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 20:20:54毛利人

【新竹芎林】訪鹿寮坑三百年茄苳神木



在最初的規劃中,走完鹿寮坑桐花步道後,就到鹿寮坑周遭景點走馬看花,做個純觀光客。誰曉得後來會有另一番的步道之旅(綠色小徑的環山步道),而且還耗費比預期還大的心力去走。儘管如此,仍有點時間可以開著車到處繞繞。我們先找尋「九丁榕神木」,但未果;又循著相同的路想到鄒洪將軍看看,可是爸媽興致缺缺...那,只好再繞回來,先是經過鹿寮坑社區活動中心的梅花鹿造景(本想停下車拍個照,老爸老媽還是沒興趣),然後來到「鹿寮坑驛站」旁的“三百年茄苳神木”



三百年茄苳神木指標,大而明顯且明確。其實只要一來到驛站,即可看到高聳壯碩的茄苳老樹。



矗立在鹿寮坑驛站後方的「三百年茄苳神木」,歷經無數個的颱風侵襲,仍未被撼動。看著它茂盛的枝葉,感受到強憾無比的生命力...它一直待在鹿寮坑,看著人們來來去去數個年代...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粗勇、壯碩!三百年的樹幹,三百年的魄力,就是不一樣!



記得小時候跟爸媽到山裡頭走走時,常看到綁著紅帶的樹,經常不解繫紅帶的用意,而且通常能看到殘留的香火...原來只要是百年的老樹,就會被人們敬重、視其為神,並加以膜拜。這種風俗,在鄉下較為明顯,在都市裡似乎比較少見到。



茄苳

學名:Bisxhofia javanica Blume
科別:大戟科(Euphorbiaceae)重陽木屬(Bischofia)
別名:重陽木、茄冬樹、茄冬、紅桐、秋楓樹、烏陽、胡楊、秋風木

莖:樹幹粗糙不平,赤褐色樹皮,會有層狀剝落 ,老樹幹會有瘤狀突起。

葉序:互生,三出複葉 ,葉具長柄,新葉紅色,有早落的托葉。
葉形:小葉卵形、長橢圓形或橢圓形
葉緣:鈍鋸齒緣
葉質:革質 ,油亮光滑
葉脈:羽狀側脈,中肋兩面均隆起。

花序:單性花,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腋生
花瓣:無花瓣,萼片5枚,甚小,不顯眼。
花色:淡黃綠色
花期:1~3月

果實:漿果,球形,成熟時褐色,有如一串串葡萄掛於枝頂,極為壯觀,是鳥類喜愛的食物。
果期:8~12月

原產地:中國南部、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澳洲、大洋洲島群及琉球
分佈:平地及低、中海拔叢林。
用途:
1.樹冠為傘形涵蓋面積大,為優良的庭院樹、行道樹及遮蔭樹種。
2.木材耐濕,可用於建築、製傢俱、農具。早期的牛車輪、水桶、屎桶...等
3.根、樹皮、嫩芽、葉及果實可入藥。若有小孩高熱不退,採茄苳幼嫩葉片搗汁服用,可立即退燒,葉為茶葉代用品。葉可烹調茄苳雞,「百年茄苳雞」及「茄苳虱目魚」,具有活絡經血、強筋健骨的養生作用,適合青少年「轉大人」食用。
4.果可食,尤為鳥類所愛(白頭翁、台灣藍鵲、綠繡眼等)。果實成熟後,也可以拿來醃製成漬物,味道甘甘甜甜的。

台灣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老樹中有四大天王,那就是榕樹、樟樹、茄苳和楓香。百年老樹樹種之一,是民間膜拜的神樹,為鄉土樹種。




爸媽在茄苳老樹下聊著天,吃點小餅乾,悠閒自在的乘涼著...

我愈來愈覺得老爸喜歡的不是走步道,而是看風景。沒有時間的壓力,沒有心理負擔,沒有體力的負荷,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邊看風景邊休息。我應該要稍微調整,讓每一次的出遊都有美好的回憶。

       
就像「三百年茄苳神木」,景點雖小,但有特色,能夠讓他們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增添些許的色彩...即使僅僅只是“到此一遊”,卻依然可以讓自己的旅遊景點履歷再添一筆,然後,可以跟親朋好友、鄰里友人說:「哦,這裡我去過!」

我去過,我看過,我走過,我爬過...

我的期待就是如此。


   

行旅時間:2016/10/14 下午
文字記錄:2016/10/16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