基金管理中心的效率高,法律條例也透明化。船運、製造、REITs也做得不錯,也是國際煉油重鎮,中國造船大廠揚子江就是看好新加坡是個造船中心,就來上市了。

除了多家國際公司掛牌,新加坡市場出名的,還有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過去幾年當紅的REITs(房地產信託)即為一例,目前總市值超過190億美元,並在過去4年中市值成長10倍。另外,還有以台灣加權指數為發行基礎的摩台指,是每天早上各台股操盤主管桌子上必備的數據,摩台指的成交量、值,比台灣本地市場的台指期貨還大。

證交所倒是強調,新加坡的產業鏈比較不完整,企業去當地上市的綜效有限。對此,黃良穎則強調,新加坡也有製造業,像是造船、煉油產業都很發達,而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中交通運輸、製造業、金融及房地產為四大產業,占比都超過15%以上。
在上市成本、費用上,證交所指出,國內企業到香港上市相關費用動輒以5000萬甚至到1億元,和台灣本地3~400萬元規模,相差太多,很多公司去了後報酬率還輸給台股。

新交所的黃良穎不諱言,在海外上市成本一定會比台灣貴的,但是還是那麼多台商去海外上市,可見成本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為付出成本和募集到資金比較之下,相對低,據統計,台灣電子公司在新加坡主板的本益比平均在20~25倍之間,而據證交所資料顯示,國內股市的本益比約15倍上下。


凱利板和興櫃正面交鋒
現在,新加坡交易所更積極,推出具低資本門檻、高成長特色的凱利板(Catalist),只要有保薦人的保證,3個禮拜就可以完成上市手續。保薦人通常為投資銀行,要對新交所負責,而交易所則保留對掛牌公司的懲罰權。台灣證交所則表示,凱利板就像是台灣的興櫃市場一樣,並強調,興櫃市場只要1個禮拜就可以通過審核了,頗有和凱利板一別苗頭的味道。

3月5日當日,行政院也公布了金管會研議多時的「推動海外企業來台掛牌123計畫」,未來海外企業及台商在第三地設立的公司,只要符合相關條件,海外大型企業皆可回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