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7 11:47:04王建明郭泓志 Go! Go!

針灸有助於帕金森症的治療

針灸有助於帕金森症的治療

褚志斌 (芝加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針灸(acupuncture)是數千年前中國人所發明,與中藥同為中醫重要的治療方式。針灸不但盛行於中國,也流傳到鄰國的朝鮮和日本,目前中國、台灣、日本、韓國民間或醫院仍提供針灸治療服務。中醫針灸的觀念中有穴道和經脈的概念,每一種穴道控制某些人體的臟器和身體機能,而經脈內有氣血在循環。當利用針灸來刺激穴道時,可以改變氣血循環和臟器的狀態,進而治療人體的疾病。日本德川幕府創立者德川家康,曾因重病瀕臨死亡時,被醫師以針灸救回一命。台灣目前甚至研發雷射無痛針灸。針灸治療在美國也愈來愈流行,依據美國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在2002年問卷調查顯示,有820萬美國人嘗試過針灸治療,2001年內就有210萬人進行過針灸治療。歐美醫學研究者對針灸的看法,多半認為針灸有一些效果,但是其作用機制不明朗,現有的生物醫學知識尚無法說明針灸是如何治療人體的症狀或疾病。

依據自然雜誌(Nature)的報導,韓國科學家最近嘗試利用科學方法研究針灸對帕金森症的影響。帕金森症 (Parkinson’s Disease)已成為全球老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初次發病的年齡約為60歲,發病的機率隨著年歲增長而增加。據歐美研究認為,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5 %為帕金森氏症候群 (Parkinsons Symptoms)。帕金森症的平均罹患率大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但是60歲以上人口之罹患率為1-2%。早期症狀為手或腳出現規則性的顫抖,隨著病情惡化,患者會出現動作遲緩、呆滯、身體僵硬、平衡感與協調性喪失,最終完全喪失行動能力。末期病患會出現癡呆症等精神性症狀。帕金森症主要是因為中腦的黑質神經細胞 (substantia nigra)壞死所致。黑質細胞的軸突延伸至紋狀體(striatum),藉著神經纖維和控制身體動作的大腦皮質區域聯繫,且會釋放出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促成正回饋產生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負責協調大腦皮質控制身體的運動。在帕金森症患者體內因為這些產生多巴胺的腦神經細胞壞死,使多巴胺的分泌量大為降低,因而影響身體的運動協調和機能。目前帕金森症無法治癒,只能利用藥物或手術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控制、延緩病情的惡化。

在韓國,韓國人稱中醫為韓醫,認為是韓國人所創的醫學。南韓首爾的慶熙大學韓醫學院經脈與針灸系(Department of Meridian and Acupoints, College of Korean Medicine, Kyung Hee University, Seoul, South Korea)和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暨東西方醫學研究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East-West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Sabina Lim教授的團隊發表研究指出,老鼠實驗證實針灸有助於帕金森症的治療。Lim教授的團隊將C57BL/6老鼠注射五天的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會殺死分泌多巴胺的腦細胞,使老鼠產生類似帕金森症的症狀。研究者將老鼠分成三組,分別是完全沒有針灸、只針灸沒有穴道的臀部、和針灸與運動有關的陽陵泉穴與太沖穴。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足三里外上一寸處,針灸治療症狀包含下肢無力或麻木疼痛、膝蓋腫脹、脅肋疼痛、口苦、噁心等症狀;太沖穴在足背第一、二趾縫後方約一寸半處,治療症狀包含頭暈、口苦、眼紅腫痛、脅痛腹賬、肝炎黃疸、噁心、四肢痠痛等症狀。先前韓國研究者的研究顯示針灸老鼠這兩個穴道可以抑制6-hydroxydopamine引起的黑質細胞死亡和多巴胺分泌的降低(Park HJ et al, Exp. Neurol. 180, pp. 93-98, 2003)。Lim團隊發現,針灸該兩處穴道的老鼠,針灸有效抑制酪胺酸水解脢(tyrosine hydroxylase)免疫反應(mmunoreactivity)的降低、對黑質神經細胞和紋狀體有保護作用、減緩巨嗜細胞抗原複合體(macrophage antigen complex-1、MAC-1)的增加(MAC-1是神經微膠細胞活化的指標)、減少引起發炎反應的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和可誘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經過MPTP注射後的七天,完全沒針灸和針灸沒穴道的臀部的老鼠,其紋狀體的多巴胺剩下正常老鼠的46%,但是針灸太沖和陽陵泉兩個穴道的老鼠,其紋狀體的多巴胺尚有正常老鼠的78%。因此南韓研究者結論認為,針灸和控制運動相關的太沖以及陽陵泉兩穴,可以有效抑制神經微膠細胞活化(microglial activation)和發炎反應、保護黑質神經細胞、維持多巴胺的分泌量,因而極可能有助於延緩帕金森症的病情。Lim團隊的研究發表於腦部研究(Brain Research,Kang JM et al. Brain Res., 1131, pp. 211-219, 2007)。

Lim團隊也進行人體試驗,測試針灸對服用抗帕金森症藥物的帕金森病患的影響。由於受測者人數不多,因此研究者宣稱尚無法得出有統計意義的結論,但是他們也宣稱有看到針灸有能延長抗帕金森症藥物的藥效、增加患者存活率的趨勢。Lim團隊承認他們尚不知道針灸能對帕金森症有幫助的確實作用機制,但他們認為,在現有的西醫治療中,同時引入針灸治療,將有助於控制許多帕金森病患的病情。不過筆者有些許疑惑,臀部中央有環跳穴,治療症狀包含腰腿疼痛痠麻和坐骨神經痛,這也和控制運動以及神經有關聯,不知道韓國研究者如何保證不會不小心針灸到老鼠臀部的環跳穴?又為何沒有將環跳穴包含進研究中?研究者對這方面顯然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明。不過此項研究顯示傳統的中藥和針灸仍可能對許多不治之症有療效,台灣既然在中醫領域也頗有成就,實應更努力研究將中醫應用於這些常見疾病或癌症上。
Christine Lee 2009-03-30 14:03:30

褚先生,您好,

我在internet上搜尋針灸與帕金森症,看到您的文章.我曾在德國留學,近日聽到我的指導教授被診斷為帕金森症,原先我們計劃今年10月邀他來台演講.他是國際知名的學者,我很擔心他的狀況,也希望他能繼續公開演講授課.我想請問您,不知在美國或德國有沒有像您說的針灸與西醫一起治療這方面的醫學研究以及實施?若您有相關消息,請告訴我.非常感謝!

Christine Lee